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之后,西夏国的使团如期而至,只是东京城内弥漫着的却不是祥和的气氛,而是一片愤懑,怨声载道。
是乎只在一夜之间,所有人都知道了,夏国承诺遣返的十万工匠民夫只回来了十分之一,且全都是些老弱病残。
西夏使团趾高气扬的模样在坊间被传的有模有样,连安坐在荆王府的杨行一都从绿衣青衣的嘴里听到了些风声。
赵无极更是气的跳脚,一大早就跑来了东湖别苑,在杨行一面前大发牢骚。
“杨大哥,你可听说了,西国简直欺人太甚。朝堂上这些卖国的老匹夫也全都该杀。简直气煞我也。”
世子殿下仿佛一刻也等不得,即时就要披挂上马,代表大宋去征讨西夏。
“我都听说了,殿下大可不必如此气恼,他们把人全还回来才叫奇怪。”
给鹦鹉喂着食,杨行一一边漫不经心的安抚着赵无极。
“什么?杨大哥,这还是我认识的杨大哥吗?身为大宋子民,听闻此等不平之事,难道你就不气恼?不失望?”
赵无极有些失望的看向这个一向景仰的大哥,他虽然欣赏他的恬淡无为,但不等同于他能够容忍毫无原则的无为。
“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国计民生,宁可舍去身家性命,这才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赵无极又言辞激烈的补充了一句,接着把脸别到了一边,不再去理会杨行一。
杨行一倒是颇喜欢他这个有什么说什么的性子,心里不藏事,率性纯真,这不正是良师益友吗?
“殿下如此着急,朝里可说得上话?还不是那帮老家伙在呼风唤雨?就连王爷是乎也是同意议和的。”
杨行一看向赵无极,想听听他怎么解释当前的朝局。
“我,我,哎——”赵无极无话可说,重重的叹了口气。他知道杨行一说的没错,不管他如何愤慨,如何激烈,都对时局无一助力。正所谓匹夫之怒,以头抢地尔。
他这个世子的身份,也只不过是个富贵闲人罢了。
“但是杨大哥,就这么算了?就算你等身为平民,难道就不想为皇上尽忠,为国家分忧了吗?”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杨行一随口说出了后世这一句名言。
抬头见赵无极正激动的不能自已,嘴里不住的喃喃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在这个时代,老百姓在平常还远远没有国家的概念,只在侵略者打进来的时候,才能够唤醒他们保家卫国的信念。当然保家在前,卫国在后,只有那些有良心和责任感的世大夫阶层,才能够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节操。
寻常百姓只知道这天下是姓赵的一家人的天下,连天子都被叫做官家。官家的事,只要不危及自家,那当然还是自家要紧。就连官府的各项征召徭役也都会放过独生子女家庭,给人家留下血脉。
所以当杨行一说出这番大义凛然的话来,才会令赵无极反应那般强烈。
“说的太好了,杨大哥,我就说你不是个没有男儿血气的人嘛。”
赵无极抓住杨行一的胳膊:“杨大哥,你手段如此高绝,你说,如何才能出了这口恶气,我跟你干,只要能够让西夏使团不痛快,就算豁出去半条命也值了。”
“世子只是想让西夏使团不痛快嘛?”
杨行一似笑非笑。
“难道杨大哥你,早有主意?快说说,快说说,”赵无极忍不住催促。
杨行一轻抚着衣襟上的纹绣:“我听说辽国早在半月之前突发时疫,死了无数牛羊马匹。最近连汴梁城内的马匹价格也都跟着水涨船高。”
赵无极不解道:“那又如何?那是辽国,北方,跟西国可不沾边。”
“我想让他沾边,他不就沾边了嘛。”杨行一笑道。
“对啊,我怎么忘了这个,杨大哥可是……,”说到这里,赵无极连忙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尴尬的看向杨行一,二人相对一笑,心下了然。
知道了杨行一的计划,令赵无极更加兴奋,也对杨行一更加尊敬了几分。
他万没想到,杨大哥竟然先他一步展开了行动。想起这半月以来,父王好像见过杨大哥数面,也不知道他二人谈论些什么。
“父王最近是乎对杨大哥你格外上心,数次在言语中谈及杨大哥,还让我多向杨大哥请教。不知你们平日谈论些什么?”
赵无极终于还是忍不住问出了口。
杨行一却沉默不语,故作神秘。他越是不说话,反而令这位性情率真的世子殿下越发好奇,一连声的催问。
杨行一被逼问不过,只得推脱道:“殿下为何不去问令尊大人,却只管在我这里厮闹。”
“杨大哥,你就告诉我吧,我要是赖得过我父王,就不来问你了,父王总说我小孩子心性,口上没个把门的,朝堂之事,一般都不允许我打听的。”赵无极没趣的摆摆手。
“那你能保证你不说出口吗?”杨行一问道。
“当,当然,当然,我保证不说给别人听,杨大哥,你答应告诉我了?”
赵无极激动的连声答应。
杨行却嘿嘿一笑,双手抱拳:“有世子殿下作为表率,我等当然也不敢泄漏王爷的机密。恕在下不能直言,殿下事后便知。”
“咯咯咯——”
一连串银铃般的笑声,南陵郡主赵媛不知道什么时候进来了,正好看见自己哥哥出丑,她忍不住替哥哥说话:“行一哥哥,你真坏,设了个如此巧妙的陷井让我哥哥钻。还让人无从抢白,当真有你的。”
杨行一摇头苦笑,连声喊冤。
“郡主可当真冤枉在下了,实是王爷再三叮嘱,不可将此事让第三个人知道,在下实有不得已的苦衷。此事一旦泄漏了机锋,被他人所知,免不了生出泼天的祸端来。”
兄妹俩见他说的如此郑重,却也不敢不信,想来一定是什么军国重事。他们本是世家子弟,当然明事理知进退,就不敢再多问下去。
杨行一想及近日诸般事端,足见大宋朝国势日见倾颓,前世的他学习的那点历史知识虽然早就还给历史老师了。但对于那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还是知道一些的。
比如已经发生了八十多年的檀渊之盟,又比如刚刚才过去了十数年的熙河开边,再比如即将发生的靖康之耻。
当朝的小皇帝注定是个短命鬼,这一点恐怕现在这些人没人会知道吧。他现在很急切的想见一见当今圣上,看看这个只在历史舞台上短暂停留,且做了半生傀儡的短命皇帝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能不能留住他短暂的生命,好让他那个风流快活的兄弟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好好在王府里踢他的蹴鞠。这会儿高俅搞不好已经快要入端王府了。
若是让那个不成器的端王做了皇帝,那四大奸臣将齐齐聚首,想及此处,他忽然来了兴致,如果所料不错,四大奸臣现在也都在这个时代的某个角落潜伏,等待命运的大风将他们刮上权利的顶峰,大肆祸乱朝纲,败坏国本。
杨行一可不想流离失所,被迫搬家,斩草先除根,他决定先去会会小皇帝,完成他的承诺,然后再去找找四大奸臣,切断他们命运的绳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