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学生学习礼仪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有教养的人,都是从小进行学习和培养的。青少年学生学好、用好礼仪知识,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按照科学的培养途径,知行合一,自觉实践,就会显著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和礼仪修养。

01 掌握学生礼仪的基本原则

学生礼仪,是指学生在校园交往和活动时应该共同掌握和遵循的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每一个同学都应该自觉遵守。

学生礼仪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平等待人、团结互助、敬老爱幼、尊重同学、尊师重教、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诸多方面。学好学生礼仪,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基本原则。

◎ 尊重他人

青少年学生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古往今来的人生实践都验证了一条重要的人生道理: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在今后走出光彩人生路。

◎ 遵时守约

遵时守约是指约会要事先发出邀请,不论是邀请方,还是应邀方,一旦答应,就应该按时履约,遵守时间,信守诺言。身为学生,要从小懂得,做人不能失信。一旦答应了别人,无论什么理由,不遵时守约都是不礼貌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做人与人际交往都要以信义为本,提倡“一诺千金”。特别是今天,在整个社会普遍缺失诚信的大环境中,遵时守约更为重要,不讲究诚信,就会污染了青少年学生最宝贵的道德品质,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就不会有未来人生的进步。

◎ 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是指尊重交往对象,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公平对待,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应该因为交往对象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而有所不同。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甚至歧视别人,都是不文明的无礼表现。

Tips

一个人如果与人交往有亲有疏,对地位低的人表现出傲慢、冷漠,而对地位高的人曲意逢迎,这是不礼貌的突出表现。对待任何人都应公平大方,不卑不亢,主动友好,热情又有所节制。

◎ 宽容自律

宽容自律,是要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学会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豁达大度、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是现代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能理解人,才能做到宽宏大量。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咄咄逼人。

◎ 尊重习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一个学校里,既有汉族的学生,也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要注意少数民族同学的习惯,如果在他们面前毫无顾忌,也是一种不尊重人、不礼貌的表现。学生礼仪的基本常识,就是要注意“入乡随俗”,尊重各地区、各民族、各个国家、各种人群乃至各个家庭的礼俗习惯。

◎ 和谐适度

和谐适度的原则,是要求使用礼仪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恰当处理。应用礼仪时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不卑不亢,热情大方,有理、有利、有节,避免过犹不及。分寸感是礼仪实践的最高技巧,运用礼仪时,假如做得过了头,或者做得不到位,都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自律、敬人之意。因此,一定要做到和谐适度。

当代青少年,千万不要以为,学生以学文化为主,懂不懂礼仪无关紧要,专门学习礼仪更是多余的,这些看法是错误的。我们要不断加深对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提高了,学习礼仪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而不是额外的负担。总之,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人类需要礼仪,人类社会离不开礼仪,反过来说,也只有人类才懂得礼仪。今天,礼仪不仅是人类心灵之美的展现,也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在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

02 学好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

“人无礼不立,国无礼不兴。”一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往往表现出个人礼仪素质的高低。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都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校学习期间要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 仪容礼仪的总要求:仪态端庄,自然大方

学生的日常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特别是符合学生身份,整洁大方。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依照规定佩戴红领巾或团徽。学生一般不化妆、不戴饰物、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参加会议、听讲时坐正立直。坐立时要头正颈直,上体与座椅靠背基本垂直。立直时要抬头挺胸,上体、双腿与地面垂直。行走时要稳健,姿势正确,步幅适中,稳健有力。在楼道、教室行走时,慢步轻声;在街道上,靠右行走;不摇肩晃臀,不多人勾肩搭背行走。待人接物,表情自然,动作大方。

◎ 交往礼仪的总要求:待人热情,彬彬有礼

青少年学生培养礼仪,热情待人,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练习:

① 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② 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③ 握手:是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祝贺或鼓励的礼节。握手前起身站立,脱下手套,用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

④ 鼓掌:是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要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⑤ 右行: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

⑥ 礼仪: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 谈吐礼仪的总要求:称谓得体,语言文明

谈吐举止文明,是仪表的综合要求。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文明。

称呼他人要使用尊称(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回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时说“谢谢”。

◎ 校内礼仪的总要求:尊重师长,行为规范

进校第一次见到师长,要止步立正或鞠躬问候:“老师好!”“校长好!”人多时,可以点头示意问候;见到同学,可点头致意,招手问好。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课上准备提问或回答问题先举手,正确动作是:端坐于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举,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等老师允许再起立发言。进入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敲门,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进入他人房间也需先敲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 家中礼仪的总要求:尊老敬老,礼待宾客

在家庭生活中要做到:互敬、互信、互学、互助、互爱、互让、互勉、互谅。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礼让他人。

离家前,向家长打招呼说:“我走了,再见!”回到家说:“我回来了!”

见家长离家或归家,主动招呼,递接物品。

宾客来访,要起立迎接,面带笑容,主动问候:“您好!”“欢迎您来!”回答客人提问要起立;为客人让座、送水;客人与家长谈话时要回避;客人离去,起身送至门外。

Tips

礼仪是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约定俗成的,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常常有不同的礼仪习俗和礼仪规范。如果青少年学生不懂这些,就容易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无礼”的表现,甚至造成很坏的影响。

03 学生培养礼仪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知礼、守礼、行礼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反之,非礼、无礼、失礼的人往往为社会所唾弃。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更应从小注重礼仪修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后天的勤学苦练自觉养成。学生的礼仪规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还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因此,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礼仪修养,要遵循正确的途径,掌握有效的方法。

◎ 广泛阅读,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学生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相反,文化修养较低的人,缺乏自信,给人以木讷、呆滞或狂妄、浅薄的印象。因此,只有自觉地提高文化修养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气”,才能使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彬彬有礼。

我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对外交往将会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青少年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升到新的高度。

◎ 加强艺术修养,提升审美品位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活动。艺术作品蕴涵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更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青少年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倾心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美的境界之中,获得审美的陶醉和感情的升华,思想也得到了启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就会培养起来。因此,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音乐、书法、舞蹈、雕塑作品等,它们对青少年学生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

◎ 注重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

伦理修养是指一个人的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炼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达到一定的境界。伦理是礼仪的基础。“有德才会有礼,无德必定无理,修礼宜先修德”。现实生活中,为人虚伪、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忌妒心强、苛求于人、骄傲自满的人,对别人不可能诚心诚意、以礼相待。因此,只有努力提高伦理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礼仪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 贵在实践,自觉践行学生礼仪

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反映出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遇到不是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学生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Tips

青少年学生仅仅从知识上懂得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MZy0BTkkVFHBhKQLHErWypGw2AVkGMAHyaI6/R2J14jY+W5gM02qFqEZfIv4lUR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