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机关,处处机关。
如果你将喜怒挂在脸上,被别人一窥内里,就很可能中了别人的“机关”。
三国期间,曹操率大军南下,意欲一统中原。于是,孙刘被迫联合抗曹。诸葛亮主动请缨去江东与东吴大将周瑜,共商对策。经过一系列的唇舌较量,关键的时候,两位城府颇深的主战派缄默起来,都不愿意说出抗曹的计策。最后,两个人约定把计策写在手心里同时伸手。当两“火”字映入眼帘时,两个人相视大笑。
第一次斗智,两个人战成了平手。
机关是讲权谋,讲城府的,“喜怒形于色”只能暴露自己。很多人以为那些谎话连篇的人才是城府深的人,其实并不是如此。真正高深的城府者恰恰是低调平和的。
机关上总有春风得意,和马失前蹄不顺心的时候,自然人的心情也有喜有悲。但是,机关情绪化是害人的。一个喜形于色的人,即使有了成功,也会被人拉下马。所以,“谋臣”曾国藩认为,机关情绪化反应,是做人不成熟的表现。
在给曾国荃的信中,曾国藩说——
“……几年来,我愤怒激动时,你总是好言相劝;即使,你自己愤怒和激动时,也会立即克制。由此看来,你以后的成就,肯定不可限量,福禄亦然。往往,担任大事的人,必须有气度和胸怀,否则,忧虑之气积累在心中就会成为负担……”
有城府的人在看到自己利益得失时,往往可以“取精华,去糟粕”,沉着冷静,按部就班做自己的事情。机关处处机关,如果你将喜怒挂在脸上,被别人一窥内里,就很可能中了别人的“机关”。所以,必须善于隐藏自己的情绪,保持低调、虚心和平常心,防止自己过于突出,招人注意。
曾国藩对一个叫李鸿裔的幕僚很是钟爱。一天,曾国藩正与李鸿裔在室中谈话,来了客人,曾国藩便出去接待客人。李鸿裔无事,就翻看桌上的文稿,看到一篇《不动心说》觉得很是可笑,于是,在旁边提了首打油诗,然后就走了。
曾国藩送走客人,回到书房,见到提的诗,让人叫来李鸿裔,对他说:“这些人难免有欺世盗名的成份,言行也不见得一致。但是,他们能达到今天的地位,就是靠这个虚名。如果你一定要公开揭破它,那么,他们就失去衣食来源,岂不仇恨你?甚至杀身灭族的大祸,都隐伏在里边了!”
李鸿裔出了一身冷汗,敬畏地接受了教诲。从此,收敛锋芒,不敢再出言不慎了。
“言多必失”,说错话,往往会带给你想象不到的苦果。机关说话不是拉家常,就算是聊天,也有人想从其中了解一些自己想知道的东西。
真正的机关高手较量也不用唇舌较量的,而是背后的运筹帷幄。所以,当周瑜和孔明定计的时候,选择了在手上写字,而不是说出来。当一句话在脑海里,对自己对别人都没有影响,但是,当这句话说出来,你就必须为这句话负责。上司想听东,你却因为不懂说了西,自然,就成为上司眼里的钉子,非拔掉不可。所以,如果不知道自己说不说,最好的办法是选择沉默。
当然,知道自己应该说的,一定要说,尤其是上司心理想说,但是有些话不适合他说,自然,这些话,就要下属去张嘴。
聪明的人知道机关说话,点到即可,不用明明白白直接了当的说出来。这往往是在机关滚打多年的人知道的经验。所以,职位越大,说的话就越少,也越含蓄,让人云里雾里不得其意。关键是看听话的人怎么理解。
没有涵养的人,城府只是表面的。所以,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提升了涵养,才有治国的资本。同治九年五月,曾国藩写了一副对联——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逆境亦畅天怀。
虽然曾国藩做官以“权谋”著称,但是,曾国藩的做官和他的涵养是离不开的。机关里混的本质其实就是做人,只有人有了“胸襟”和“涵养”,才能把官做大。都说宰相肚子能撑船,不只是因为宰相的能包容,能忍耐,更多的是涵养。
涵养并不是说说而已的空话,而决定了一个人品质。讲涵养,就要做到真诚待人,因为不管时代怎样发展,社会怎样变迁,诚实永远是做人的根本。你为人诚实,就可以广交朋,并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尊重;讲涵养,就要学会脚踏实地。不要被一些所谓的关系学和不正之风所左右;讲涵养,就要做到自省自悟,做到讲规矩有人格;讲涵养,就要做到不轻易发怒,不感情用事。对别人能够谦让和忍耐,不在枝枝节节的问题上斤斤计较。
总之,涵养可以使一个人严肃而不孤僻,稳重而不呆板,沉着而不寡言,和气而不盲从。所以,那些缺少涵养小肚鸡肠的人,做官往往做不久,做不大。因为只要成功和失败他们就会因为一时的得失兴奋和大怒,自然,他们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被人窥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