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学生需要从小注重礼仪学习

对于学生来讲,礼仪是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礼仪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矫正与规范作用。一个不懂得文明礼仪的学生,即使知识学得再多,其未来的人生也未必是完美的。因此,广大青少年学生,应当从小学礼、知礼、行礼,为人生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优秀人才。

01 学生礼仪培养文明的新一代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研习的必修课。

如今的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是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一部分人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不尊重长辈、老师和其他同学,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若遇与他人有分歧时,不作丝毫谦让,导致难以融入集体之中。一些青少年学生与人相处时容易情绪冲动,动辄出言不逊、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他们对待学校和老师的管理不是从积极的角度加以冷静分析,而是抱着逆反的心理不予配合。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从小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仪表、仪态方面美的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星,赶时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举止姿态,被社会称为是垮掉的一代、脑残的一代等等。

当前,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十分迫切和必要。普及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学生礼仪,将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眼,从检点自身的一举一动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并有助于维护学校的形象。

今天对青少年进行学生礼仪的教育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 进行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是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的客观需要

我国的礼仪文化有着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几千年来的礼仪实践,在我国积淀了丰富的礼仪文化成就,并对世界文化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之继承并发扬光大。

◎ 进行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成长需要

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为人处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门功课。通过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训练他们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创造条件。

◎ 进行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是适应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而德育放在首位。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又深寓着美育教育,是德育中的基础教育。它从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入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有高尚道德素养的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

Tips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02 文明素质与礼仪之风需要从小培养

对青少年学生的礼仪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为我国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孔子强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意是说,一个人如果只重品质朴实,而不重仪表礼节文雅,社会显得粗野;只重仪表礼节文雅,而缺乏质朴的品格,社会显得虚浮。只有两者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文明礼貌、礼仪修养是青少年应该特别注意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我国古代礼仪教育特别强调从小抓起,养成习惯,做到体貌兼习,行为美与心灵美相统一。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培养教育,他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姿,站有站相,坐有坐态。为人处世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而“礼”则为“六艺”之首。

管仲所作的《弟子职》是我国第一部学生守则,被列为学生尊师礼节和学习、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

宋代教育家朱熹从教40余年,他编写了《小学》《蒙童须知》等教材,对少年儿童进行礼仪教育。

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三字经》,可以说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本礼仪启蒙教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中提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就是说,做儿女的,正当年少时,就要拜师访友,学习礼仪。

清代学者李子潜编写的《弟子规》则以学规、学则的形式规定了学生从早到晚饮食起居、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书中写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其紧切。置冠服,有座位,勿乱顿,致污秽。……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忘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古人提出关于礼仪修养的这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对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大有裨益。

Tips

对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从小就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在素质修养上得到极大提升,从而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03 学生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指南

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广大学生的学习进步与社会交往,引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对每个学生而言,学习和遵守学生礼仪,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学生时代是学知识、增长才干的基础阶段,从小在礼仪修养方面注重培养,就会为今后的人生奋斗积累宝贵的素质财富。一个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近年来,不少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教育引导,不懂礼、不行礼、与礼仪相悖的行为日益加剧。在为人处世上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不遵守诚信等。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重视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礼仪教育,促进广大学生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前青少年教育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当代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未来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校学习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语言,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才能顺利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Tips

现实生活证明: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的人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欢迎,也就更方便交往与应酬。

◎ 有利于解除学生的成长烦恼和心理困惑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人人都有成长中的烦恼,同时,他们对社会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如何与同学、老师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尽快地适应校园生活等现实问题。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在校期间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在校期间常会出现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那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既可以满足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需要,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通过学生礼仪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的各种礼仪规范的重要性,通过文明有礼的举止来反映出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是学习礼仪的目的之一。学生的礼仪素质,是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舆论中形成并巩固的。学生礼仪教育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礼仪帮助人们约束自我、尊重他人,自觉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与道德品质。所以,对学生从小就不断强化礼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懂得尊重他人、懂得谦恭礼让、懂得和谐共处,十分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04 学好学生礼仪,优化人生,美化社会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古人始终坚持这种理念:“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污言秽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对于美化人生与美化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

◎ 以礼仪规范人生,人生必然光彩

作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的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将会如沐春风,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孟德斯鸠曾说:“礼貌不仅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礼仪教育是培养造就未来人才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

青少年如果从小就能懂得并且运用不同场合的礼仪知识,就能够更容易地与社会人群打成一片,使他们倍感亲切自然,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熟悉、理解和尊重,从而乐于接近和接纳你。凭着良好的礼仪素养,未来人生的门路可以更宽,朋友可以更多,在今后的人生中就可以更有作为,这些是从书中难以学到的。所以说,礼仪本身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把特殊钥匙,能够较轻易地打开未来人生的成功之门,从而使自我的人生更加光彩。

◎ 以礼仪美化生活,社会洒满阳光

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习礼仪的一个突出效果就是会使人变得平易近人,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充满乐趣。从校园生活来讲,如果每个学生都注重学习礼仪,一方面可以培养自我良好的品德行为,通过礼仪教育,从尊敬国旗、国歌开始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日常行为中按照学校礼仪的要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经过长期的熏陶,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可以树立学生的良好形象。讲礼貌,注意个人的仪表,穿着打扮和谐得体,会使男同学显得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女同学显得端庄活泼,朴素大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彬彬有礼,整个校园气氛将更加和谐、文明。

总之,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长期生活在礼仪习俗和文明环境中的青少年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礼仪的熏陶和约束,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文明有礼、有教养的人。由此可见,开展学生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自我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开放,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和谐与温馨。

学礼仪才能好就业

据相关调查,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相反也有不少因礼仪“缺失”而落聘的。这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学生礼仪尽早加以普及与规范。梁启超有一句名言:“少年知礼则国家壮大。”当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NEV2AXxy57Z2Ar5LItmYtEfF0oLeVZZwzGu6XinMCqm6h7eB7kWCM5jBCpotaI4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