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9. 不存款到哪里去取钱

孔明留关羽守荆州,自己和刘备率领张飞、赵云,乘势攻下了零陵郡。随即又分遣赵云、张飞各自攻下了桂阳郡和武陵郡。

刘备将好消息飞马快报给关羽,本是想让兄弟开心一下的。没想到,关羽得知张赵各立大功的消息,心情顿时阴暗下来。

关羽并不是嫉妒这两位兄弟立功,而是他想到了另一种可能。他觉得诸葛亮很可能是故意在“雪藏”他,以挫他的锐气。大将始终是要靠战功说话的,此前的威名再显赫,如果没有新的战功,影响力势必下降,就会逐渐淡出舞台。而防守一个城池始终是很难看出功劳的。

所以,关羽立即给刘备写了一封信,说:“我听说长沙还没有攻取,如果大哥你还念着兄弟之情,就让我来立这件功劳吧。”

关羽的话怎么听怎么别扭!当然,看上去是对刘备有意见,实质还是对诸葛亮有意见。这正表明了关羽内心已经被偏见深深地主宰了。荆州是刘备集团目前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立身之本,诸葛亮将荆州交给关羽防守,其实是把最重要的任务交托给他,绝不是有意雪藏他。

刘备觉得兄弟立功心切,总是好的,当即同意,派张飞星夜赶去接替关羽镇守荆州,让关羽腾出身来攻取长沙。

孔明对“激将法”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爱好。这次赵云、张飞就是在他的激将之下,各率三千军马攻克两郡的。

关羽来见刘备、诸葛亮。

诸葛亮再次故伎重施,对关羽进行激将。

激将法是对“自我服务偏差”和“他人评价顾忌”的综合运用。大多数人在“自我服务偏差”的作用下,认为自己高于平均水平。内心骄傲且曾经有过超人表现的人更是如此。同时,这样的人对他人的评价非常在意,唯恐别人轻视小看。所以,激将法实质就是利用故意宣示的“看不起”的态度来激发个体的斗志,促使他倾尽全力去达成“让人看得起”的业绩。

这种方法是激励的一种妙法。但任何方法都有适用范围上的局限性,并不是万能灵丹。心境平和、态度谦逊的人就根本无须使用激将法,也能尽力将上级交办的任务完成,比如赵云。而像关羽这样内心孤傲的人,其实是不能用激将法的。激将法的外在形式是用“看不起”来展现的,但孤傲的人往往会将这种故意的“看不起”视为真正的“看不起”,从而在心中留下很深的芥蒂。

但孔明还是对关羽再次用出来激将法:“云长,这次张飞和赵云夺了两郡,可都是只带了三千兵马啊。我听说长沙太守韩玄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只是他手下有一员大将,叫做黄忠,和你一样,使大刀,虽然已经快六十岁了,须发皆白,但却有万夫不当之勇,是湘南将佐的领袖人物啊。你可不要轻敌,还是多带点人马去吧。”

这一番话,阴阴阳阳,孔明自以为高明,关羽听了却十分刺耳。这样的话最伤自尊了,关羽的性格决定了他永远在嘴上是不会服软的。关羽说:“军师为什么要长他人的威风,灭自己的锐气呢?黄忠不过是一个老兵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根本不需要三千军马,我只要带着我自己的五百校刀手,就一定斩了黄忠、韩玄,取回长沙!”

刘备一看关羽和孔明较劲上了,非常担心兄弟负气而去,会吃大亏,一个劲苦劝关羽多带兵马。孔明只在一旁微笑,关羽当然是死活不听,怎么也不肯在孔明面前示弱,带了自己亲随的五百校刀手,往长沙进发。

孔明对刘备说:“云长平生傲上而不忍下,这次看轻黄忠,恐怕有失,主公还是赶快带着兵马,随后接应吧。”

事情本来就是诸葛亮挑起来的。如果他不是那么爱用激将法,关羽哪里会负气只带本部五百人马前去呢?他和黄忠本来素不相识,又怎么会无缘无故轻视人家呢?

那诸葛亮为什么要说这番话呢?

这正是诸葛亮的高明或者说狡猾之处。这句话是预埋一个伏笔,以便日后撇清责任。关羽就是真的有什么闪失,也和他没关系了。

关羽这一去,风险还真是挺大的。因为他的对手黄忠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

一说起三国武将,大家一般都认为是吕布武功最高。因为刘关张“三英战吕布”都没拿下他。但这种看法其实是错误的。三国中武功最高的武将不是吕布,而是黄忠!你想想,黄忠六十岁的时候,关羽和他大战一百回合,还不分胜负。后来黄忠七十岁左右,还屡立战功,所向披靡。如果是黄忠正当盛年的时候,恐怕三个吕布也赢不了他。

却说长沙太守韩玄,听说关羽来攻,立即召集众将商议。

黄忠立即给他吃了一颗定心丸,说:“你不用担忧,凭我手中这把刀,这张弓,一千个来,一千个死。”

韩玄先遣杨龄出战,被关羽一个回合就斩于马下。

黄忠大怒,亲自出马。关黄交手,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关羽这才去了轻视之心,暗暗对黄忠心生佩服。双方鸣金收兵,约定明日再战。

关羽心中寻思:“老将黄忠果然名不虚传,看来明天得用拖刀计才能赢他。”

次日再战,两人又斗了五六十个回合,仍然是不分胜负,关羽拨马便走,只待黄忠赶来,就用拖刀计斩他。忽听脑后一声响,急回头看,只见黄忠马失前蹄,摔倒在地。

要说关羽的运气真是好到了极点!关羽急回马,双手举刀,想了一下,却没有砍下去,大喝一声:“我且饶了你的性命,快快换马再来厮杀!”

