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学生行为举止礼仪

行为姿态是一个人礼仪修养的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程度,必然反映在他的行为姿态上。学生时期,正是为未来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应从小就自觉以礼仪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良好的文明修养,为今后走上成才之路打好素质基础。

01 站姿挺拔,线条优美

站立是青少年学生在参加学校活动和日常学习中的一种基本举止。站立时,相应的礼仪规范是应头正颈直,双眼平视前方,嘴唇微闭,下腹微收,挺胸直腰,双肩保持水平,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自然微屈,左右手中指分别压在左右裤缝,腿膝伸直,下体自然挺拔,脚跟并拢,两脚尖张开夹角45°,身体重心落在两脚之间。站立后,竖看要有直立感,即以鼻子为中线的人体应大体成直线;横看要有开阔感,即肢体及身段应给人以舒展的感觉;侧看要有垂直感,即从耳与颈相接处至脚的踝骨前侧亦应大体成直线,给人以一种挺、直、高的美感。

男女生的立姿略有不同,形成不同侧重的形象。男生站立时身体重心放在两脚中间,不要偏左或偏右;双脚与肩同宽而立;双手可自然下垂,必要时可单手或双手在体后交叉。男生应站得英俊洒脱,挺拔舒展,精神焕发。女生站立时身体重心在两足中间脚弓前端位置,双脚呈“V”字站立;手自然下垂或向前向后交叉放置。女生应站得秀雅大方,姿态优美,一展青少年学生的良好形象。

Tips

青少年学生站立时应克服不雅的立姿,包括站立时弯腰驼背、身体倚门靠墙或靠柱、左右摇晃、歪头斜脖、撅臀屈腿、双脚交叉、叉腰斜立等。不雅的立姿给人以懒惰、轻薄、乏力、不健康的印象。

端正的脊柱是构成人体线条美的根本。脊柱本身并不是笔直的,从身体正面或背面看,脊柱是垂直的;从身体侧面看,脊柱是弯曲的,有一条正常的弧线;颈椎与腰椎向前弯曲,胸椎与骶椎向后弯曲。站立时,下颌微收,胸挺起,腰部立直,臀部肌肉以及腿部肌肉保持适度紧张状态,就能使人体脊柱的正常生理弯曲弧线保持正常和适度,即达到给人以端正直立的形象。

所以站立时,头要正直,有悬顶感,好像头顶被一根绳索悬吊着似的。站立时,要收臀,用力收缩臀部两侧肌肉和股肌,使之向大腿内侧包紧,并适度提髋向上。此时双腿直立,脚掌要用力下压,上下抵住帮助夹紧臀肌,可使躯干保持直立最佳状态;站立时,要收腹,在臀部收紧时,腰背肌肉会收缩向前,出现挺腹。这时小腹要向后收紧,把气向上提到胃的高度(用腹式呼吸),但不要提得过高,过高就会出现挺胸和身体僵硬状态。要使臀肌向前收缩和腹肌向后收缩的两种力量相互抵住向上拔高。

身体重心的作用不可忽视,身体重心向上的人,给人以精神振奋之感。重心偏低的人,常给人一种衰老和懒散之感。

02 坐姿端正,安安稳稳

坐姿通常能够表达、传递一定的信息,人的坐姿不同,所表达的意义或所展示的思想情感就存在着差别。作为青少年学生,还要注意一些不规范、不礼貌的坐姿。

◎ 根据具体的环境选择恰当的坐姿

在比较严肃的场合,应当注意要采取正规坐姿,通常是身体挺直、双脚并拢或略为分开,手自然放在膝盖或椅子扶手上;在比较随意的场合下,坐姿也可以随便一些,如腿可以交叉叠放,手的位置也可以随意一些,上身可保持正直或稍微前倾,双脚不宜过于前伸,在无桌子或其他物体支撑的情况下,常可以肘撑膝,手托下巴,但要注意身体不要逐渐放松下落;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则应该坐在椅座中后部,腰背要自然地靠在椅背上。

