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开而示之,阖而闭之
——嘴巴决定你的吉凶祸福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我们在具体行动中有两种选择:或敞开内心直言,或选择沉默。双方情感、利益一致,可直言,否则最好沉默,保留余地。在做的过程中,可与不可,都要看自己是否查清了对方的底线、计谋和真正的需求,了解双方的同与不同。不管选择哪一种,我们都必须有主见有原则。

每个出来混的人,都要懂得何时开口,何时沉默。

你一定要记住,嘴巴一开一闭之间,就决定了你的吉凶祸福!

鬼谷子在这里告诉我们,出来混的人必须管好自己的嘴巴,历史上很多才华横溢的人,都栽在这上面,从而鲜血横溅、脑浆涂地。所以,说话要谨慎。当你难于决断之际,宁可沉默不语,也不要乱说话!

说话是捭阖的基本方法,是一个人办事能力的最直接体现!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一点,即喜欢说话并不等于会说话。平时叫得凶的事到临头往往最虚弱;说起话来滔滔不绝的,可能只是个流于空谈的笨蛋!如果考虑不周便急于表达,那么一定会言多必失!而如果该果断表达时你却还在沉默,也一定会错失良机,被人轻视!

所以,直言和沉默都是必不可少的智慧,“开而示之,阖而闭之”,它们的作用不同,“同其情”时,我们可直言,“开而示之”、“异其诚”时,该闭嘴时就要闭嘴,以便让自己呆在安全地带,不与对方利益发生冲突。

刘邦死后,吕后独揽大权,想立吕姓的人为王,问王陵是否可以。王陵昂着脖子说:“当然不行,高祖与我们杀马盟誓,非刘姓不得为王,您怎么忘了?”

吕后很生气,又问陈平。陈平说:“如今是太后您执掌朝政,这些事您可以自决,不需要问我们。”

于是,王陵被贬,倒了大霉,吕后封了很多吕氏家族的人做王。事后王陵气愤地去找陈平算账:“当年杀马盟誓时,你陈平也在场的,还信誓旦旦要守护与高祖的誓约,如今却违背誓言,你这不是拍马屁谋取高位吗?操你奶奶,你真是个卑鄙小人!”

陈平也不生气,嘿嘿笑道:“您说得对,但是触犯太后惹她生气,我不如你,我也很佩服你,可是将来辅汉安刘,收拾残局,你就不如我了。”

果不其然,吕后一死,天下大乱,诸吕谋反,正是陈平和周勃等人适机而出,铲除诸吕,拥立汉文帝即位,保全了刘姓的汉室江山。

两个人的处事态度截然而同,王陵敢于说话,直言上谏,一身硬骨,值得敬佩,但他开口不分时机,不但于事无补,还让自己受到损失,差点丢了脑袋。陈平则冷静审察,看清事态,知道当时多说无益,再反对也无法改变吕后的主意,于是就妥协沉默,顺应事态,保存实力,等将来事有变化,果断出击,最终还是实现了杀马盟誓的承诺。

《墨子》中记载了一则故事,子禽去问墨子:“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说:“青蛙、蛤蟆和苍蝇天天在叫,时时在叫,口干舌累,却没人去注意它们。公鸡一天到晚不吭一声,但黎明时打鸣,一叫即能惊动天下。所以,多说话有什么用呢?只有在恰当的时机说话才有用。”

话不在多,切中要害才最关键!时机不对,话越多越让人讨厌。只有在恰当时机讲恰当的话,才是鬼谷子教我们追求的处世境界。

明朝有一次著名的“大礼仪”之争,嘉靖皇帝登基以后,为把自己的亲生父母冠以皇帝与皇后的名号,与大臣展开了一场激烈斗争。为了捍卫祖宗定下的规矩,许多大臣争先恐后直言死谏,几百人跪在皇宫门口慷慨激昂,结果又怎么样?被锦衣卫的板子打得皮开肉绽,也没争过皇帝。

这段史实反映出的有两个道理,其一,话不投机半句多,与皇帝的根本利益不一致,你说再多也无用,说多了只能找打,甚至找死,明知改变不了结果,还不如闭嘴;其二,争与不争,直言或沉默,还要看是什么事,若是关乎国家命运、百姓祸福,即便牺牲生命去直言不讳,死了也让人尊敬!若为一件无关小事,为一个本身便被证明迂腐不堪的旧制,却拿出百分之二百的斗志,即便争过了皇帝,也只是徒劳无功的内耗而已。

事实上,明朝之亡,过多这种虚华不实的内耗,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些不怕死的言官们,每天都为一些鸡飞狗跳的内耗之事去争去斗,整天都在“开而示之”,嘴皮子很厉害,不知骂死了多少前线打仗的大将,比如袁崇焕。岂不知,如果他们能适时“阖而闭之”,对自己不懂或不该干涉的事情学会闭紧嘴巴,明朝还不会亡得这么快!

某公司举办了一次慈善晚宴,各界名流齐聚。公司女经理穿了一件特别招惹眼球的晚礼服,成了当场的交际明星,许多客户围着她转。

小王跟她打完招呼,发现她这件晚礼服后面拉链不知什么时候开了,腰部以下的敏感部位有所暴露。他刚要提醒,看看周围全是人,想了想,闭上嘴巴走了。

小齐路过这里,也看到了,他急忙过来拍了她的肩一下,轻声说:“经理,您的衣服拉链开了。”

声音虽小,却仍有不少人注意,众人的目光顿时聚焦在女经理的后腰部位。女经理回过头,怒目圆睁,狠狠地瞪了小齐一眼,忿忿地进了洗手间。

类似的情况我们经常会遇到,闭嘴走开者平安无事,好言提醒却得到了“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结果,其中体现出的就是开口时机的问题。鬼谷子说“同其情”才可“开而示之”,其实从这个角度讲,有时即便“同其情”,不考虑场合和时机就开口,会带来相反的效果。

所以,直言也好,沉默也罢,都要分清时机和场合。一个说话不多的人,未必没有大智慧;一个口才很棒的人,说不定在人生中处处栽跟头!

这个世界上,能说会道的人很多,夸夸其谈、洋洋洒洒,口才着实是好,但能说到点子上,懂得“可与不可”这个道理的人,又有多少呢?该闭嘴时还在饶舌,该勇于表达时却忘了台词,很多人经常做这样的蠢事。时机不明乱讲话,良机到了偏偏闷葫芦,都是我们做人做事的障碍! izLBIgyDFHrGjuuZRrT5V2MhXRtlJE1vEINP/e/RWLxFTgoMwMaK27VjC7s9A+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