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不良社交因素,也会让孩子叛逆没商量

同辈群体或相近群体的互相认同、相互感染与转化作用非常大,在青少年中出现的不良英雄主义,如爱出风头、喜欢表现自我、爱唱反调等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模仿性强的孩子,容易使他们形成叛逆心理。因此,父母要注重引导孩子去正确认识社会现象,分辨不同性质言行的社会责任与起码良知。多留意孩子平时所交的朋友,多了解他们日常的活动规律和表现,让孩子学会正确交友,顺利完善自我。

鑫鑫原本成绩非常好,小升初时因为考试失误没有考进重点初中,而是进了一所普通初中。就这样,鑫鑫在这所普通初中表现得出类拔萃,成绩遥遥领先。她不仅是班级第一,还是年级第一,而且成绩往往比班级第二名高出好多分。

渐渐地,鑫鑫在全校出名了,尤其是在同年级的同学中,很多孩子都特别佩服鑫鑫。但是,有个别嫉妒心强的孩子看鑫鑫总是不服气,因而决定想办法“惩罚”鑫鑫一下。

在这几个嫉妒鑫鑫的孩子中,小芬的行为最恶劣。小芬是班级的第二名,每次考试成绩都比鑫鑫差,因此她很不服气。这段时间,小芬联系了一个关系比较好的女生小妍,周末的时候小芬和小妍约鑫鑫去郊外玩耍。结果,到了偏僻的某个地方,小芬带头质问鑫鑫为何总是和她过不去。

鑫鑫一直专心学习,根本不知道自己怎么得罪了小芬和小妍,因此完全摸不着头脑,更不知道如何安抚暴怒的小芬。

最终,由于言语失和,小芬对鑫鑫动起手来。一开始,小妍劝小芬不要动手,但是小芬说:“小妍,你是不是我朋友,关键时候最能看出你的真心!”就这样,在小芬和鑫鑫两个人推搡的过程中,小妍为了“朋友义气”,最后动手推了鑫鑫一下。由于鑫鑫的身体失去了平衡,一不小心被石头绊倒了,手臂被划破了一道小口子。

当晚,妈妈发现鑫鑫的手臂有点红肿,而且有一道伤口,经过再三追问,才知道事情的真相。妈妈当即联系了老师,次日一大早就去学校处理这件事情。

在父母的再三开导和老师的耐心劝说下,小妍终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原本我是不太想参与欺负鑫鑫的,甚至对鑫鑫还有点崇拜。但是没办法,我作为小芬的朋友,出于义气才动手的!”

小芬也向老师陈述:“鑫鑫太优秀了,她总是考得比我好,有她在,我不管怎么努力都无法考到第一名。我希望她转学。”

听了小妍和小芬的话,父母和老师都大吃一惊。小芬的这种不当的竞争心理值得父母重视,同时,小妍这种没有原则的朋友义气也值得父母深思。

为什么孩子这么容易受同辈群体社交因素的消极影响?

第一,自卑心理在作祟。没有安全感的孩子总是渴望得到同辈的认可和接受。他们缺少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所以这使他们更容易受到同辈的负面影响。如果在同辈中有人有着强大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那么这个人仿佛就是最有“魅力”的。换句话说,自我怀疑的孩子会在同辈中寻找自己缺乏的东西。

第二,缺乏正能量的成人作为榜样。青春期的孩子需要在家庭成员之外,与其他人建立一种积极关系,从而使情感更加健康地发展。如果孩子缺少成人榜样时,他们就会在同龄人中寻找那些“领导者”。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心理发展的不平衡,这会使孩子完全受制于自己所选的朋友,任凭那些朋友的“摆布”。

第三,父母的关系不好。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显然会想逃离充满争吵和矛盾的家庭。家庭越不和谐,孩子就越容易受到同辈的消极影响。这样,孩子对父母的不满就转换成与同辈一起进行的破坏和粗鲁行为。

如果孩子总是和不好的朋友在一起,那么父母就要明白这是孩子内心出现问题的迹象和征兆。在我们准备与孩子在其择友问题上做斗争时,一定要明白:这么做可能会使孩子变得更加叛逆,也会加固他们之间的关系。虽然禁止他们之间的亲密联系是一种选择,但是不妨先考虑这几种做法。

1.倾听并认同孩子的苦恼

成年人常把渴望归属感当作一个人懦弱的表现,但其实这是青春叛逆期孩子的一种正常健康的心理需求。当孩子因“小伙伴们”的问题而苦恼时,倾听他们的苦恼,并承认我们也意识到他们很难做出决定。乐于倾听那些我们未必赞同的事,而且要以好奇又包容的态度,倾听过程中的沟通能帮助孩子独立思考。相反的,如果我们一下子跳到忠告者的角色,不但会让孩子对我们紧闭心门,还会增强“小伙伴们”在孩子内心的影响力。

2.促进问题的解决

教给孩子一些重要的应对技能,让孩子在解决问题时处于主导地位。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我们都不在身边,如果教会孩子一些应对技能,这样孩子在做有关的决定时,就能独立、透彻地思考。

3.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

当看到其他孩子对自己的孩子不友好,或表现得比较专横霸道时,父母心里会十分难受。如果发现自己孩子在和朋友相处时有这种情况,可以帮助孩子练习如何做出合理的应对,比如,“我们上次玩了你喜欢的游戏,这次我想玩我喜欢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介意朋友处于主导地位,所以要和孩子讨论这种现象。这时候我们可以问孩子,“和他在一起时感觉如何”,并给孩子这样的建议:“如果你大多数时候都感到很糟,你先不要和他走得太近,或许你应该多和那些能融洽相处的孩子在一起。”

4.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允许孩子和父母的意见不同,这样能促使他们独立思考。父母希望孩子能自主思考,不屈从于同辈影响,但同时又希望他们听话,受父母自己影响。如果孩子在家时独立思考的意识不被看重,那么在与朋友相处时,他们很难突然有强烈的自主思考意识。

叛逆期小叮咛

同龄人之间的影响是巨大的。孩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模仿性。比如,如果看到某个同学跟老师对着干,或者跟父母唱反调,有些孩子就会模仿这个同学的行为,对老师或父母产生一定的对抗情绪,继而出现更多的叛逆言行。 Yh+6OB2GW7TVg3a+7Ho3o+MF4QkQiIy1DzjS7Ym6/dMEEdzhqNrycSCBzqmdMmL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