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跟你有什么关系”
——孩子的事情,要巧妙涉足

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孩子学会避免冲突,与人友好相处,学会合作。事实上,孩子的日常活动中少不了冲突。冲突本身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孩子在其中从不同出发点细致地重新审视自己,从而了解自己行为造成的后果以及理解他人的想法,然后克服认识偏差来认识人,珍惜与他人交往的机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学会尊重、理解和宽容他人。

大飞和小飞是家里的两个孩子,两人年龄相差两岁。从小生活在一起,两人之间有快乐,也有冲突。

一次吃饭的时候,妈妈刚把饭菜摆放到桌上,就听到孩子的争吵声。循声看去,妈妈看到两个孩子正在抢座位,各自抓着椅子不肯放手,谁也不让。

“我倒要看看他们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妈妈假装没看见。

两个孩子的争吵已经升级:大飞的脸涨得通红,小飞瞪圆了眼睛。兄弟俩就像好斗的公鸡,互不相让,僵持不下。

小飞先说话了:“看电视,先让你选;看书,也是先让你选。我总是让着你,你就不能让我一次!”

大飞回答说:“不行!我是哥哥,你得服从我!”

小飞也不甘示弱:“我是弟弟,你得让着我!”

为了督促孩子吃饭,妈妈终于开口:“别吵了,快吃饭!都十几岁的人了,还抢凳子,丢不丢人!”

谁知妈妈得到的却是两个孩子异口同声地回答:“跟你有什么关系!”

这时,大飞说话了:“石头、剪子、布,谁赢了就听谁的!”

经过一番角逐,小飞赢了,大飞只好表示服气。瞬间,饭桌上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气氛。

在冲突爆发时,如果父母及时介入可能会立即息事宁人,但孩子就失掉了可贵的解决冲突的机会,少了解决问题的经验积累。在这则案例中,父母以旁观者的身份在一旁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没有介入孩子的争吵中帮助解决孩子的冲突,但孩子自己和平解决了。因此,在发生冲突的时候,父母不妨以观察者的身份多一分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和空间,这样孩子从中将收获更多!

孩子之间的冲突是难免的,但能够维持冲突之后的友好关系,才体现孩子的处事能力与本事。有的时候两个孩子闹了别扭,在父母的处理下平息了,其实孩子之间并没想那么多,认为小伤小痛不算什么,自愈的能力也很强。但这个时候,父母如果还非要辩个是非曲直,就等于是把孩子的伤口扒开,里里外外探个清楚,并且还要展示给他人看,让他人来评判。且不说这个评判是否公正,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对孩子的再次伤害。

另外,大人一旦出面,事情就升级了,矛盾的双方由孩子扩大到父母,涉及的利害关系越来越大,自保的本能就会让双方偏离事实本身,很难有一种从容的心态和充分的思考,结果陷于情绪化之中,简单的事情也弄得复杂起来。再加上,大人对事情的处理方式会令孩子觉得可怕,最后弄得两个孩子之间有了隔阂。

再者,就算这一次父母为孩子讨回了公道,那下次呢?也就是说,父母的介入尽管可以解决一两次具体的矛盾,但改变不了孩子在群体中的处境。要知道,一个群体的结构是长期形成的,每个人都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和作用,外力很难去撬动它。并且,孩子有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式,父母的无端介入对孩子而言就是“不顺服”“搬救兵”,反而会加剧孩子之间的冲突。

因此,父母的介入要谨慎,最多在私下进行,最好不要将事情公开化,让孩子处于矛盾的焦点。大家的关注也是一种非常大的压力,会让矛盾双方都情绪失常。当父母把所有问题都搞清楚之后,和孩子进行充分沟通,达成共识,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这样孩子才会获得比较有益的经验。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孩子的冲突才需要父母介入?

1.孩子主动开口向大人求助时

通常,父母要判断孩子是不是真的受欺负了。并且父母不要逼迫或一直询问孩子在学校有没有被欺负,否则,就会造成孩子没被欺负也跟父母说自己受欺负了的局面。如果父母没有主动询问,而是孩子自己主动说出被欺负了,那么父母就要留意了。

通常来说,如果孩子自己觉得受伤比较大(不管是心灵还是身体),老师都会主动跟双方父母沟通。如果是老师疏忽了,没有沟通到位,父母也可以主动找老师沟通。

2.孩子和同学长期不和时

假如孩子总是说自己被欺负了,问他们的时候却总是说和同学关系不好,并且孩子很难改变这种现状时,那么应该引起父母重视了。

3.某种冲突反复发生时

当询问孩子具体细节的时候,父母发现某些冲突总是反反复复发生时,那么就应该意识到其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4.遇到危险或者伤害时

如果看到孩子之间的矛盾升级到暴力,如打、咬等,明显有人会受到伤害,父母就应该立刻介入并制止。但是,也不要马上呵斥施暴者,要先救出并安慰受伤的孩子。当孩子带伤回来时,父母过问一下也无可厚非。只是,如何处理,追究到什么程度,应该在家和孩子商量好,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5.孩子总是愁眉苦脸时

孩子愁眉苦脸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被老师批评、成绩不理想、和同学发生矛盾等。这时候,父母可以委婉地和孩子沟通一下,比如可以这样说:“你最近总是愁眉苦脸,我们很担心。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都可以跟爸爸妈妈说。”切记不要强迫孩子说,允许孩子保留自己的秘密,但也要表达自己倾听的愿望,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大人的尊重,也能体会到大人的关心。这不仅有利于发现孩子和同学之间的矛盾,还对亲子关系很有好处。

叛逆期小叮咛

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父母横加干涉,不仅会令孩子反感,还容易将小事扩大化。既然是孩子之间的事情,首先就要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须知孩子之间的问题很容易化解,今天发生了矛盾,可能明天就好了,尤其是关系不错的孩子之间。 +Xp42qI2V2/51cc7kGwaVqQQOOroZD0jDKHxwmUVjoRhpcDJp0UOccv+HmNHlIV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