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3. 谁会不在意别人的评价

曹操知道,他手下的这些文武官员,还是有些人是想看关羽笑话的。但是曹操也知道,关羽是不可能被人看笑话的。曹操心里说:“李典、乐进,你们跟我时间也够长了,难道你们没见过关羽发威啊?是不是这次关羽兵败投降后,你们都看不起他了。”

曹操指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的往事。

当初曹操袁绍等牵头组成十八家诸侯结盟讨伐董卓,却在汜水关前被董卓悍将华雄挡住去路。华雄连杀十数将,令各诸侯心惊胆寒。袁绍叹息说:“可惜我手下的大将颜良、文丑还没赶到,要是有一个在这里,哪里会怕什么华雄啊!”

刘备此时只不过是个平原县令,跟着北平太守公孙瓒来凑热闹,关张只是刘备手下的马步弓手。关羽听袁绍一说,大叫一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曹操给他倒了一杯热酒壮行,没想到关羽却说:“酒先放一放,我去去就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崩地裂,正想命人探听发生了何事,銮铃响处,马到中军,关羽提着华雄之头,掷于地上。这时,曹操倒的那杯壮行酒竟还是温的。

关羽为什么能够温酒斩华雄?

特里普莱特1888年就已经注意到,自行车手在一起比赛时,他们的成绩要比各自单独骑行时的成绩要好。他还做了一次实验,要求儿童被试以最快的速度在钓鱼用的卷轴上缠绕鱼线。结果发现,当儿童们在一起做这件事的时候,要比单独做时快得多。

特里普莱特的实验说明了“他人在场”对个体的影响。这种效应就叫做“唤起” (如果你觉得“唤起”这个词很拗口,不好理解,不妨参照四川话里的“雄起”,庶几相当)

当然,“唤起”的影响也不全是正面的。另外一些研究表明,“他人在场”会妨碍个体的正常发挥。

扎伊翁次在1965年的时候进一步提出,“唤起”能够增强任何优势反应的倾向,也就是说“唤起”会提高简单任务的效率,却会减低复杂任务的效率。

关羽就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他人在场”唤起的人。

关羽当然是三国中的超一流猛将,堪称万人敌。但他的水平和张飞、赵云以及死在他刀下的华雄基本在一个层次。如果关羽处于未被“唤起”的状态,他和上述这些人绝不可能一个回合定生死,而是旗鼓相当,斗个不停。

关羽在斩华雄之后,还曾与徐州守将车胄相斗。车胄不过是个武艺平常的将军,但他竟然和关羽斗了好几个回合,才落败而走。后来车胄无路可逃,才被关羽赶上斩杀。

武艺高强的华雄一个回合就死在关羽刀下,武艺平常的车胄却斗了数合,还差点逃出生天。

这两个貌似矛盾的事实正好说明了关羽是否处于“唤起”状态的重大差异。

那么,“他人在场”为什么起到唤起作用呢?主要的就是人心理上的“评价顾忌”在起作用。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在意他人的评价,正是对这种评价的重视和顾忌,促使人进入“唤起”状态。

一个完成于1983年的心理学实验是这样的:实验者是加利福尼亚大学的长跑者,这些长跑者在跑道上跑步时会遇到一位坐在草地上的女士。如果这位女士是面对着他们的,那么与背对着他们相比,长跑者跑步的速度会更快一些。

在“他人”面前,每个个体都希望表现得好一些,但具体到某一个个体,则会有不同的结果。有的个体会超常发挥,表现比平时更加突出,是谓“比赛型选手”;有的个体则会发挥失常,连平时的基本水准也发挥不出来。这两种情况在现代的大型体育比赛中都是屡见不鲜的。

每个个体对“评价顾忌”的敏感度是不一样的。关羽素来心高气傲,极其痛恨他人对自己的轻视和忽视,也有强烈地在他人面前证明自己的冲动。当这两个原因叠加起来的时候,关羽绝对是天下无敌的。

斩华雄那次,当关羽挺身而出想要证明自己的时候,就遭到了十八诸侯之一的袁术的极度蔑视。

袁术出身于豪门世家,从来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关羽起于民间,当时的职位不过是平原县令刘备手下的马弓手。袁术一听关羽的来历,大怒道:“你这样的一个小小马弓手也配出去迎战华雄?是不是欺负我们十八诸侯没人啊?赶快给我乱棍打出!”

