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认识
|
有一对兄弟,他们住在八十层楼上,有天他们外出旅游回来,发现大楼停电了,他们背着大包的行李,却不得不选择爬楼梯上去!于是,他们背起两大包行李,爬到二十楼,因为包太重,哥哥建议把行李放在二十楼上,于是他们轻松多了,继续向上爬。有说有笑地向上爬,但好景不长,到四十楼,两人实在累了,两个开始了互相埋怨,指责对方不留意大楼停电公告,边爬边骂,就这样爬到六十楼了,到最后连吵的力气都没有了。弟对哥说;我们不要吵了,爬完它吧!于是他们默默地向上爬,终于到八十楼了!兴奋地来到家门口,兄弟俩才发现钥匙放在二十楼的包里了……
其实这个故事发映了我们的人生:二十岁前,我们生活在家人、老师的期望之下,背负很多的压力,包袱,自己也不够成熟、能力不足,因此步履难免不稳。二十岁后,离开了众人的压力,卸下了包袱,开始了自己的梦想,就这样愉快地过了二十年。可是到了四十岁,发现青春已逝,不免产生许多的遗憾和追悔,于是开始遗憾这个,惋惜那个,抱怨这个,嫉妒那个,就这样在抱怨中过了二十年。到了六十岁,发现人生已所剩不多,于是告诉自己不要再抱怨了,就珍惜剩下的日子吧!于是默默地走完了自己的余年。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想起原来自己什么事情都没完成。原来,我们所有的梦想都留在了二十岁的青春岁月,还没有来得及完成…
所以,情商的必修课就是必须学会自我认识,做清醒的自己!
清醒的认识是这样的:用你外在和内在的“眼睛”,无所保留地省察自己,知道什么事情自己可以掌控,什么事情自己无法控制。把自己当成江河中的一条船只,你的能力就是装载量。
如果你是一叶扁舟,就轻装少载,强加太多符合会失去那份飘逸;如果你万吨巨轮,就不要担心重载多装,没有足够的实力,怎么喷出巨轮的磅礴之气。
苏格拉底说过:“认识你自己,未经省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然而,人们想要获得这种价值,清醒地认识自己并非易事。
人的自我认识,有一个发展而完善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取决于你对自己表露多少,你越有意识去表露,你在自己身上的认识就更丰富。自我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你审查自己的目光不断延伸扩展,总有一天,你可以认识一个我完整而全面的自己。
换一种说法,当你在窥视内在世界使,你从自身反馈的各种信息,其实是难以用语言去说清的,更多是是转化成一种心里感觉,它们就是你的本质,你心灵的组成部分。
不过,迄今为止,还只有少部分人可以真正完整地认识自己。很多人都给自己内省的“眼睛”拉上了窗帘。因为,在这些人身上有太多不想认识的东西,比如自卑,比如嫉妒,比如悲观,比如脆弱……
因为人们想要逃避,把这些不想看到的排除在外。虽然你只是想远离被你否定的东西(或只想片面地看到),与此同时你都遮住了认识自我的整体目光。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内省目光越来越浅显,逼仄。一个连自己都不想看透的人,何谈清醒,又何来完善自我的空间呢?
有个寓言故事,或许可以说明问题。
有一天,路旁的一条蚯蚓看见一条长长的蟒蛇正在睡觉,蟒蛇修长的身材使他羡慕不已,他心想自己若有那样漂亮的身材该多好啊。于是,蚯蚓便爬到蟒蛇旁边,使劲地将自己拉长,不料用力过大,终于把自己的身体弄断了。这故事是说自不量力,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去模仿强者,对自己没有好处。
这故事是说自不量力。不根据实际情况,盲目去模仿强者,对自己没有好处。
动物的无知,容易丧命;人的无知,容易自我毁灭。
敢于直面自身“糟糕”或“失败”的部分的人,才是真正能够清醒一生的人。
自我认识,是保持清醒的唯一方式。当我们无所隐瞒地窥探自己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有以下收获:
1.了解自己,看清自己;
2.接纳和宽恕自己的过错,学会自爱;
3.转变阻碍自身发展的消极情绪,激活内心潜在的斗志;
4.与现实融为一体,活在现实中,并作出自己可以承担责任的行为。
这个世界上,能够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就是有自我认识的人,永远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能够得到什么,不被外界的喜怒哀乐牵动自己的情感世界。拥有这样的情感智商,人生常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