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把浮华习气洗干净

纪梁读书,每日百余字,与泽儿正是一样。只要有恒,不必贪多。澄弟亦须常看《五种遗规》及《呻吟语》,洗尽浮华,朴实谙练,上承祖父,下型子弟。

现在纪梁读书,每天100多字,与泽儿正是一样。只要有恒心,不必贪多。国荃弟弟也需要经常阅读《五种遗规》和《呻吟语》两本书,洗净身上的浮华习气,让自己更加朴实干练,这样才能够上承祖宗前辈风范,下为子孙后代做榜样。

(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

你的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种人,当他打算去做一件事情但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宣传得人尽皆知了。亦或者,他只是一时心血来潮开了个头,就四处宣扬,一副势在必成的样子。而事实上,他们常常半途而废。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无非就是虚荣心作怪,希望获得别人的“点赞”。现在的微信朋友圈里,不就在上演类似的“剧情”吗?

某某心血来潮,晨跑了一次,晨跑结束后赶紧到朋友圈发一张大汗淋漓的照片,再配上文字:“对自己狠一些,要坚持跑步了!”然后收获了一堆点赞,可跑步的事情,真的只是心血来潮而已。还有宣布要坚持读书的、减肥的,如此等等,一个个搞得声势浩大,真正做起来却斗志一天不如一天,没多久就不得不放弃了。

以上种种做法,都是浮华之举,说到底,就是不懂得务实,不能够简简单单、踏踏实实地去付出,而是过早想得到赞誉。曾国藩非常忌讳这一点,他主张人应该把浮华的习气去掉,怀一颗恒心,踏踏实实去做事。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曾国藩的人生哲学也显得很独特,就是“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事实上,曾国藩能够在科举道路上大获成功,靠的也是一股“拙劲儿”。

曾国藩年少时,父亲要求他不读懂上一句,就不读下一句,不读完这本书就不摸下一本书,不完成一天的学习任务就绝不睡觉。所以,曾国藩从小就不知道什么是“捷径”,他只知道刻苦、勤奋地付出。而这样的学习经历,也让曾国藩发现了“笨拙”的好处,笨拙的人不懂得取巧,遇到难题只知道迎头而上,所以能战胜很多看似无法战胜的困难。而且,笨拙的人看似做事很慢,但因为做得很扎实,其实是最快的。这一点在曾国藩身上也得到了体现,他考秀才考了九年,可谓很慢,可一旦考中,后面的路就走的很顺利,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接着又高中进士,步步高升了。相反,很多早早考中秀才的人,之后连个举人也没有考取。对此,曾国藩总结说,这都是得益于自己基础打得好。

不仅在读书学习上很务实,在领兵打仗上,曾国藩也一样很注重去浮华。领兵打仗多年,他一直坚持一个“稳”字,不贪小利,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还包括在人际交往上,正是因为忌浮华,他才能做到以诚待人。

曾国藩一生都在要求自己“不说大话,不求虚名”,为人处事力求做到一个“拙”字,实际就是一个“实”字。不得不说,这也是他这一生能够走向成功之巅的重要原因。可见,求巧得到的好处是一时的,求实得到的好处却是一世的。所以,当我们再想去做一件事情时,先别急着去发朋友圈,如果我们花费在“告诉别人自己要做一件事的时间”比“自己真正去做这件事的时间”还要多,我们又怎么能做好这件事呢?如果真的想要做好一件事,就默默地去付出,去坚持,即使没有鼓励,也要一个人坚持走到底。

客观地说,家风作为一个家庭一代甚至几代人靠着日积月累沉淀而成的一种文化,的确有其抽象的一面,也正是因此,当面对“家风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时,很多人就会感到猝不及防,或者给出各种“神”回答。但实际上,不管是怎样的家风,勤俭、诚实、守法、低调等等,归根结底都要落实到行动上,只有不求浮华的家风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家风。

实际上,良好家风的建立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幸福,也关乎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每个人、每个家庭都应该重视起来,行动起来,努力建设属于我们的好家风。 LBcTHrYdjJbeMmA+tfiecfAm6hKvrIBTXm7qKGRvADNfb2SgctCLx3M4b2PQD5E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