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透支信义的后果

吕布是三国中第一猛将。你知道他是怎么死的吗?

有人说,是死在曹操手上,打不过曹操,被曹操缢死。还有人说,是死在刘备手上,因为刘备不但不救他,反而落井下石,促使曹操杀了他。

其实,这些说法都没有说到点子上。吕布的真实死因是他多次违背了“承诺——一致”原理。

吕布自幼跟随丁原丁建阳,拜其为义父。后董卓专权,荆州刺史丁原与之不和,两家开战。吕布勇不可当,董卓大败。董卓有意将吕布收归帐下,就派了李肃带着赤兔马一匹、黄金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来见吕布。

李肃是吕布的同乡,他对吕布很了解,对吕布的评价并不高,叫做“勇而无谋,见利忘义”。

这李肃也是个有两下子的人,他拿着这些贵重的贿品,运用了心理学上的一个叫做“登门槛”的技巧 (这个技巧在后面会重点提及) ,让吕布心动不已,立即就杀了丁原,投奔董卓。

亲生父子关系本是一种隐性承诺,相互间虽然不用明言,但父爱子,子孝父是题中应有之义。而义父义子间的承诺约束力反而强于亲生父子。因为亲生父子关系纯粹出乎自然,父也好,子也好,相互间都没有选择的可能,即便不是出乎自心,也无从改变这种事实。义父义子则不然,两者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纯粹是经由双方的自愿选择而缔结成此种关系。这当然是一种契约,一种显性的承诺。既然是契约,双方都得承担相应的责权利。但承诺的约束力在于内心,仅仅让一个人作出承诺是不够的,除非让这个人从内心深处对这个承诺负起责任来。

吕布既然拜丁原为义父,就必须遵循为人子的各种条件束缚。现在,两军交战,董卓仅凭一匹赤兔马,就让吕布轻易突破了承诺的束缚,他不但没有尽到为人子的责任,甚而作出了大逆不道的弑“父”行为。

接下来,吕布又作出令人更为不齿的举动。他刚来到董卓帐中,董卓是非常看重他的。董卓首先向他下跪,以示尊敬。吕布杀丁原的时候,给自己找了个借口是:“丁原不仁,吾已杀之。”如果吕布是个聪明人的话,借着董卓的敬意,稍微拿个矜持的架势,也许天下人的舆论还不至于太过激烈。但吕布却让董卓落座,拜倒在其膝下,说:“我今天弃暗投明,愿意把你当成父亲来看待。”又给自己认了个义父。董卓笑而纳之。

但是,这个新的义父义子契约也没有束缚住吕布。司徒王允以美女貂蝉设下连环计,吕布再次拔刀弑“父”。

承诺内蕴着一种力量,对违背者产生阻力。但一匹绝世神驹和一个绝世美女就让吕布内心产生了克服这种阻力的冲动,从而交换了吕布两位义父的性命。尽管这两人,尤其是后者董卓,天下人莫不恨之入骨,但吕布以义子身份杀之,还是不能为舆论所容。

杀了董卓之后,吕布的日子很难过。

董卓旧部李傕、郭汜兴兵为董卓报仇,作乱长安。吕布逃出武关,去投袁术。袁术怪吕布反复不定,拒而不纳。吕布去投袁绍,袁绍接纳了他,和他一起共破张燕于常山。吕布自以为得志,对袁绍手下将士十分傲慢,袁绍想杀了他。吕布只好去投奔张杨,张杨纳之。这时庞舒在长安城中,私藏吕布妻小,送还吕布。李傕、郭汜知道后,斩了庞舒,又写信给张杨,让他杀掉吕布。吕布只好弃张杨去投张邈。恰好张邈的弟弟张超引陈宫来见张邈。陈宫念旧情,托了吕布一把,吕布这才得以暂时安身。

但曹操不容他安稳,大军来袭。吕布兵败,被部将所擒,押送到曹操面前。此时,刘备正好在曹操手下。吕布想想自己曾和他结拜,辕门射戟,解了袁术攻打之围。两个人之间交兵,刘备战败弃妻小逃走,自己也善待她们,保其周全。这个时候刘备应该帮帮自己了吧。吕布对刘备说:“你是座上客,我是阶下囚。现在我身上绳索绑得很紧,你能不能在曹公面前说句话,给我松松绑?”刘备点点头。

