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吾家高曾以来,积泽甚长,后人食报,更当绵绵不尽。吾兄弟年富力强,尤宜时时内省,处处反躬自责,勤俭忠厚,以承先而启后,互相勉励可也。
想我曾家自高祖、曾祖、祖父到现在,一代代积累的德泽非常长久,后辈子孙享受到先人的恩惠,要继往开来让曾氏家业绵延不尽。现在我们兄弟年富力强,特别应该时刻反省自己,处处反躬自责,保持勤俭忠厚的家风,以此更好地承继先祖引领后人,让我们互相勉励、共同努力。
(咸丰五年九月三日)
曾国藩本人深受儒学思想浸润,是一个温良敦厚的人。他在《挺经》中写道:“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意思就是说,既可以置身于优越的环境中,也能够置身于节俭的环境中,这才是知书达理的君子。
对于家人,曾国藩更是时常叮嘱他们要勤俭持家,万万不可有骄奢之风。他认为,“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所以,他在多年的家书中,强调最多的就是“勤俭”二字。
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历史的长河里得到了验证的。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分封了100多位有功的臣子,让他们过上了有房屋和土地的富裕生活。可是,史学家调查发现,在100多年以后,当初这100多个功臣的家境令人大吃一惊。绝大部分人的家产已经消耗殆尽,甚至有些人的子孙已经落魄到街头行乞的地步,只有不到10个人的家族仍然保持了兴旺。其中一个就是萧何的后代,还十分富有。可是,当初萧何在接受分封的时候,并没有像别人一样去争抢皇城附近的土地,而是选择了偏远一些的贫瘠的土地,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萧何的回答是,子孙后代若不勤劳耕作就没有饭吃,因为他们就会学会勤俭持家。
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留给后人再多的家财也不能保证他们幸福久久,跟家财相比,教会后人勤俭持家,反而更加有意义。留下家财与后人就好比是授人以“鱼”,留下勤俭持家的家风、精神与后人则是授人以“渔”。毫无疑问,再多的家财总有耗尽的一天,而一个能够自己创造财富的人,却永远不会堕入贫困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说,勤俭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智慧。曾国藩视“勤俭忠厚”为福泽长久的秘诀,也一定是看到了勤俭背后蕴含的大智慧。
回到现实,这是一个物质上非常富裕的年代,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不仅实现了基本满足,很多人已经走到在奢侈的边缘。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再去强调勤俭,是否不合时宜呢?当然不是,无论多么富裕,都不是奢侈浪费的理由。在西方一些国家,即使是很发达的国家,都保持了“富而不奢”,十分注意俭约。媒体曾经报导过这样一个故事:我们国家的一个旅游团队在德国就餐时,因为剩下了很多饭菜,在即将要离开餐馆时被服务员拦下,要对他们进行处罚。他们当时很不服气,说“钱是我们自己花的,凭什么要处罚?”可是,餐馆的工作人员更加理直气壮,说:“钱虽然是你们自己花的,但资源却是社会公共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挥霍!”最终,他们哑口无言,交了罚金。
其实,再多的财富也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而在获得财富之后,一些奢侈浪费的行为看似无关紧要,长此以往却会带来致命的伤害。一个国家奢侈必亡,同样的,一个家庭奢侈也一定会穷困潦倒。因此,建设勤俭之家是当今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于一些富贵甚至富豪家庭,是否能保持勤俭不仅是一个生活问题,更是一个关乎家族长久发展的大问题。
现在很多著名企业家,虽然家财万贯,但依然保持了勤俭的作风,就很值得我们学习。比如吉利集团李书福,身价上亿,经常出入国内外,可是他脚上长年穿的就是一双很普通的皮鞋而已。衬衣的价格仅30元,他说,“纯棉的,很好!”据说,有一次,李书福到北京的一个下属企业视察,在公司大厦的门前竟然被保安给拦住了,而保安之所以不让他进去,是因为这座大厦谢绝民工进出。还有蒙牛集团的牛根生,每次到北京出差,就住在蒙牛驻北京办事处一个绝不会超过三星级的宾馆里。
被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投资家的美国人巴菲特,他的生活准则就是“简单、传统和节俭”。他穿的西服是旧的,钱包是旧的,开的汽车也是旧的。
或许,正是因为懂得了财富积累的不易,他们才更加珍惜财富,更加懂得勤俭节约。而我们之中一些人,受到社会攀比之风的熏染,即使囊中羞涩,也要充硬气、摆阔绰,实在是令人不解。
网易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丁磊说:“奢侈消费是不自信的表现,真正的成功是一种简单的境界。”所以,无论到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以“过时”为由放弃节俭的美德,勤俭节约是永远的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