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有锁就能找到钥匙

尽管郭嘉说得有道理,曹操还是喜欢关羽这个人才,还是要他投降。郭嘉不再多言。张辽就站了出来。

张辽说:“我和关羽有过一面之交,我去跑一趟,劝说他投降。”

张辽其实和关羽也说不上有多大的交情,反倒是关羽对张辽有莫大的恩情。当初张辽在吕布手下,差点用火攻烧死曹操。后来,曹操击溃吕布,张辽本来也是难逃一死。幸亏刘备和关羽苦苦求情,曹操这才不计前仇,张辽也降了曹操,并得到重用。

张辽主动去劝降关羽,并不是为了报关羽救命之恩,而是因为归降之后,寸功未立,不免立功心切。

想立功,倒也没错。不过要借劝降关羽立功,可是有点辛苦的。

张辽出了中军帐,提刀上马,边走边想,要劝关羽投降,该从何下手呢?

跟红面孔玩硬的,逼他就范?现在曹军大兵压境,关羽已经被团团围住,插翅难飞。如果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

张辽想了想,觉得这条路走不通。你看,刘关张三人,刘备和张飞都是脚底抹油,溜了。凭刘备那点三脚猫的本事,都可以突围而出,何况关羽呢?所以,关羽如果要突围,围是围不住的。现在关羽死守在此,是因为刘备把家小都交给他保护。目前,甘、糜两位夫人都已经落入曹操之手,关羽推卸不掉肩上的责任,所以才困守土山。但关羽是个吃软不吃硬的家伙,如果把他逼急了,只能是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和红面孔讲道理?这家伙就认“忠义”二字,难道有一个道理可以把“背刘降曹”解释成既忠且义?

和红面孔拉拉关系,动之以情?要说感情,曹营里和关羽有点关系的人只能是曹操了。

那还是董卓作乱的时候。十八路诸侯歃血为盟,以袁绍为盟主,征讨董卓。在汜水关前,被董卓部下悍将华雄拦住去路。华雄连斩数将,吓得各诸侯心惊胆战,无人敢出战。彼时,刘备不过是个小小的县令,关羽只是他手下的一个马弓手,看不过眼,讨令出马。袁术听了大怒,喝道:“你是不是欺负我们这么多诸侯没有大将啊?你一个小小的马弓手,怎么就敢在大帐上胡言乱语。来人,给我乱棍打出!”曹操急忙拦住,说:“公路兄息怒。这个人既然敢口出大言,必有勇略;不如让他出马试试,如果打不赢华雄,再问他的罪不迟。”盟主袁绍,与袁术是兄弟,出身高贵,家里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最是注重礼仪,也说:“我们堂堂之师,十八家诸侯,竟然只派一个弓手出战,必定被华雄耻笑。”曹操说:“这个人仪表不俗,华雄怎么会知道他只是一个弓手?”

全凭曹操的面子,关羽才得到出战华雄的机会。曹操给关羽倒了一杯热酒壮行,关羽说:“酒先放着,我去去就来。”不一会儿,只听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诸侯正在纳罕间,只听銮铃响处,马到中军,关羽提着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关羽赚足了面子,曹操大喜。袁术心胸狭窄,面上可挂不住了,怒骂道:“区区县令手下一个小卒,竟敢在此耀武扬威,都给我赶出帐去。”曹操说:“论功行赏,怎么能考虑身份贵贱呢?”大家闹得很不愉快,各自怏怏散去。曹操暗中派人给刘关张送去酒肉犒赏抚慰,当然是为了收买人心,储备感情。

张辽苦笑一声,总不能回去把曹操请过来,让他自己劝降吧?再说了,就凭曹操对关羽的这一点感情,又怎么能比过刘备和关羽的结义之情呢?刘关张三人食则同桌,寝则同床。如果刘备在人多的地方坐上一坐,关羽、张飞就整天站在他身后,一点也不觉得疲倦。这样深厚的感情基础,是别的感情能动摇的吗?

