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划定恰当的心理界限 |
对于一个你刚开始非常喜爱和敬佩的人,你们之间总有一段频繁接触的“蜜月期”,时间久了,对方在你心中的光环慢慢退却,取而代之的是他日益暴露出的各种缺点。你们之间的感情会在不知不觉在开始降温冷却,最后对方也许只是个你见面打个招呼的人。
有的人这样分析“朋友关系”:第一年哥们兄弟,关系好的穿一条裤子都行;第二年,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保持好距离;第三年,我认识你,你不一定记得我,关系很可能就散了。
按道理来说,双方的关系越火热,交情也应该越深,越容易相处。但现实并非如此,正如人们嘴里常挂着的那句话“爱之深,责之切”,与某人的交往越是密切,双方的摩擦和矛盾就会逐渐升级,因为两人之间的相处太过随心所欲,跨越了应该明确的心理界限,以致于初次见面后的所有美感,都随着彼此间的熟悉而消失殆尽,最后变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很多人都向往和他人能够“亲密无间,没有距离”,但当你真正抱着这样的憧憬去和一个人交往时,你会害怕看到对方的缺点和丑陋的一面,因为一旦你发现对方并不是你想象之中的那个形象时,你就会不知不觉地改变两人的关系。
所以,学会划定和他人的心理界限,对你的交友很有好处。心理界限,可以理解为一种能够适当的距离,交往中的尺度分寸。当你清晰地知道对别人什么该知道,什么要屏蔽什么该做,什么不要插手,你们的关系会在一个双方都允许的范围内良性发展。
森林里有两只冻得瑟瑟发抖的刺猬,因为天太冷,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取暖,但各自身上的长刺,扎的两只刺猬都受不了,很快就各自跑开。抱在一起会受伤,分开又会活活冻死,他们只好反反复复的分了又聚,聚了又分,最后终于在一个合适的距离中,相互偎依着挨过整个冬天。
人和人的相处,何尝不需要这种彼此尊重,彼此都不受伤害的距离。这种距离就是人们交往的心理界限划定的。界限之外的空间和时间,是可以一起分享和谈论的;但界限之内的一切,都只属于一个人,容不得第二人的涉足。
“距离产生美”这句话,说的更确切些,应该是“恰当的距离产生美”,因为这种距离,不只是空间距离,也包括心理距离。
叔本华曾说过这样一段话:“社交的起因在人们生活的单调和空虚,社交的需要驱使他们聚到一起,但各自具有许多令人厌憎的品行又驱使他们分开。终于他们找到彼此能容忍的适当距离,那就是礼貌。”
小雯的隔壁搬来一个新邻居,按照传统,新来的邻居都会邀请左右街坊来家里做客,相互认识。小雯很喜欢去别人家里做客,这会让她的好奇心得到极大的满足。
新邻居的女主人,随和亲切,连小雯要求去参观他们的卧室都没有拒绝。可是小雯却把女主人的方便当随便,在卧室里左摸右动,看到梳妆台上一个音乐盒,便忍不住拿在手里把玩,还打开听了半天,这时女主人走进来,见此情景,脸色一沉,把小雯请出了卧室。
那个音乐盒是他去世的爱人留给她的礼物,这里面有他们最珍贵的回忆,她从不允许第三个人碰它。
误入了别人的心理“禁忌”,小雯以后再面对“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居,只会觉得尴尬和愧疚,因为自己的好奇心太重,做了不该做的事。虽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是伤害了近邻,邻里之间也只是路人甲乙。
我们每个人在和他人相处时,都应该冷静第感知自己和他人的心理边界,在各自设定的边界外,有分寸,有把握地说话做事,这才是交友的明智之举。
不是任何人,任何事,都可以被拿来肆无忌惮地公开讨论,也不是什么玩笑都能随心所欲地开出来。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必须明白“三思而行,适可而止”的道理。尤其是在关系较好的朋友,爱人那里,更是如此。
愚人节里,没有人会因为玩笑而动怒,但是这个玩笑必须是在对方乐意接受,可以容忍的范围内。
曾有一个“玩笑大王”,拿好朋友开玩笑,结果双方在马路大打出手。
张先生正在办公室里和领导讨论方案,一位朋友打来电话,电话那头心急火燎地说:“你快来游乐园,你儿子玩游戏时,手指被卡在座位上了。”
张先生一听这话,丢下工作,立刻跑出办公室,等不及电梯,他干脆从15楼一口气跑楼梯下去,结果刚要打车,朋友打来电话问:“你在哪里啊?”
“我正要打车,马上就来!”
“好了,你回去上班吧,没事了。”朋友口气轻松地说。
“我孩子怎样了,送到医院了吗?”
这时,电话里传来朋友的笑声:“老兄,今天是愚人节,逗你玩的。”
张先生马上火冒三丈,自己心急如焚跑下来,结果被朋友耍了一顿,最难忍受的是他拿自己孩子的健康开玩笑,有这么当朋友的嘛,想到这里,张先生专程把这位朋友找来,两人就在马路边,起了争执,大打出手。
熟悉的朋友间,大家喜欢不受约束地说话,开玩笑,这是相处至深的表现,不过,张先生的朋友就有点乐极生悲,一个玩笑葬送了几年的友情,原因就在于,他侵犯了张先生心理不能被触碰的界限,话说的过火,玩笑开的太大,都有可能让努力维系的深厚感情,一时间轰然倒塌。
想要守住与人相处的“美好”,一定要注意尊重对方的心理距离,把握好分寸。
“亲密”并不一定要“无间”,关系再好,也应当给彼此都留下一处个人的心理空间,每个人都会有隐私,越是感情深厚的人,越应当让对方的隐私好好第保修在他的心中,不随便打听,追问,也不要过度暴露自己的私人问题。靠得太近,容易变成互相伤害的刺猬。
容纳意识,要求我们去接受对方的喜好,习惯,缺点,对朋友过分挑剔,对方迟早会因为受不了而断了交情,包容对方,对方也会宽待与你。
合适的距离,能够保护双方的情感得到最中分第释放,因为有距离,人们会更轻松,更没有压力地体会到交往的乐趣,这就是距离产生的美。不做百分百透明的人,并不代表不坦荡,而是为了让人际关系舒展地更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