◎ 正确识别不同坐姿所表达的内涵

通常男生微微张开双腿而坐,是“稳重、豁达”的表示,而将一只腿架在另一只腿上,即跷二郎腿的坐姿常是“轻松、自信”的表示;女生并拢双膝而坐,则是“庄重、矜持”的表现;双腿交叉又配合双臂交叉的坐势则是一种“自卫、防范”的表示;“4”字型搭腿坐姿,所显示的往往是争辩或竞争性的态度;将腿自右向左交叉呈标准交叉姿势常常表示的是紧张、缄默或防御的态度等,青少年学生应对不同坐姿所表达的含义有所认识。

◎ 注意纠正不规范、不礼貌的坐姿

要注意避免不规范、不礼貌的坐姿,如骑跨椅子的坐姿。据观察,骑跨椅子的人通常在人际交往中所显示的心态是在面临语言威胁时所做出的防卫行为或为显示自己压制别人谈话而做出的姿态,而这种坐姿经常给人一种放肆或处于主导地位的印象,因而是一种十分消极的人体语言信号。上身不直、左右摇晃或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往往显得修养不够。“4”字型叠腿,并用双手扣腿,不断地晃动脚尖常常显示出的是过于傲慢、目中无人。双腿分得太开,并且伸得太远也是不雅观的坐相。

03 行姿优雅,自然和谐

行姿是人体所呈现出的一种动态,是立姿的延续。行姿是展现人的动态美的重要形式。青少年学生无论是日常生活或学习场合,走路都是“有目共睹”的肢体语言。

由于人们走路的样子千姿百态,各不相同,给人的感觉也有很大差别。有的步伐矫健、端正、自然、大方,给人以沉着、庄重、斯文的感觉;有的步伐雄壮,给人以英武、勇敢、无畏的印象;有的步伐轻盈、敏捷,行走如风,给人以轻巧、欢悦、柔和之感。

有些青少年学生由于不重视步态美或由于生理原因,逐步形成了一些不规范的步态:或摇头耸肩,左右摇动;或弯腰弓背、步履蹒跚,等等,都需要注意纠正。正确的行姿可表现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正确的行姿,应以正确的站姿为基础。

什么是正确的行姿呢?规范要求是:上身挺直,头正目平,收腹立腰,摆臂自然,步态优美,步伐稳健。

青少年学生行走时,应上身挺直,头部端正,下颏微收,两肩齐平,精神饱满,表情自然。左脚起步时身体向前方微倾,走路要用腰力,身体重心要有意识地落在前脚掌上。行进时步伐要直,两脚应有节奏地交替踏在虚拟的直线上,脚尖可微微分开。左脚前迈时,微向左前方送胯,右脚前迈时,微向右前方送胯,但送胯不明显。双肩平稳,以肩关节为轴,两臂前后自然协调摆动,手臂与身体的夹角一般在10°~15°,摆幅以30°~35°为宜。

◎ 行姿的步幅

走路时步态美不美,关键在步幅和步位。所谓步幅是指行进时前后两脚之间的距离。在生活中步幅的大小往往与人的身高成正比,身高脚长者步幅就大些,身矮脚短者步幅也就小些。人们行进时,一般的步幅与本人一只脚的长度相近,即前脚的脚跟距后脚的脚尖之间的距离。

◎ 行姿的步位

步态美也与步位有关。所谓步位,是指行走时脚落地的位置。如前所述,走路时最好的步位是两只脚所踩的是同一条直线,而不是两条平行线。

◎ 行姿的步速

步速稳健也是步态美的又一重要因素。人们行进的速度取决于人的兴奋程度,兴奋程度高,步速也快;兴奋程度低,动作则迟缓。要保持步态的优美,行进的速度应保持均匀、平稳,不能过快过慢、忽快忽慢。在正常情况下,应自然舒缓,显得富有朝气和充满自信。

