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以相处的人是帮你提高情商的帮手 |
在你生活的周围,应该不会缺少这样的角色:
满腹牢骚,怨天怨地,感觉全世界只有他最委屈的人;
飞扬跋扈,不懂礼节,眼睛长在头顶上的人;
虚伪做作,两面三刀,常在背后搞小动作的人;
趋炎附势,欺弱怕强,一副巴结谄媚相的人;
……
我们都希望自己不要碰上这些难以相处的角色,因为他们的为人处事,实在让人生气,厌恶,抓狂。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和凯琳一样幻想,为什么不把这些人全部圈起来,然后送到没人的外星球,让他们再也不能出来打扰别人的情绪。
想归想,我们的生活里还真的不能缺少这样“难缠”的人,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情商才能不断地提高增强。就像草原里的羊群不能缺狼的存在,和难以相处的人长期打交道,我才知道怎样方圆处事,而不会扎伤自己。
“顽固的人只爱碰石头,灵活的人会去摸软木。”这是一位哲学家教育弟子的话。
我们的一生中能遇到什么样的人,谁也无法预知。能够和你有交集的人,至少说明和你是有缘分的,虽然你并不看好这段缘分,但是与人交往,也要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既然注定要遇到形形色色难以相处的人,那就学着好好应付,从他们身上多学点东西。
一位政治犯被关了二十年,刑满释放的那天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问他:“二十年,你是怎样熬过来的?”
只见这位政治犯双手抱着胸前,说:“这二十年,我懂得了把自己变成橡皮泥,什么样的人捏我,拉我,我都会变形,可是橡皮泥依然存在。说的明白些,监狱里的人都不简单确实很难相处地好,但是我会不停地改变着外在,我会不停地思考,他们会喜欢怎样的说话方式,如何能保护自己,被他们接纳。但是我的内心依然没变,我还是我。”
这应该是很独到的“适应哲学”了,适应难以相处的人,不就是让自己能在人性的丛林里不被石头绊倒吗?
这里所说的“做橡皮泥一样的人”,就是要“灵活”。如果那人喜欢说长道短,你的反应应当是先放松下来,听他发表对别人的评论,然后再顺势利导地把他“好点评”的个性,拿来说点正事;如果那人狂妄自大,不可一世,你也不妨先“捧捧”他,不要显示出不耐烦,让他先去信赖你,那么你的话才不会是“废话”。想要与难以相处的人,有效率的打交道,就要先试着用他们的大脑思考,这样你会发现,其实再“难缠”的人,也有缠好的方法。
正所谓“有话好好说”“凡事好商量”。大多数情况下,与人为善是不错的处世之道。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针对你,让你觉得难以相处,除非你也是他眼中难以相处的人。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温和的手段和技巧,会让你的失去很多“费神伤肝”的机会,并且让工作和生活都能左右逢源。
当然,还有一些人,是你没办法和颜悦色地与之相处,在你的身边,总有些人就是爱欺软怕硬,蹬鼻子上脸,他们把你的妥协和示弱当成践踏你尊严的理由,你越是为他着想越以礼相待,他就越得寸进尺。遇到这种难伺候的人,就不能做个“软柿子”,而是要采取强硬的态度和手段,该硬的时候就不能软。
行走社会,软与硬不可偏颇,待人接物,应该根据不同的对象,软硬兼施。如果过强或者太弱,都会让自己吃亏。做人应该温和,但不能失去尊严地软弱,那样就成了别人嘲笑的废物,你的言谈举止,一个细微的差错都会引来戏弄和伤害。
然而,我们也不提倡好勇斗狠,一个浑身长满刺的人,看谁都会格外挑剔,自然会弄得千夫所指,伤及他人的利益,惹恼众怒,恐怕最后谁也救不了你。
在《水浒传》里,鲁智深住的相国寺有一片菜地,经常有一群泼皮无赖去捣乱。他们整天无所事事,只想着做些偷鸡摸狗的事,所以经常偷菜地里的菜,还胆子大的去找寺中和尚的麻烦。
鲁智深晓得此事后,原本想着用和尚的慈悲为怀去感化这些人,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挽救这些登徒浪子。结果,这群人又欺负到鲁智深的头上,看到这个新来的和尚,在不知底细的情况下,就想给他一个下马威。结果,鲁智深一声大吼,不一会功夫,一群人全在粪坑里求饶了。
吃了亏,泼皮无赖们也知道服软了,老老实实地做人,菜园子的菜再也没被偷。
如果鲁智深只知道嘴里念着“阿弥陀佛,慈悲为怀”,不采用一些适当的拳脚手段,这帮油盐不进的无赖,怎会这样服服帖帖呢?
在人际交往的智慧交锋中,人们更多地还是要软硬兼施。因为人性是复杂的,无论是哪种难相处的人,他们在不同的事情上,会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态度和策略。所以,在打交道的时候,多用用情商的周旋之术,随机应变,充分调动起自己的情商细胞,交替使用软硬兼施的谋略。
何时该软何时该硬,这应该以个人的做人原则为标准。
当难以相处的人,在一些无关紧要,不涉及你的原则问题上,可以温和地调节双方的关系,来点软措施,当忍则忍,打个哈哈就过去了,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你的忍耐力和自控力,大丈夫应该是“宰相肚里撑大船”。
不过,一旦超越了我们的做人原则,超过容忍的底线,就不能忍无止境,要当断则断,用符合道义的方法,给气焰嚣张的人一些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