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0. 夸别人就是贬自己吗

对人好,是有回报的。徐庶回来并不是打消去意了,而是向刘备推荐一个人,以填补自己离去的空缺,也回报刘备的知遇之恩。

徐庶说的这个人正是水镜先生司马徽所推荐的卧龙。上次司马徽只说了个卧龙名号,没说具体姓名,给刘备留下了一个悬念。徐庶成了揭开谜底的人。

这个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号称卧龙先生。此刻正在左近的南阳隆中耕读隐居。

刘备请徐庶帮忙请他来相见。徐庶说:“这个人和我可不一样。使君你一定要亲自前往延请,不可让他登门造访。如果你能得到他,就好比是周文王得到了姜太公,汉高祖得到了张良。这个人每每自比管仲、乐毅,以我看来,管仲、乐毅还比不上他。”

司马徽和徐庶的溢美之词让刘备感到有些晕乎。刘备问:“那么,这个人和你相比,怎么样呢?”

徐庶说:“我哪里能和他相提并论啊。那就像是乌鸦和凤凰比,驽马和麒麟相比啊。这个人可以说是天下第一人啊!”

刘备闻言大喜,再和徐庶告别,就没有刚才那种痛彻肺腑的感觉了。这种瞬间调节自我情绪的能力,是一个人能否取得大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长久地陷入某种负面的情绪而不能自拔,为负面情绪所控制,是不能够因应形势的变化而保持清醒,把握良机的。袁绍在这方面就比刘备差远了。曾经有一次,他有一个非常好的足以打败曹操的机会,但却因为他最宠爱的小儿子得了急病,而令他感到毫无生趣,更不用说分心谋划军国大事了。最终,这个大好良机就被白白浪费了。

再说徐庶风尘仆仆赶到许都,拜见母亲,却被母亲劈头一顿痛骂。徐庶伏于地下,不敢仰视。徐母自转入后堂。少时,从人来报,徐母已经自缢身亡。徐庶慌入解救,为时已晚。徐母气息已绝。徐庶哭绝于地。

这一种伤痛,是流泪也无法挽回的。母亲已死,徐庶万念俱灰。一个人,失去了至爱之人,如果不能找到替代对象,余生必然是如同行尸走肉般度过。但至爱之人又怎么能轻易找到替代人选?徐庶恨极曹操奸计,果然信守前诺,终身不设一谋。后来蒙凤雏先生庞统赐教,从曹营脱身。一代奇才,就此不知所终。我们只能遥祝他的余生还能够重新找到一丝慰藉,一丝快乐。

这边刘备正在着手准备礼物,要到隆中去见诸葛亮。忽报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登门来访。刘备脱口而出:“必是孔明来访也!”

刘备想孔明真是想疯了,大喜请入,一看却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司马徽是前来拜访徐庶的。上次他推荐徐庶投奔刘备,现在过来看看徐庶近况如何。

刘备将前后情形一说,司马徽顿足长叹道:“徐母休矣!”

刘备惊问其故。

司马徽说:“这是曹操的奸计啊!我早就听说徐母的贤名了。她虽然被曹操所擒,但必定不肯写信唤回儿子。所以,这封信一定是假信。如果徐庶不去,曹操为了制衡,徐母还能保命。徐庶一去,徐母羞愤难当,必然自尽。”

刘备大感懊悔,为什么自己就不能看出这一点,从而说服徐庶留下来呢?

司马徽的结论虽然是正确的,推理却是错误的。徐母的死,并不是因为儿子做了糊涂事。徐母知道,如果自己活着,儿子势必受制于曹操,只能为曹操效力,这样就会玷辱大节。只有自己死了,儿子没有了牵挂,才能不受约束,脱身而去,保全气节。所以,徐母是想以自己的死,换来儿子的生。这种伟大的母爱,从来就没有稀缺过。但即便是高人如司马徽之属,都不能真正理解母爱的伟大,更何况一般的凡夫俗子呢?

好在徐庶推荐了替代者诸葛亮,而且据他所说,诸葛亮之才胜他百倍。但刘备还是比较清醒的,并不全信徐庶所言。因为这种为了弥补自己愧疚之情而对替代者大加溢美也是屡见不鲜的。

正好司马徽来访,刘备就再次询问详情。

司马徽就讲了一个诸葛亮的一件轶事。

诸葛亮和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等几个人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研讨学问。有一次,孔明抱膝长吟,指着崔石孟徐四个好朋友说:“你们四个人凭着自己的才学,如果入仕,可以当到刺史、郡守的职位。”

这四个人就问了:“那么,你的志向是成为什么呢?”