◎ 行姿的步韵

步韵也很重要。行进时,膝盖和脚腕要富于弹性,腰部应成为身体重心移动的轴线,双臂应自然轻松一前一后地摆动,保持身体各部位之间动作的和谐,使自己走在一定的韵律之中,显得自然优美,否则就失去节奏感。

◎ 行姿的步态

步态是一种微妙的语言,它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情绪。当心情喜悦时,步态就轻盈、欢快,有跳跃感;当情绪悲哀时,步态就沉重、缓慢,有忧伤感;当踌躇满志时,步态就坚定明快,有自信力;当生气时,步态就强硬,愤慨。人们往往可从步态中觉察出人的心理变化。

步态还要分场合。脚步的强弱、轻重、快慢、幅度及姿势,必须同出入场合相适应。在室内走路要轻而稳,在公园里散步要轻而缓,在阅览室里走路要轻而柔,总之,步态要因地、因人、因事而宜。

青少年学生行姿小贴士

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交场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身体语言,也最能表现一个人的风度和活力。文豪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巴黎的女性是走路的天才。”不管她们的身材高矮或穿着如何,由于具有优美的走姿,都可以展现自己绰约的风姿,使其显得俏美。军营里,总是那么严谨有序而充满活力,是因为军人们个个步履方正稳健,团队行进又整齐规范。那么,我们青少年学生在校园内行走,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和遵守哪些礼仪常规呢?

① 并行。两人并行,并排行走,尊贵的位置在右边;三人并行,尊贵的位置则在中间;四人并行,最好分前后两排行走或单列前行。

② 陪同引导。在陪同引导对方时,应注意方位、速度、关照及体位等方面。如双方并排行走时,陪同引导人员应居于左侧;如果双方单行行走时,要居于左前方约一米左右的位置。另外,陪同人员行走的速度要考虑到和对方相协调,不可以走得太快或太慢。这时候,一定要处处以对方为中心。每当经过拐角、楼梯或道路坎坷、照明欠佳的地方,都要提醒对方留意。同时也有必要采取一些特殊的体位。如请对方开始行走时,要面向对方,稍微欠身。在行进中和对方交谈或答复提问时,把头部、上身转向对方。

③ 上下楼梯。坚持“右上右下”原则。上下楼梯、自动扶梯的时候,都不应该并排行走,而要从右侧上下。这样一来,有急事的人就可以从左边的急行道通过。

④ 课间活动时间,要轻声慢步,在走廊上可以两人一排并列行走,如有三人时,按前后顺序排成一列行走,严禁三人及三人以上并列一排行走,以免影响楼道正常通行。

⑤ 放学时,学生从教室里有序出门,走靠近教室的楼道依次下楼;出操时,各班走学校规定的楼道,两列纵队下楼;操场出操和会议疏散时,按规定的校园通道和楼道,两列纵队返回教室。

04 手势规范,注意场合

人的手势,可以表达一定的信息、思想甚至感情。手势,即人们的手臂所做的动作,以及它们在特定的情况下按照规定或习惯所处的特殊位置。对青少年学生来讲,手势的应用主要应注意以下三点:

一是手势规范。即是指手势在正式场合运用时,应当合乎标准和惯例。

二是尽量少用。在校园及各种活动中,应当表现得含蓄稳重,青少年学生手势若用得太多,动作的幅度若过大,通常就会使人觉得这种手势有些夸张,有些不够稳重,有些故作姿态。

三是不可滥用。不加节制地、无意识地乱用或滥用手势,如在别人讲话时莫名其妙地挥手,指手画脚等,既有可能让人产生反感,也可能会给别人留下装腔作势、没有涵养的印象。

青少年学生宜常用挥手的方式向别人表示自己的问候、致敬、感谢。当你看见熟悉的人而又无暇分身的时候,就举手致意,可以立即消除对方的被冷落感。挥手时要掌心向外,面对对方,指尖朝上,而且千万不要忘记伸开手掌。

