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诈言马死
——不要做“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蠢事

从前一个人骑着一匹黑马入阵与敌作战,由于恐惧害怕,不敢战斗,便用血污涂在面孔上,装出死的模样来,卧在死人中间。所骑的马便被别人夺走了,军队离去后,他想回家,就截了人家的白马尾回来。到了家,有人问他:“你骑的那匹马如今在哪里?为何不骑呢?”他答道:“我的马已死了,就拿了尾巴回来。”旁人说道:“你的马原本是黑的,尾巴怎么是白的呢?”他默然无答,遭到众人的嗤笑。

客观地说,怕死乃是人之常情,没什么丢脸不丢脸的,也正因为不怕死的人太少,所以才被人们称之为“英雄”。而寓言中那位骑着黑马打仗的冒牌英雄,明明当时怕得要死,事后还要硬充好汉,弄一条白马尾“洋洋得意”地凯旋而归。

中国历史上不乏“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如果没人借你一双慧眼,说不定就会被他们蒙混过关。

中国历史上以“仁义”著称的宋襄公就是其一。宋襄公是春秋时期的宋国国君,他资质平平,宋国又是个小国,但他一心想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有一年,宋襄公主持召集会盟,郑国没有到会,宋襄公就以郑国轻视宋国的罪名兴师问罪。楚国是郑国的保护国,听说宋襄公派兵讨伐郑国,便匆忙派兵援救。

考虑到楚强宋弱,宋国司马子鱼建议说,楚人无非是为了救郑,我们也没有丢失什么,不如主动讲和。宋襄公却说:“楚军虽然强大,但缺乏仁义。我们虽然单薄,却是仁义之师。不义之师是绝对打不过仁义之师的。”为了激励士气,宋襄公还特意命人做了一面大旗,上绣“仁义”二字,妄图以“仁义”消灭武力。

但楚军一点儿也不害怕“仁义”,大白天就敢在宋军的眼皮底下大摇大摆地渡河。子鱼对宋襄公说:“国君啊,现在正是攻打楚国的好机会,你瞧,他们正在渡河,趁这个时候攻击他们,必定获胜……”宋襄公却指着战车上的“仁义”大旗说:“人家连河都没渡完就打人家,那算什么仁义之师?”等到楚军全部渡过泓水,还来不及布阵时,子鱼又建议宋襄公趁机出击,宋襄公听完却骂道:“你怎么净出些歪主意!人家还没布好阵,你便去打他,那是不符合礼义的!”

结果他刚刚骂完,楚军就开始发动进攻,宋军招架不住,登时大乱,宋襄公身陷敌阵,腿部受伤,幸亏子鱼等人拼死保护,才勉强逃回宋营。伤还没好,他就一瘸一拐地去视察民情,逢人就说:“讲仁义的军队就是要以德服人,我奉仁义打仗,不能乘人之危去攻打别人,我们虽败犹荣!”将士们和百姓听了,都在心中暗骂宋襄公是个蠢货,大草包。

几天后,子鱼去宫里探望宋襄公,借机开导他说:“打仗就是你死我活的,怎样对自己有利就怎样打,还讲究什么仁义、礼仪?我看国君根本不懂得作战,可又偏要兴师动众……”

“你不知道啊,我是最讲仁德的呀……”宋襄公吞吞吐吐地解释说。子鱼再也忍不住了,他放声大笑:“哈哈哈……你讲的全是虚假的仁德呀……”第二年,宋襄公便因伤势加重,一命呜呼。

所谓“春秋无义战”,如果宋襄公真的仁义,就不该发动战争。不仅如此,史料还记载,公元前641年,野心勃勃的宋襄公认为确立自己盟主地位的时机已到,便首先约了曹、邾、滕、鄫四个小国的国君在曹国南部会盟。谁知会盟伊始就遇到了麻烦,滕国国君滕宣公根本不听他那一套。宋襄公为了立威,不仅把滕侯抓了起来,还把姗姗来迟的鄫国国君当做祭品投入河中喂了鱼。滕国国君吓得当即服了软。同年秋天,宋襄公又以会议举办国曹国在会盟期间没有尽到地主之谊,导致自己没有吃到羊肉为名,发兵包围了曹国国都。曹国无奈,只好认错。一个因为别人迟到就把别人喂了鱼的人,能称得上仁义吗?一个因为别人没让他吃羊肉就对别人动刀动枪的人,能称得上道德吗?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人。我的一个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的老板开会时强调说,‘大家都好好干,我是信佛的,绝对不差钱”。没想到一个“没有心机”的同事当场站起来说:“老板,上个月的工资什么时候发?”老板当时面红耳赤,讷讷地说:“再等几天……”实际上他们已经等了好几个“几天”了。他们的老板也不是没钱,而是能拖就拖。正如一首歌中唱道的:“你会流泪并不见得真的慈悲。”而这位信佛的老板也不见得是真的信佛。

所以,做人做事,还是坦坦荡荡的好,千万别做“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蠢事,否则,伪善的嘴脸早晚会被戳穿! Df/6aBOo8RVZJNqE7Y05It2wWc7JXFaINx2vXVhARh2D72mowrs0xLLyBeaxVNF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