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遵守八字诀、三不信和八本,可永葆上等人家地位

家中兄弟子侄,惟当记祖父这八个字,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又谨记祖父之三不信,曰不信地师,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余日记册中,又有八本之说,曰读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身以戒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作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此八本者,皆余阅历而确有把握之论,弟亦当教诸子侄谨记之。无论世之治乱,家之贫富,但能守星冈之公八字,与余之八本,总不失为上等人家。

我们家族中的兄弟子侄,都应该牢牢记住爷爷的八字家风。这八个字是: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同时还要谨记爷爷的三个不相信:不迷信风水先生的话;不迷信药物的作用;不迷信僧人和巫师。在我所坚持写的日记册里,总结有八本的说法:读书要以解释弄懂为本;作诗撰文要以韵律声调为本;孝敬父母要以愉悦欢心为本;养生要以杜绝恼怒为本;为人处世要以不乱说话为本;在家里生活要以不睡懒觉为本;当官要以不贪图钱财为本;行军打仗要以不打扰老百姓为本。以上八本,都是我从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总结出的,而且是非常靠谱有理的观点,弟弟也应该将此八本教给子侄们谨记在心。无论这个世道是天下太平还是天下大乱,无论一个家庭是富有还是贫穷,只要我们能够谨慎坚守爷爷星冈公的八字诀和我总结的八本,就不会丧失上等人家的地位。

(咸丰十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提到曾国藩的治家格言,除了曾氏“八字家训”和“三不信”,还有非常有名的“八本”。其中,“八字家训”和“三不信”主要是传承了祖父星冈公的教诲,而这“八本”则是曾国藩在自己多年的生活经历中总结出来的。关于“八字家训”和“三不信”,前面我们已经有详细的阐释,这一节我们就重点学习一下“八本”。

一本:读书以训诂为本

所谓训诂,这原本是指一种专门研究字词的来源、演变的学问,重在考究字词的本意和延伸意义。不过,曾国藩强调这一点,其用意绝不在于让后人从事训诂学,而是教导子孙在读书时要端正态度,要认真地弄懂书中内容的来龙去脉,做到非常透彻的理解,而不是做肤浅的认识,甚至不懂装懂。

二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

这里表达了曾国藩的文学价值观,他认为写诗作文,且先不论思想价值如何,首先要达到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语句通顺,读起来朗朗上口,换句话说,就是要在音韵气势上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人容易接受,也便于记忆和传播。可见,曾国藩在诗文上一样是非常重视基础功的。

三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

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人人都知道应该做一个孝亲之人,但现实中却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做好的人更少。其中,一些人做不到是因为品德问题,已经完全背离了孝道原则。但也有一些人,他们做的不好,并不是无心尽孝,只是因为没有理解和把握住孝的真正内涵。那么,到底怎样才算是真正的孝呢?

曾国藩不愧为一代儒学大师,一语中的:“以得欢心为本。”曾国藩对“孝”的阐释是如此简单,却也是如此深刻而精准。

想想我们自己,做到让父母欢心了吗?不得不说,现实情况令人感到遗憾,特别是一些多子女家庭,子女之间为了争夺家产争吵不断,甚至大打出手,完全没有顾及父母心中的感受。某电视台曾经播出这样一个节目,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表示,“闺女和儿子吵一次架,他就三天吃不下饭”,原来他的儿子和闺女多年来一直在为房产闹矛盾。显然,他们的眼里只有利益,而完全没有对老父亲心理感受的关注。《论语》中有言:“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可见,孔子也认为,真正的孝绝不仅仅限于物质上的供养,而是要照顾到父母的感受,去尊敬他们,爱护他们,让他们感到开心才算真正的孝。

甚至也有一些人,对父母连物质上的供养也做不到。诸如孤寡老人起诉子女不养不看,患病老人被子女丢弃医院不管不顾,类似的事情在今天并不少见。这是连父母的生死都不顾了,更何谈顾忌父母的感受?真的是有违孝道。

一个人无论在事业上多么成功,在人前多么风光,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善待,又怎么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呢?人,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

四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

气大伤身,这人人都知道,现实中因为生气导致疾病上身的例子也不少见。实际上,气大伤身,在医学上也是有根据的。

现在形容一个人非常生气,常说他“大动肝火”,中医认为,肝主怒,是“将军之官”,生气时的“怒气”走的是肝经。因此,一个人如果经常生气,或者非常生气,他的肝就会受到影响。有些人经常觉得头昏眼花,有气无力,到医院也检查不出什么毛病,其实就是因为肝功能减弱,导致心脏供血不足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人可能会想到补肝,其实又错了,要想肝好,最好的药就是“不生气”,不生气永远是最好的养生方法。

实际上,所谓“气”不仅是生气的气,因自责、内疚、嫉妒等等不健康心理导致的情绪,都可以称之为气,都是对身体健康有害的。这就告诉我们,养生最重要的是养心。

现代人经常陷入一个误区,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就是认为一个人有脾气,或者敢于发脾气,才算“厉害”人物,对于此,曾国藩主张“打落牙齿和血吞”,一个人不发怒不是等于没有作为,而是一种修身养性的选择。

五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

出家之人常说一句话,叫“出家人不打妄语”。这里的妄语,就是不属实、夸大的话。我们虽不是出家之人,但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每个人说话都应该据实而言,不可以信口雌黄,或者为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蓄意欺骗。

六本:居家以不宴起为本

“不宴起”,是一句湖南方言,是说人在早晨应该早点起来,不可贪睡。曾国藩常告诫家人,一日之计在于晨,要早一点起床,趁着阳光明媚、空气清新,人的精神也正处在最佳状态,应该抓住这最好的时光好好读书、做事。

七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有句话叫做,“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其实,自近代以来曾国藩就被政界人物奉为“官场楷模”。据说,毛泽东年轻时也曾对曾国藩给予高度评价,称“吾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何以能够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其核心就在于他做到了克己奉公、廉洁去私。

当今社会,我们最痛恨的是什么人?相信很多人会说,贪官!没错,这些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不为百姓谋福利,却时时刻刻想着以权谋私,如何能不惹人痛恨呢!而曾国藩一生中长期位居高位,而且恰逢清末乱世,官场腐败,但他从未以此为借口随波逐流,仍旧努力坚守着清廉的操守。而且,他不仅独善其身,还努力扭转官场积重难返的贪污纳贿之风,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居官以不要钱为本”。

其实,曾国藩在30岁时就曾立下誓言,终身清廉,他当时发誓说:“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他说出了,也做到了,当真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大丈夫。

八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这是曾国藩治军思想的核心。曾国藩的军事才能令人称赞,在短短数年间组建起湘军,并打败太平天国起义军,与他的这种重视百姓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他在不扰民的思想基础上还编出了《爱民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即是脱胎于此。

我们以上阐述的“八本”,加上前面章节所讲的“治家八字诀”和“三不信”,这就是曾氏家风的核心内容。众所周知,曾国藩的家族原本是极其普通的一个农耕家庭,在曾国藩之前,从来没有人进入仕途,说白了就是一个农民家庭。而这样一个草根家庭能够一跃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名门望族,不得不说,正是受益于曾国藩爷爷以及曾国藩本人所制定和传承下来的曾氏家风。

我们常说,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其实家庭也是一样,没有一个家庭能够随随便便成为“上等人家”,只有重视家风的建设,只有经历数十年如一日的悉心经营,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家庭才能够逆流而上、脱胎换骨。 HvVxdYuOcJY/8vOcunZCSJ3eSO38xpnywfUlRKF2m3uWkkE60X7YPBSFCn+cxrP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