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将万事看空,毋恼毋怒

弟信中有云:“肝病已深,痛疾已成,逢人辄怒,遇事辄忧等语。”读之不胜焦虑……此病非药饵所能为力,必须将万事看空,毋恼毋怒,乃可渐渐减轻。蝮蛇螫手,则壮士断其手,所以全生也。吾兄弟欲全其生,亦当视恼怒如蝮蛇,去之不可不勇!

弟弟在信中说:“肝病已经很严重了,痛苦的疾病已经形成,遇人动不动就发怒,遇事动不动就忧愁。”哥哥我读了之后,内心十分焦急……我认为,这病不是单靠药物所能治好的,必须在做人做事的时候将万事看空,保持不恼不怒的心态,只有这样疾病才可渐渐转轻。一旦被毒蛇咬手,壮士会斩断自己的手,目的是为了保全性命。所以,弟弟你如果想保全生命,也应该将恼怒看作蝮蛇,下手斩除时不可不果断勇敢!

(同治三年四月十三日)

曾氏家训有八个根本原则,其中之一便是“养生以戒恼怒为本”,把“戒恼怒”作为养生最重要的一个根本原则。在曾国藩写给弟弟的信中,曾国藩将恼怒比作蝮蛇,可见在他看来,恼怒对人身体健康的伤害是非常大的。而曾国藩之所以很重视养生,跟他自身的身体状况也有很大关系。

曾国藩自幼就比较体弱多病,刚到北京那段时间,更是因水土不服大病一场,险些丢了性命。后来步入中年,眼睛也总是出问题,再加上时常心神不定,以及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可以说,他这一生都饱受疾病的困扰。正是因此,曾国藩非常注重养生,还经常在家书中与兄弟、子侄交流养生之道。

而曾国藩在养生上尤其重视戒恼怒,这又跟他所处的现实环境有很大关系。曾国藩一生都在官场的诡谲风云中沉浮,始终面对着复杂多变的环境,表面上看他是游刃有余,实际却承受着旁人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可以想象,曾国藩必定时常要面对一些忧愤难平之事,从而时常处在各种负面情绪的波动和冲击之中,在这种情况下,重视心态对健康的影响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医学的角度讲,恼怒的确是养生的大忌。所谓“怒伤肝”,在人的七情之中,怒对人身体的伤害最大。《黄帝内经》中讲,人的肝脏是藏血的,而人在发怒的时候,最直接的一个结果就是肝血往上涌,这一方面对肝是一种伤害,另一方面,如果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也很容易出现脑溢血,这是非常危险的。《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故事叫“三气周瑜”,其实,周瑜正是因为心胸狭窄,经常生气,在于诸葛亮的较量中多次失败,最终因为“气不过”导致气血往上涌,一命呜呼了。

当然,除了养生的角度,戒恼怒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人在恼怒,或者盛怒之下,往往会失去理智,做出一些令人后悔的事情。

客观地说,人都是有情绪的,遇到一些令人恼怒之事而不恼怒,这需要人强大的意志力,以及强大的心理调节能力。曾国藩也很清楚,戒恼怒绝非易事,所以,他也并不期望绝对的戒恼怒,而是重在遏制恼怒,不使恼怒过头。同样的,曾国藩虽然很重视养生之道,但他对健康长寿却并不存有妄念,奢望什么长生不老,力求一切顺其自然。不得不说,他这种豁达的心胸、心态本身也正是养生最需要的。

现在很多人都“火”气很大,动不动就生气、发怒,甚至很多人明知道气大伤身,可就是管不住自己。当然,这跟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有很大关系,但越是这样,我们越应该学会心理调节,不让过多的恼怒情绪伤害到我们的身体。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学会看得透、放得下,不愉快的事情既然发生,就不要再纠结,而是接受、处理,要相信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切都只是时间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放宽心胸,正所谓“大肚能容容天容地,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怀着一颗吃亏是福的心,以一颗平静心、平常心去对待。

曾国藩讲“以志帅气”,恼怒是“气”,意志力便是我们的“志”,一个人要做到戒恼怒,一定要有决心,有智慧,不要任由恼怒之气冲击我们、压制我们,而是要俯视它、左右它,最终化解它。人生不可能没有烦恼之事,但一个能够将万事看空的人,定然是可以不被日常小事所困扰的。所谓“万法唯心造”,能做自己心的主人的人,才是自己真正的主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修心应该作为家风建设的重要内容,毕竟一个人所有的言行都是从心出发,有怎样一颗心就会成为怎样一个人。 2Z9kui4H9r7EEFNLBrOlozpaxiXjKwcTvbT2xQnfRi/OYCVZI9pbJQ3K2YPifUJ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