要不是曹操在旁边苦劝,关羽连上场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露一手了。

正是袁术的轻蔑评价,快速且高强度地促进了关羽的“唤起”。肾上腺激素的急速涌动使得关羽连一杯壮行酒都来不及饮,就上马提刀而去。而此时的华雄,依然沉浸连斩十数员大将的欣喜与狂傲中。关羽已经像一架已经提速完毕的F1赛车疾驰而来,华雄则还尚未点火。其结果当然是一刀毙命。

说来好笑,如果没有袁术那一番讽刺挖苦,关羽可能还达不到如此高的“唤起”状态,他与华雄还说不定谁胜谁负呢?就算华雄抵不过关羽,也不至于温酒被斩!

另外,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对关羽来说,挥刀杀人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任务,这也是符合扎伊翁次的实验结果的。如果要关羽参加关于《春秋》的辩论大赛,恐怕他就会发挥失常了。因为关羽不过是个推车汉子,文化修养不高,虽然每天捧着《春秋》看个不停,但到底领悟多少,还真是没人知道。

曹操派人去请关羽。关羽大喜,急急赶往。

曹操迎定,对关羽说:“颜良勇不可挡,连杀我二将,连日来诸将纷纷败在他手下,实在无人可敌,只好请你来了。”关羽说:“让我看看动静。”

颜良正来搦战,耀武扬威。曹操指了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说:“河北人马,竟然如此雄壮!”曹操作出这种评价的心情可以理解,若非把颜良描述勇猛无敌,岂不是显得己方太过无能?!

殊不知,关羽恰是一个对“他人评价”的敏感者。曹操抬高颜良,就等于是变相贬低自己,所以,关羽傲然说:“我看不过是土鸡瓦犬罢了。”

曹操又指了指,说:“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不屑一顾地说:“我看颜良不过是插标卖首罢了。”

曹操善意提醒道:“不可轻敌啊。”在关羽听来,却不亚于当年袁术的讽刺挖苦!关羽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直奔颜良。

自兵败被迫归降以来,关羽一直憋着一肚子火。这是因为关羽的名声和能力遭到了曹营诸将空前的怀疑。

曹营诸将的态度是一个受“近因效应”影响的典型例子。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对他人最近、最新的认识占据了主体地位,并掩盖了以往形成的对他人的评价,就称为“近因效应”。关羽此前虽然名声不错,也有温酒斩华雄的惊人之举,但毕竟早已过去了。人们评价主要是看他最近的表现。

关羽是个对“他人评价”敏感度极高的人,所以他也非常想借此机会再次酣畅淋漓地证明自己。

前面已经说过,当这两个原因叠加起来的时候,关羽就是天下无敌的代名词。

关羽已经“唤起”,颜良犹自闲在。结果当然是一刀毙命!

对曹操来说,关羽斩华雄的时候他虽然在场,但却是在帐内喝酒,没有亲眼目睹。这一次本来有机会亲眼目睹一次关羽的“魔术表演”,但关羽动作实在太快,曹操还没做好看的到准备,颜良的脑袋已经成为关羽的战利品。

曹操本来以为,关羽能力再强,总也要和颜良大战数十回合才能分出胜负。却不知,面对水平和自己差不多的高手,关羽如果不能一刀致胜,恐怕就很难取胜了。

应该说,关羽的这一次“唤起”水平比起汜水关前斩华雄还是要低一些的。关羽能够赢得如此轻松,还和另外一个因素有关。

这个因素就是赤兔马。赤兔日行千里,关羽人借马势,速度更胜一筹。颜良哪里来得及防备呢?

关羽得胜回营,众人纷纷迎上前去,称赞关羽英雄了得。没想到关羽说出一番话来,曹操一干人听了,差点没晕倒在地。

心理感悟:人实际上是唯一一种为别人的评价而存在的动物。 49gnQxdmGXPDJT5RXqrfce6dL95krsn6u0trkByQ8D7/HNPWgWyCMNN2Smyg0k0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