孔明笑而不答。

刘备听得一头雾水。关羽在旁听了,微感不快,志大才疏的人比比皆是,这个孔明如此狂妄,也许只是浪得虚名,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吧。

司马徽继续推崇诸葛亮,说:“孔明居于隆中,喜欢吟诵《梁父吟》,每每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他的才能真是不可估量啊。”

司马徽的话别人可能听不太懂,关羽却是能听懂的。毕竟天天看《春秋》,学问是有长进的。

梁父是泰山下的一座小山的名字。《梁父吟》则是汉乐府的一种。《梁父吟》的全文是这样的: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梁父吟》的内容是说春秋时齐国相国晏子利用二桃,挑拨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个勇士争功内斗而死。晏子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这三个人武艺高强,傲气凌人,不服管理。历来都是将“二桃杀三士”作为晏子计谋出众的一个绝佳例子的。但《梁父吟》却站在同情“三士”的角度,对晏子提出了委婉的批评。

诗以言志。诸葛亮好为《梁父吟》,实际上是觉得晏子在管理能力上大有欠缺,不能很好地驾驭有个性的人才,只能一杀了之。这样做,尽管眼前安耽了,耳根清净了,但国家也丧失了作战勇猛的将领。诸葛亮认为这样做是得不偿失,也是无能的表现。其隐含的意思就是,如果是我来担任晏子的职位,一定能够比他做得更好,更出色。

《梁父吟》背后的意思比较隐晦,关羽只是隐隐懂得,却不会想到这一首《梁父吟》在日后竟然会和自己有这么大的瓜葛纠结。关羽此刻只是觉得诸葛亮的口气实在太大了,竟然不把身为千古名相的晏子放在眼里。

而诸葛亮每每自比管仲、乐毅,更是加深了关羽对诸葛亮“胡吹一气、妖言惑众”的不良印象。

关羽忍不住站出来说话了:“管仲、乐毅二人,都是春秋名人。管仲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成就了春秋第一霸的伟业。乐毅则凭借一己之力,攻下了齐国七十余城,挽燕国于既倒。这两个人都是成就了惊天动地的伟业,诸葛亮凭什么能跟他们相提并论呢?”

司马徽看了看关羽,微微一笑,没有直接反驳他的话:“诸葛亮哪里是和他们相提并论。应该说,管仲、乐毅哪里比得上他啊?”

关羽更加不悦。司马徽却自顾说下去:“我看哪,也只有两个人可以和他相比啊。”

关羽追问道:“是哪两个人?”

司马徽说:“也只有打造周朝八百年江山的姜子牙和兴旺汉朝四百年江山的张良能和他相比啊!”

其实,关羽并不是第一次听到这番话,先前徐庶推荐诸葛亮的时候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但出于当时的特殊情境,关羽也没有多少反应。这次再从司马徽的嘴中说出来,关羽觉得分外的刺耳。

关将军心中的骄傲种子已经慢慢生发成长了。如果决策者是关羽的话,司马徽的这番话就恰好起了反作用。但决策者不是关羽,而是刘备。

刘备已经反复听到第三方对诸葛亮的高度推崇了。

第一次,仙风道骨的司马徽通过一句“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点到为止的推荐让刘备心理形成了强烈的预期。刘备孜孜不倦数十年,熬到青春也见了白发,不就是为了安天下吗?当这一种可能有望成为现实的时候,刘备能不心潮涌动吗?

第二次,徐庶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得力谋士之于战胜曹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离去之前,徐庶又推荐了胜过自己百倍的诸葛亮。徐庶能够战胜曹兵,胜他百倍的诸葛亮当然更加能战而胜之。这是一个简单的对比推理。

第三次,司马徽亲临指导。这一次却再也不遮遮掩掩,而是高度评价了诸葛亮,和前一次的推崇形成了叠加效应。

强烈的动机必然产生强大的动力,刘备把延请诸葛亮作为当前最紧急、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只是他想不到,要见诸葛亮一面会是何等困难?

而关羽的心情则比较复杂。一方面,他也非常希望能够有比徐庶更强的人来辅佐大哥。另一方面,他又本能地对这个别人口中所谓的“不世出的高人”心怀反感。这是因为骄傲的人,自我划分的内群体的范围是非常小的,小到只能容纳他自己一个人。任何在此范围之外的人,当然是具备一定特长的高人,都会被骄傲者视为外群体而加以不符合基本事实的歧视。

只是,却没有一个人考虑一下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司马徽和徐庶事先并未合谋商议,但为什么他们推荐诸葛亮的言辞竟然会严丝合缝,惊人地一致呢?

心理感悟:我们往往把对别人的赞赏和褒奖看做是对自己的贬低和惩罚。 Dgl8ioPY7/9HrRq3WKYUib29OCxjbDnHPZYVG40T2gMN4ULhdNtka9OJFM6N53N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