有些手势会令人反感,严重影响形象,比如当众搔头皮、掏耳朵、抠鼻子、咬指甲、手指在桌上乱写乱画等,青少年学生要注意避免使用这些手势。

手势不可乱用

手势是人类最早的沟通方式,它在人类没有语言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但说起手势,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手势的含意也有很大差别,甚至同一手势表达的含意也不相同。所以,手势的运用只有合乎规范,才不至于引起误会。

比如: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

竖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则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05 微笑真诚,合时适度

微笑应是发自肺腑、发自内心的笑,应该笑得真诚、适度、合时宜。

微笑不仅在外表上能给人以友善之意,而且还可以最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热情,甚至还能够打破僵局,产生巨大的感染力,以影响交往对象。把真诚友好的微笑贯穿于青少年学生日常交际活动的全过程,是对青少年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

◎ 微笑发自内心

微笑是发自内心的快乐。当一个人心情愉快、兴奋或遇到高兴的事情时,都会自然地流露出这种笑容。这是一种情绪的调节,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绝不是故作笑颜、假意奉承。发自内心的微笑既是一个人自信、真诚、友善、愉快的心态表露,同时又能制造明朗而富有人情味的气氛。

发自内心的真诚微笑应是笑到、口到、眼到、心到、意到、神到、情到。

微笑可以给对方良好的第一印象

一些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初次交往留给对方的印象,往往是非常强烈、鲜明的,并对以后的交往产生重要影响。因为初交是在互不了解的背景下进行的,对方的言谈话语、举止行动、仪表相貌等对于自己大脑记忆屏幕来说都是新的信息,对感观的刺激也很强烈,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清晰而深刻。

美国雷·朱恩博士在《联系:最初四分钟》一书中说:

“人们何时决定结交新的朋友呢?在他们相聚的最初四分钟之内。”可见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和最初印象是多么重要了。而微笑就能给对方留下一个非常好的印象。

微笑,是青少年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润滑剂”,是一种广交朋友、团结友爱的有力手段,是美好、愉悦、健康、热情心灵的流露,是善良、友好、赞美、包容的象征。微笑作为社会交际中的重要方式,它的作用不容忽视。

◎ 微笑适度

微笑虽然是人们交往中最有吸引力、最有价值的面部表情,但也不能随心所欲,想怎么笑就怎么笑,不加节制。微笑的基本特征是齿不露、声不出,既不要故意掩盖笑意、压抑喜悦影响美感,也不要咧着嘴哈哈大笑。笑得得体、笑得适度,才能充分表达友善、诚信、和蔼、融洽等美好的情感。

◎ 微笑适宜

微笑是“世界通用语言”,但也不能走到哪里笑到哪里,见谁都笑。微笑要适宜,比方说:特别严肃的场合,不宜笑;当别人做错了事、说错了话时,不宜笑;当别人遭受重大打击、心情悲痛或痛苦时,不宜笑。微笑要注意对象,两人初次见面,微笑可以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06 举止文明,禁忌勿忘

青少年学生的举止行为要做到文明、端庄、自然、大方、稳健,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要注意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一些禁忌。

◎ 勿随手乱扔垃圾

在大街上我们常常看见有人随手把瓜果皮或纸屑等扔在地上,这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不文明的举止之一。

◎ 勿失声清喉咙或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是非常没有礼貌而且绝对会影响环境、影响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因为吐痰是最容易直接传播细菌的途径。

◎ 勿当众打哈欠

在他人面前打哈欠,给对方的感觉是:对他们的谈话没有兴趣,已感到很不耐烦了。如果在大庭广众下控制不住打哈欠,一定要马上用手盖住你的嘴,接着说:“对不起。”

◎ 勿在公共场合抖腿

有些人坐着时会有意无意地双腿颤动不停,或是让跷起的腿像钟摆似的来回晃动,而且自我感觉良好,以为无伤大雅。其实这是不文明的表现,也是不优雅的行为。 5TrxGwgbRML9qmre3Z3Wq44Vvn4UkzlIYMxtlyFypW8djyMWTztCcJUBL5BWS3v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