吕布对曹操说:“您所忧患的不过是我一个人,如今我已经被你收服了,天下不足虑了。我们两个联手,还不能征服天下吗?”按照吕布的习惯性思维,估计他本来也要认曹操为义父的,但年龄实在不合适。吕布曾经和刘备结拜,吕布年长,称呼刘备为贤弟,纪灵奉袁术之命来攻打刘备时,吕布从中调停,就曾经对纪灵说:“刘备是我贤弟,不能不帮。”曹操和刘备年纪差不多,吕布实在没办法给自己认个年龄相仿的义父,所以才没有“以父事之”。

曹操听了他这番说辞,心里有所触动。可没想到刘备兜头一盆冷水,浇灭了曹操心中之火,也浇灭了吕布的一条小命。

刘备说:“曹公,难道你想成为丁原、董卓之后的第三人吗?”

这句话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吕布气得说不出话来,他再对别人无情无义,对刘备还是有恩的。这个大耳贼怎么就如此忘恩负义?!

曹操不想当“第三者”,吕布只好纳命。

违背承诺是对个人信义的一种透支。透支后当然要本息加倍来偿还。吕布透支信义,得到了赤兔马和貂蝉,这两样东西都是世间极品,价值极高。吕布透支得太多,就只能用生命来支付了。

说到这里,又有人提问了。三国里经常转换主子,东奔西走的好像不是吕布一个人吧。有个人比吕布还换得勤呢。怎么偏偏没有透支信义,还混了个好名声呢?

这个人就是吕布临死前破口大骂的“大耳贼”刘备。

说实话,刘备投靠的人确实多。袁术、袁绍、曹操、孔融、刘表、吕布,凡是占个地盘、有点实力的人大多都投靠过,有的还反复过好几次。其间也不乏不告而别,欺诈而去的行为。有一次,曹操要攻打袁术,刘备主动提出前往。曹操给他一支部队,刘备半路就拥兵自立了。还有一次,袁绍要刘备去招关羽前来,以补颜良、文丑之失。没想到刘备悄没声息就溜之大吉了。难道这些不算违背承诺吗?难道这些不影响刘备的声誉吗?

当然影响了,违背“承诺——一致”原理无人可以幸免。其实,刘备的真实名声远没有《三国演义》里塑造的那么好。只不过,罗贯中的这部书扬刘抑曹,影响太大了,以致给人们一个错觉。

当然,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刘备的背信弃义,东奔西走和吕布是有本质区别的。

刘备和他所依附的豪强间是一种职业契约。对中国的传统来说,职业契约的主旨精神是“好鸟不栖二枝,良臣不事二主”。背信弃义,更换主子当然是要受到社会舆论唾弃的。但刘备所处的时代有些特别。他所栖身的是个乱世。当时,皇室式微,诸侯割据,胜者为王。乱世刀兵,这些所谓的豪强也许今天还是挥斥方遒,明天就已经灰飞烟灭了。所以,到底投奔哪一个豪强,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选择。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足够的眼光能认准最后笑傲群雄的明主的。要知道,在那个乱世,是一语不合,就会送掉性命的。所以,社会对违背职业承诺,另事他主的行为的容忍度就会加大。但不管怎样,经常“跳槽”总归会给人留下信誉不好的印象。

但吕布和丁原、董卓之间并非简单的职业契约。他得到的并非只是一份工作,还夹杂着父子的亲情契约。如果吕布也仅是和刘备一样,东投西靠,社会舆论也不是不能容忍他。曹操收留他的可能性也非常大。但他背叛了父子之情,他的忤逆断送了两个“义父”的性命。而且,他的举动有着明显的利益交换关系,绝非大义灭亲。这样的人,还有什么主子不会杀呢。这时,吕布的惊世武功反而成了他的累赘。他太强了,一旦他赤兔在胯,画戟在手,还有谁能制住他呢?只有一杀,永绝后患。

可是,不管怎么样,刘备和吕布曾经也是兄弟,结义的兄弟关系也是一种契约,类似于义父义子之间的关系契约。刘备向来把兄弟看得很重,但为什么同是异姓兄弟,刘关张情同手足,刘吕却屡屡刀兵相见,最后白门楼刘备不但不相救,一席话反而断送了吕布的卿卿性命呢?

心理感悟:不要轻易地承诺,更不要轻易地违反承诺。 rlRoKfo5T7EXSPbcc+zcRLnJOLHDpnJHpfMv/UeECLurhXKhYMO+XQscaLjWlQf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