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待价而沽心理学

公元201年,司马懿23岁。

大约是家族背景的关系,他轻易得到了一份上计掾的工作。用白话翻译就是当时郡县机关内负责统计工作的基层公务员。

史书所载,当时还是大司空的曹操在他人的举荐下,派人给司马兄弟送上了请柬。这是一件跳龙门的好事。说起来,司马兄弟得到工作的机会,还源于曹操与他们家有历史渊源。因为他们的老爹司马防当初任京兆尹职务的时候,曾经举荐过曹操,多少算是卖过曹操一个人情。

但是,司马兄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老大司马朗当即点头应允准备上路。老二司马懿却令人跌破眼镜地回绝了这个天上掉馅饼一样的机会。就是说,司马懿明目张胆地向牛人曹操唱了一次危险的反调。

司马懿是个聪明人,但是聪明与城府有着本质的不同。老道这件事如同打造钻石,需要经历苦难的磋磨才能熠熠生辉。

从史书上可以得知,司马懿与曹操刚成年那时候比,做的事情是小巫见大巫的。曹操比他还能折腾,把戏也更高明。所以,当曹操听到司马懿装病拒绝出仕的消息时,他很容易看穿司马懿的花招,猜出他的小聪明。

在他眼中看来,司马懿的行为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他不屑戳破是因为他有许多事情要做,很忙,无暇他顾。当曹操势力得到巩固,终于腾出手来,已经是七年后了。

或许是从手下的人事部那里再一次听到了司马懿的名字,让曹操想到了这个有些滑头的年轻人。彼时,老大司马朗的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多重因素下,曹操再次派人去征召。

只不过,这一次容不得司马懿再拿腔作调。因为曹操给了使者一道密令:如果他再出幺蛾子,就算抓也把他给我抓来!

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司马懿在曹操的半强制手段下出仕了。

一段风云诡谲的人生开始了。

司马懿的装病有利有弊。

反观当时其他人面对曹操的征召,要么直截了当地拒绝,比如司马懿的老师胡昭。要么兴高采烈地登门上任,比如司马朗。反而是司马懿这样不识抬举的同时,耍小聪明用装病的方式让双方都不会尴尬得下不来台面的举动,大约会给曹操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只是,当时纷乱的时局让司马懿的待价而沽带有很大的风险系数。曹操的反应显然与司马懿的设想有些出入。彼时的曹操身边能者如云,反观刘备身边主要由诸葛亮支撑,司马懿想明白后多半只能留下一声叹息。理想很美,现实很残酷。路还很长,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司马懿的拒绝自然有着深远的打算。

第一,司马懿有野心。

投资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要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司马懿很懂得待价而沽的道理。坐在家中不代表他不了解天下事,不分析天下事。毕竟彼时的他还拜了一位叫胡昭的名师,从思想到知识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

话说,这位胡老师作为当代名师大儒,即便做了山中隐士也一样吸引曹操的目光,甚至于几次请他出山辅佐。可惜胡老师一心做隐士,除了坚决地说不没有给出其他回答。

司马懿可不想做隐士,他出生后据说是被父亲司马防寄予厚望的,而家道中落的现实以及曾经光耀过的家族历史都在提醒着司马兄弟,必须要将重振家业作为人生中的第一要务。

第二,他拒绝的理由很有意思。

他装病的病因是风痹,也就是风湿骨病。这个病不是不治之症,而应该说是一个慢性病,需要调养的病。那么,他随时可以说病得严重了,也随时可以说病症减轻了。前者可以作为病休离岗的正当理由,后者可以成为重上岗位的合理借口。只要他想,只要时机合适,病随时可以好起来。

曹操也猜出大半这层意思吧?所以,史书记载才会有当曹操听到这个理由后曾经派人暗中探访司马懿,看他是真病还是装病。显然两个聪明人心照不宣。

司马懿用这个病因作为借口显然心口不一,而更多带有让双方随时有台阶下的意味。从这一点来看,司马懿的装病似乎有放长线钓大鱼,待价而沽的想法。

所以,司马懿的装病也可能是他想“傲娇”一把,抬一抬自己的身份。

人们往往对于容易得到的东西不会珍惜,而越是难求,越会在意,越不想放手。人才如明珠,求才若渴也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与司马懿同时代的另一位牛人——卧龙诸葛亮。

刘备三顾茅庐,除了机缘不凑巧,赶上诸葛亮外出这样不可调和的矛盾之外,不排除有诸葛亮也在考察这个买主的意思,看看他的肚量,看看他有多求贤若渴,看看他的做人做事,再收集信息看看自己是不是值得为他效力……

可惜,司马懿面对的情况,与刘备大相径庭。刘备是非诸葛亮不可,曹操却是手下能人无数、良将如云,多一个不嫌多,少一个也不在乎。除非你是当时名人大儒,或者让他打心眼里钦佩的同时生出必须得到你的念头,否则,他是不会多放精力在你身上的。

司马懿本来还等着曹操在自己第一次拒绝后马上再次、三次来请,结果却让给他意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等了七年,白白消耗掉大把的光阴和自由,错失了许多身临其境的机遇。

“出名要趁早”是张爱玲的名言。司马懿却在自己的小聪明中只能选择“大器晚成”一条路。

想要待价而沽,用了欲扬先抑的花招,切记必须给自己和对方一个以转圜的余地做退身步。否则很容易鸡飞蛋打、得不偿失。

很多时候,为了得到某些利益,我们需要跟他人进行谈判,也就是谈条件。

想要让对方接受自己的条件,不管是主动接受,还是被迫接受,都需要一定的技巧,需要使用一些手段来达成。

一般来说,谈判无非是强硬型和合作型两种,不是一方压倒另一方告终,就是双方达成共同利益联盟,互相后退一步。前者需要你有足够的势力,足够的气场,足够的谈资,可以压迫对手,可以让对手低头,主动放弃自身的利益,听命于你。后者需要你有足够的可以交换的资本,可以让对方接受、利用,可以让对方愿意拿出自己的一些利益与你进行交换。

有这样一个案例——

某软件开发公司研发了一套财务管理软件,并向很多大中型企业递送了试用版软件。因为是免费的,这些企业不疑有他地使用起来。一段时间下来,软件公司得到了很好的回馈,表示软件非常适用,并提出了一些细节上的修改建议。软件公司也进行了修改。

一年后,这些企业忽然发现自己一直使用的这款财务软件因为无法在线升级而在使用中出现越来越多的漏洞。当他们找到软件公司的时候,对方表示,因为当初提供的是试用版软件,必然会出现很多漏洞问题。而他们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只能将精力投注到带来利润的正规软件的开发与维护上。言外之意,这些企业如果想要使用完整的没有漏洞的软件,就要开始掏钱了。而他们在一年多使用后,如果抛弃该软件更换另一种,一方面整体撤换的费时费力,另一方面一时也未必可以找到更合适更好用的软件。

后来,权衡利弊后很多企业主动向软件公司购买了正版软件,并签订了长期维护合同。虽然在一开始属于赔本赚吆喝的模式,但是软件公司的试用版软件投放对象选择的都是大中型企业,其中还包括了很多拥有不少子公司的集团企业,当他们开始购买正版软件后,立刻让软件公司赚到高额利润。同时双方还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之后软件公司相继开发出其他应用软件,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想要成功谈条件,先让自己有实力,要么独一无二,要么自己是最适合对方的选择,要么用手段让对方无法做出其他选择。 HK29vWjbJvz4fayyrnWhf8GV/wK93VLIcofdxeY6LHw3YFpT5iehuLLQVWvOm6G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