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人,到朋友家里去,看到朋友家的墙壁粉刷得很光滑,很干净,就问朋友:“你家的墙是用什么东西粉刷的,使墙壁这样光滑美观?”朋友回答说:“我是把米糠浸在水里,和入泥土中,再把它们调匀,然后涂到墙壁上去。”这个人心中想道:“用米糠就有这样好的效果,如果用谷子涂上去那不是更好吗?”他回到家中,就用谷子和泥土去粉刷墙壁,可是结果不但糜费了许多谷子,还把墙壁弄得凹凸不平,而且还使墙裂了很多缝儿。
有些人总是标榜自己很聪明,但是,有时一些所谓的聪明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小聪明,人生真正需要的还是大智慧。如果自作聪明,最终不免自取其辱。
自作聪明者往往在高估自己的同时低估别人。明代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有一个《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的故事,文中写道:有一天,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去看望当朝宰相王安石,王安石刚好不在。苏东坡等得不耐烦了,就在客厅里走来走去,突然发现王安石的书桌上有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看到这两句诗后心想,王安石真有点儿老糊涂了,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傲秋霜,即使干枯也不会落瓣,又怎么可能被秋风吹落得满地皆是呢?这“吹落黄花满地金”显然是大错特错了。于是他也不顾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就续诗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完自顾离去。
王安石回来后,看到苏东坡的续诗,心说这个年轻人太过自负,也不声张,只想用事实来教训他一下,于是借故把苏东坡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被贬后心里不服,只道王安石小器,不承认自己的无知还故意报复下属,但也只能服从调遣。到黄州后住了将近一年,转眼到了九九重阳,秋风刮了多日,这天风一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可到了园里一看,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枝上却连半朵花也没有。他顿时目瞪口呆,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明白自己是多么的肤浅和无知。
现代人也常常犯类似的错误,有些人甚至为此闹出了笑话。
某研究所有一个刚毕业的博士生,由于他在研究所里的学历最高,因此他平常的言行举止很是嚣张。
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也在。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说跟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鱼竿,健步如飞,蹭蹭蹭地从“水面上”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惊得眼镜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
几分钟后,正所长蹭蹭蹭地从水上飘了回来,继续钓鱼。博士虽然好奇,但放不下架子去问——自己可是博士啊!
正想着,副所长也站起来,同样健步如飞,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博士更是吃惊了:副所长也这么厉害?
副所长飘回来后,博士也内急了。他思前想后,觉得本科生能过的水面,博士也一定能过,于是拔腿就迈,只听“扑通”一声,博士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赶紧把他拉上岸,问他这是演的哪一出,他不好意思地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我却走不过去?我想上厕所……”
正副所长哈哈大笑,笑罢,说:“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位博士生显然不懂得这个道理,真不知道他博在哪里。其实,不知没有关系,很多时候知与不知不过是问一声、请教一下的问题,可有些人就是放不下他们所谓的身份,宁可穿着皇帝的新装祼奔,也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真是应了那句大俗话——不懂装懂,永世饭桶。事实证明,自作聪明的人其实是最愚蠢的。退一万步讲,即使一个人真的很聪明,低调一点儿、虚心一点儿也不是什么坏事,大智若愚,见贤思齐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