是谁救了黄忠的命?

是诸葛亮!

诸葛亮的一番激将之语,将黄忠描绘成有万夫不当之勇,是湘南将佐的领袖人物。关羽受激之后,必要真刀实枪,光明正大,战而胜之,方能显示自己唯我独尊,天下无敌。如果趁人落马之机,将其斩杀,那就胜之不武,脸上无光了。

另外,黄忠的年龄和外貌也起了一定作用。早已说过,关羽是个高傲之人,所以他的外群体偏见特别严重。几乎除他自己以外的人,他都将他们划归为不同的外群体而加以轻视。比如黄忠,就被他划入老弱病残的群体之内。而对这样的弱势外群体下手,似乎有失他的体面。

所以,综合以上两个因素,关羽没有下手,而是放了黄忠一条生路。所谓“放他一马”一典,似乎应出于此。

黄忠急忙拽起坐骑,飞身上马,奔入城中。

韩玄惊问缘故,黄忠说:“这匹马好久没上阵了,所以一时失了前蹄。”但是黄忠没有解释关羽为什么放他了,因为他自己心中也是很纳闷。

韩玄心中生疑,说:“你的箭术不是百发百中的吗?你怎么不射他?”

韩玄如果懂得互惠原理,就不会这样说了,而是赶紧闭门防守,再不出战。谅关羽区区五百人马,怎么攻城?

黄忠身为湘南将佐领袖,也不能不顾名声。关羽先饶了他的性命,如果第二天暗箭将其射杀,黄忠的声誉就会大受影响。但上司的命令也不能不听,只好先应承下来,心中却暗自嘀咕:“难得关羽如此讲义气,我本来难逃一死,他不忍杀我,明天我怎么能忍心杀他呢?”

黄忠一夜踌躇难眠,可见互惠原理影响之大、之深,即便是敌对双方也难超越。由此亦可见,互惠原理如使用得当,足可以化敌为友。

次日,关羽焦躁搦战。黄忠再度披挂出阵。两人大战三十余合,还是不分胜负。黄忠想起韩玄苛令,转身诈败,关羽随后追来。黄忠引弓虚拽,只听弦响,不见箭影。关羽急闪,却是虚惊一场。如是两番,关羽只道黄忠不会射箭,放心追来。

将近吊桥,黄忠再度转身,弦响箭出,正中关羽头盔上红缨根处,恰恰将红缨射落。关羽大惊,急退回营,这才知道黄忠箭术神奇,不忍伤己,乃是为了报昨日不杀之恩。

恩惠就像银行存款一般,必须未雨绸缪,早作准备。当你有能力施惠的时候,一定要尽早施予。否则,临时抱佛脚,是没有存款可供支取的。

黄忠的这三箭二虚一实,是经过一夜苦思想出来的。如何回报他人的恩惠,也是一个难题。必要做得巧妙,对方才能领悟领情。设若黄忠第一箭就射落关羽红缨,关羽虽惊,但后面又该如何射箭呢?再射不中,关羽就会以为黄忠射术不过如此,前面一箭乃是凑巧而已。如再射得手,则无法显示黄忠知恩图报的心理。

所以,必定要二虚一实,射落红缨这才既显黄忠手段,又报关羽之恩。

黄忠的计划是先把欠关羽的人情还清,没有心理负债之后,轻装上阵,次日再用箭射杀关羽。

但是韩玄不懂互惠原理,联系这两天来关黄二人,你不杀我,我不杀你,十分不解,以为黄忠必是通敌无疑,当即下令将黄忠推出斩首!

韩玄此举,真是帮了关羽大忙。本来关羽夸下海口,却连续三天战黄忠不下,后面刘备、孔明即将赶到,关羽势必要大失颜面。但韩玄要自毁长城,却激怒了手下一员大将!

此人姓魏名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气宇轩昂,和关羽长得非常相似!

魏延负气,将韩玄一刀斩杀,救了黄忠,却将城池献于关羽。

关羽凭空得了这件大功,自此对魏延欣赏不已 (互惠原理和相似性共同起了作用) ,当即飞报刘备。

刘备、诸葛亮赶至长沙。黄忠闭门不出。刘备亲自登门,好言相请,黄忠这才出降,并请求刘备厚葬韩玄,此后才为刘备尽忠效力。

黄忠不忘旧主的行为也让他的投降行为显得非常高大。忠诚并不简单等于从一而终,如果处置得当,完全可以做到从二而忠、从三而忠。这种对自己职业忠诚度的维护值得现实中每个跳槽择业的人深思。

关羽满心欢喜,将魏延引进,大加赞赏,刘备十分高兴,正待褒奖,诸葛亮却突然变了脸色,勃然大怒道:“来人,与我将这个不义之徒推出去斩了!”

心理感悟:施惠有如播种,早种才能早收。 FG2d3xaT+Q7cVQw2iLpHiwIcKHcNwI39EhSbMc47aAzxV64qb90BoXlC9OX+knr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