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陆陇其

一 略传及著书

陆陇其,字稼书,浙江平湖人,生于明崇祯三年(纪元一六三○)。唐名相陆贽之后也。康熙九年,进士及第,年四十一,授江苏嘉定县令,专以德化人——治行称天下第一。后为直隶灵寿县令,与诸生讲论,著《松阳讲义》十二卷。为说百八十章,随时举示,非逐节讲解。时黄宗羲之学,盛行于西方;陇其不以为然,再三致意此编,以启导后学。在任八年,民风士习,皆大改善。后征入京,补四川道监察御史;在职一年,知无不言;以争纳捐事,触政府忌,引疾归。未几,致仕,屏居于华亭之泖口,大振风教,益以明道觉世为己任。偶犯病,遂不起,年六十三(康熙三十一年)。(纪元一六九二)圣祖深悼惜之,曰:“本朝如此之人,更不多得。”陆氏资性笃厚,有古人风,言清行超,人格高尚,故到处能改进风教。乾隆二年,赐谥清献。时人称为“当湖先生”。“三鱼堂”,即其书斋名。著有《三鱼堂集》十二卷,《外集》六卷,《賸言》十二卷,以上收于全集中。此外《松阳讲义》十二卷,《四书讲义困勉录正续》三十七卷,《问学录》四卷,《读朱随笔》四卷,《读礼志疑》六卷,均为重要之作。

二 学说

清初之诸名家,卒皆指摘“王学”末流之弊,以图刷新。然于程朱陆王,则又取兼摄主义。至稼书方粹然宗朱子弃余家,以明圣学根原振兴教化为事。其《学术辨》三篇;是为破阳明明程朱之道而作。谓世之儒者无操守,信源流不清之“王学”,以为与圣教大同小异。此种现象,若放任之,将真伪杂糅;圣教且不能维持。抑学问中本有“立教之弊”及“末学之弊”二种;源清流浊,末学之弊也。源浊流又浊者,立教之弊也。学程朱而滞于偏执,是末学之弊;若夫阳明之教,则其源已浊,徒咎末辈,复有何益?于是一转而辟王学之内容;盖阳明以禅之实而托于儒,其流害固不可胜言矣。吾人止一究其与禅相表里之处,则其心性之辨,一切自明。夫人之生也,气集成形;气之精英,集而成心;所以心是神明不测,变化无方;而具于是气之中之理,即性也。故程子曰“性者即理也”;邵子曰“心者,性之郛郭也”;朱子曰“灵所是心不是性”;是皆说心也者,性之所寓而非性也。性也者,寓于心而非即心也。但禅家则不然,以知觉为性,而以知觉之发动者为心。故彼所谓性,即吾儒之心;彼所谓心,即吾儒之意志。是故灭彝伦离仁义,诡怪张皇,自放于准绳之外,而不知此即是性,而误解之为心。以为知觉所生一切人伦庶物之理,皆因“我”为障累而然。至欲取此一切,尽举而弃之。而阳明毫不加察,采其学说,谓性无善无恶,盖指知觉为性而言;而言良知,言天理,言至善,莫非指性而言。阳明之言曰“释氏本来面目,即吾人所谓良知”;又云“良知又即是天理”;又云“无善无恶,乃所谓至善”;其为说纵横变幻,不可究诘,而其大旨亦可睹矣。充其说则人伦庶物,于我何有,特以束缚于圣人之教,不敢肆然决裂也。彼又为之说云:“良知苟存,自能酬酢万变,非若禅家之遗弃事物也。其为说则然。然学者苟无格物穷理之功,而欲持此心之知觉以自试于万变,其所见为是者果是,而所见为非者果非乎?又况其心,本以为人伦庶物,初无与于我,不得已而应之;以不得已而应之心,而处夫未尝穷究之事,其不至于颠倒错谬者几希。其倡之者,虽不敢自居于禅,阴合而阳离;其继起者,则直以禅自任,不复有所忌惮;此阳明之学,所以为祸于天下也。”(全集卷二《学术辨中》)

陆氏既推倒阳明,于是尽力研究程朱学而拥护之。且宣传程朱。以为此二人,是维持风教之伟人。确为圣门正学。朱子之穷理主敬。即孔子之多学而下问,故学问之要,必穷理与主敬,二面兼施;穷理而能居敬,方不流于玩物丧志;居敬而能穷理,方不堕于猖狂恣睢。是则程朱之问学工夫,要为最妥当者也。

陆氏于学理方面,更有太极理气二论,虽本于周朱二子之《太极图说》;但其精密处,更有可观。

夫太极者,万物之总名也。在天则为命,在人则为性;在天则为元亨利贞,在人则为仁义礼智;以其有条而不紊,则谓之理,以其为人所共由,则谓之道;以其不偏不倚,无过不及,则谓之中;以其真实无妄,则谓之诚;以其纯粹而精,则谓之至善;以其至极而无以加,则谓之太极;名异而实同也。学者诚有志乎太极,惟于日用之间,时时存养,时时省察,不使一念之越乎理,不使一事之悖乎理,不使一言一动之逾乎理,斯太极存焉矣。(全集卷一)

“太极说”自周子,至于朱子,已臻精密;陆氏更取此理由具体的说明之,其中虽乏创见,然在太极思想之发展上,可供参考。至其理气说:则谓“明万殊之理气不难,而明一本之理气则难;一本之在人心易见,一本之在天地难知”。又以朱子之“理不离气,气不离理”,为“其分合不可疑也”;且谓“须先说有此理,则其先后无可疑;惟有此理,则理必有所会归,有此气,则气必有所统摄,天下未有无本而能变化无方者,未有无本而能流行不竭者;而理气之本,果安在耶?今夫盈于吾身之内者,皆气也;而运于其气之内者,理也”。(全集卷一《理气论》)其意谓理气之根源是一本,而其本则在于心;“心者,气之精英所集,而万理之原也”。故谓造物之理气,为散漫无所主宰,即是妄言;主宰之所在,即一本之所在。若夫为主宰者,则无思虑,无营为,能使百物自生,四时自序。理与气要为不可分,一而二,二而一,不离又不杂。朱子所谓“无无气之理,无无理之气”之言,最为得当。此即陆氏所主张。

陆氏为人为学,皆真实而稳健。其所言皆得程朱之粹;且充足朱说,以辟异归正,为自己之天职,终身不渝。守护一贯之程朱学施用于实地,且收极大之效果。 WN1thdO9qDi5mXUWFCdIiI3ytfMnCNXbAQaoX50wMaTwPUFnmltXreMrCXq2MLf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