中国人做事,一般是按照“情”、“理”、“法”这样的先后次序来解决的。情排第一,情大于理,理又大于法。先要看看相互间有没有感情,有没有交情。如果有,一切都好商量。感情好,错的也能变成对的。感情不好,对的也是错的。如果“情”不能解决问题,接下来就要看看能不能“晓之以理”,如果言之有理,无可辩驳,也能解决问题。如果道理说不通,最后只好公事公办,束之以法。这个“法”是个广义的概念,不仅仅是指法律法规,它包含一切约定俗成的惯例、规矩。其直接的含义就是采用强制的手段解决问题。

张辽的思维和一般人不一样,他是逆向的思维。

情理法这三种武器,威力是不一样的,等而下之。你先用了威力最大的武器,如果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又怎么能指望威力次之的武器解决问题呢?而张辽是倒过来思考问题的,他先考虑威力最小的武器,这样的投入成本最小。“情”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培养,“理”需要聪慧的头脑,敏锐的眼光,出众的口才。只有“法”是借势逼人,无须太多的讲究。

事实上,除了情理法之外,还有一个招数。那就是诱之以利。这是不入流的办法,但却屡屡成功。世上不乏见利忘义、背信弃义的小人,这样做的前提是小人背信弃义得到的利益远大于遵守承诺所能得到的。可是,利是忠义的天敌,关羽既然要忠义,就不可能为利所诱。用钱能解决的事情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但钱不是唯一的解决方案,总是有的人、有的事是不能诱之以利的。

张辽想想,这个红面孔情不能动、理不能晓、法不能束,利不能诱,该用什么办法去说服他呢?如果不能劝说关羽投降,自己在曹营可就颜面扫地了。

但张辽已经向曹操讨令,即便再难,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劝降关羽了。

爱默生1849年曾经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不屈不挠地坚信自己的才能,并且能够一直坚持,那整个世界就是他的。”

如果他的这句话没错,张辽应该还是有希望的。

张辽苦苦地想,单独劝关羽投降可比劝刘关张一起投降难多了。要是刘备、张飞在这里就好了。灵光一现,刘备怎么抛下兄弟自己跑了呢?难道关羽必须要遵守桃园三结义时的诺言,刘备就不用遵守了吗?还有张飞,怎么也置身事外了呢?

张辽想的一点都没错。同一个承诺,对不同的承诺者的约束力确实是不一样的。刘备一看情况不妙,一个人跑到青州投奔了袁绍。张飞也是,带着几个败兵,跑到芒砀山当强盗去了。独独只有关羽死守不弃。

张辽想,能不能利用这个做点文章,挑拨一下兄弟三人的关系,从而达到劝降关羽的目的呢?

情理法都不能说服关羽,并不是因为情理法对关羽不起作用。相反,是因为情理法对关羽的约束。想通了这一点,张辽觉得找到了对付关羽的办法。那就是帮他打破情理法对他的束缚。

先从“情”下手。你不是看重结义之情吗?可为什么只有你关羽必须要遵守桃园三结义时的诺言,刘备就不用遵守了吗?张飞就不要遵守了吗?这两个人,一个跑到青州投奔了袁绍,一个带了几个败兵到芒砀山做了强盗。这两人,一看形势不妙,也不顾同年同月同日死了,也太不讲哥们儿义气了吧,还谈什么感情啊?

这也告诉了我们,同一个承诺,对不同的承诺者的约束力确实是不一样的。我们要正视这种个体差异。

张辽顺着这条思路想下去,曹操是大汉丞相,刘备身为皇叔,口口声声要为大汉效力,那有什么理由和大汉丞相搞对立呢?既然这样,刘备也应该为曹操效力,更何况是刘备手下的关羽呢?为曹操效力,就是为大汉效力,这当然是忠义之举了。

这些理由听上去有几分道理,但如果真的拿这几句话去说服关羽,没等你说完,红面孔就把你用刀劈了。

如果关羽是一把锁,那么刘备就是这把锁唯一的钥匙。关羽不允许任何人说刘备的坏话,刘备是他自己选择的大哥和领导,如果刘备错了,那不就说明关羽看错人,选择错了?这是关羽不能接受的。如果要想打开关羽这把顽固的锁,只有想办法用好刘备这把钥匙。别无他法。

张辽还沉浸在思考之中,马行迅疾,已经来到关羽面前。关羽一声断喝,把张辽吓了个激灵,一下子就回到了现实中。

心理感悟:情理法三者之间的演义构成了中国人生活的全部。没有人可以摆脱这三者的纠缠和困扰。 LHbmlEPp6PdI4ONayJGZw++02aCJAVNhe9Owh/mDSJl0Ppuc5FVh0an3cUcQwJT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