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巴菲特“资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岭

此刻的金秋,我坐在桂香四溢的西湖边写这篇译者序。

这本《巴菲特的第一桶金》是我翻译的第五本财经投资书籍,尽管有关巴菲特的书已是汗牛充栋,但对于有兴趣了解早期巴菲特投资人生的读者而言,本书仍是开卷有益的。

今年已89岁的巴菲特,实际上他的名气大幅飙升大约发生在65岁以后,所以近一二十年以来,每当他做出重大投资,例如IBM、苹果、美国银行等投资案例,各种细节都会被媒体挖掘的纤毫毕现、展露无遗,令大家耳熟能详。但对于他早期的投资案例,却记录不多,大众知之甚少,原因也很简单——当年有谁知道这个文质彬彬的年轻人将来能成大事呢?

如今巴菲特依旧宝刀未老,年复一年地为伯克希尔的股东们创造着数以百亿计美元的价值(注:2019年上半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净利润为359亿美元)。只是,动辄数十亿美元、数百亿美元的投资大手笔,让普通人看来只能是望洋兴叹,心中暗自慨叹:“没那么多钱啊!”

《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憾,因为本书向我们展示了巴菲特从年轻时代开始,如何从几千、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一百万、几百万……一步一步,直至买下伯克希尔建立一个投资帝国的历程。从1962年他以7.5美元/股买入伯克希尔起,到如今股价31万美元,可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这本书实际上是“巴菲特投资案例集”系列丛书的第一卷(共4卷)。作者本人是一个巴菲特迷,做到金融学终身教授之后,又投身于投资行业,有感于巴菲特一生有太多精彩纷呈的案例值得深入解读,一本书难以穷尽,所以需要一套系列书来进行这项工程,本书是该系列书的第一本。由此看来,未来三年我的翻译这项“业余”工作已是板上钉钉、责无旁贷。

本书止于巴菲特积累财富的一个里程碑节点——赚得人生中第一个1亿美元,这一年是1978年,巴菲特48岁,伯克希尔股价跨越200美元。

这部“巴菲特投资案例集”最大的特点,在于全部收录了巴菲特投资生涯中的所有案例。在丛书第一卷,也就是本书中,既有大家熟知的喜诗糖果、美国运通、《华盛顿邮报》等案例,也有较少关注的邓普斯特、洛克伍德、霍希尔德-科恩等公司案例,作者还在每个案例的结尾专门总结出该章节的学习要点以供参考。

日前引人注目的新闻之一是,巴菲特公司一个持股超过20年的机构投资者卖出了伯克希尔股票,该基金负责人指出巴菲特过去十年表现不佳(2009~2019年,伯克希尔股价上涨323%,而同期标普500指数上涨334%),对其手握巨资、坐失良机、回购不足、跑输大盘,表示不满。

当前伯克希尔市值约为5100亿美元,根据2019年中期财报显示,公司持有现金达到1220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在2016年一季度时,还只有583亿美元。近年,伯克希尔手中积累的现金数量越来越惊人,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热议,有人推测这是巴菲特不看好后市,也有人认为巴菲特是廉颇老矣。

对于这种现象,用巴菲特自己多年前的话讲就是: “我年轻的时候是主意比资金多,现在是资金比主意多。” 从“主意多过资金”到“资金多过主意”,这个分水岭发生在什么时候呢?新书《巴菲特的第一桶金》刚好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1969年在结束合伙公司时,巴菲特给所有投资人两个选择:取回现金,或转为伯克希尔股票。以事后诸葛亮式的聪明来看,当然是选择伯克希尔股票,但回到当初看,伯克希尔所拥有的就是一堆日渐衰败的纺织业务、一家小镇上的小型保险公司、一家小银行、一家小型报纸以及一两个小型企业。总之,当年的巴菲特手中并非一手好牌,这再次印证了我们多次提到的观点: 事后都易,当下最难。

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追求幸福的努力过程,就是将一手不够好的牌渐渐换成一手好牌的过程。 巴菲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以身作则的好榜样。

人们都知道巴菲特解散合伙公司的原因是股市过热。实际上,这仅仅是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当时巴菲特合伙公司掌控的资金已达到1亿美元之巨,越来越难以为这么多资金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也就是说,在解散合伙公司、拿回属于自己的2650万美元时,巴菲特向世人发出了一个响亮的声音:“从现在起,我不再需要任何其他人的钱了!”

1969年,是巴菲特“资金超越主意”的分水岭。

杨天南
写于西湖曲院风荷之莲遇
2019年10月18日

特别致谢:

感谢老友唐朝为本书多处提出宝贵完善意见,老唐以“投资史学家”的角度,凭借其博览群书的深厚功底、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为本书的信息准确起到了精益求精的作用。 s/wLept+1XdpqqzddfoDvekm705UtF/IhXaI7UwV1ZW1dQfDufiGG40XJJmzmp0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