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古今,机关从来步步惊心。作为权益的集散地,机关从来没有真正“安全”的时期。不管是身在高位,还是刚刚走进机关,不管背后有“山”,还是无“山”,能够真正保护自己的永远是自己的耐力。
机关中,所有结交手段中,最直接、最廉价、最有效的手法就是——点头。对不同人点头,意义是不一样的——对不认识的人点头,是友善;对浅交者点头,是示好;对机关密友点头,是默契。而对政敌点头,是强化自己的意识——“走着瞧,看谁笑到最后”。
中国几千年的机关生存规则告诉你,小人要防,君子也要防。不妨小人,小人做坏事的屎盆子就会扣在你的头上,摘也摘不掉,因为你对下属负有直接责任。不妨君子,只要你做的稍有不好,就可能被君子撑杆而起,起来取代你!
做机关的夹心饼干很危险,但是,危险背后可能也是更大的机遇。因为,夹心就意味着得到双方的“注意”,甚至可能是欣赏,所以,才会需要夹心来表态。从这个方面说,如果和事老做得不错,两面都能得到认可,那么,不管任何一方上任,你都会得到提升。
机关中,主角有主角的地位,龙套有龙套的地位。即使相同的话,主角能说,龙套也不能说,很简单,地位不同。古代,不同职位的机关人员穿什么衣服、带什么帽子,做什么轿子、甚至家门口的石狮子身上的毛都不能一样。一样了,就越权了,就是以下犯上,如果你以下犯上的对象是皇帝,你就等于死了。
中国的机关从几千年前就有了“成王败寇”的规律,中国文化也是倾向如此,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而穷在身边也可以成为路人甲。机关更是得失之间,各类人马纷纷变脸。得势的时候,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会满脸堆笑,而失势时,则人走茶凉,门可罗雀。
机关上有些事,即使有能力也不能强出头。因为做得越多,犯错的机率就越高,而自己过多地占用其他人的“机会”,那么,就会引来他人的妒忌和反感,最后,不仅在上司那里吃力不讨好,还会引起同事的远离。
大多人都知道,“说话”是个劳心费神的事情。每个王朝总是有几个勇于纳谏、忠肝义胆的人,但是,遇到了昏君,非但没有说服上级,反而毫无意义地送掉了性命。而那些在后面“中庸”处事的人,却躲过刀锋,安享到晚年。少说话,晚说话,说糊涂话,就成为古代机关的特色。
缺席本身是一种隐藏,作为上级,本身自己就处于“显露”状态,而下属则处于“隐藏”状态,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好听好看的。而缺席恰好将下属和上级的“明暗”做了对调。所以,缺席并不代表不关注你的下属。而是在缺席的时候,你才会看到下属最真实的态度。一些欺上媚下的人,往往在你缺席时表现明显。而那些本来对自己忠心的人,也就显露出来。你也就明白谁为我所用了。
承诺是上级驭人的手段。作为上位者,需要下位者为自己服务,在自己用人时候有可用之人。尤其,当下属比较优秀,或者上位者急缺人手的时候,下位者求去,上位者就会进行挽留。自然,提拔就自然而然搬上台面。所以,承诺可信,但不可全信,它是上司的一种意图,并不代表一定会实现。
机关中,牢骚话不能随便说。如果一定要说,可以把握这样的原则:说古不说今、说外不说中、说远不说近。
有句话说:“你是不是重要人物,看你每天做什么事就知道;你能不能成为重要人物,看你每天做什么事就知道。”或机关,或人生,这个道理是通用的。做的事情越多的,时间越不够用的,往往都是些打杂的底层的人;越往上走,地位越高,职位越重的,闲余时间越多,因为他们只负责处理最关键的事务,所以节省了大量的时间,用来思考和筹划未来的发展。所以,不懂得拒绝无关紧要的事情,你就慢慢变成一个不重要的人;做不重要的事情,你就成不了重要的人物。
在机关上,你可以有性格,但不能有个性;可以很牛逼,但绝不能高调;可以很强大,但万不可表现得比别人更强大。这就是个性定律,混在机关绝不能有个性,因为个性职员都没什么好下场。
聪明不是摆在货架上让人看的,而是揣在兜里自己用的。机关就像一条河,河水时而平静,时而汹涌。常在河边走,最要紧的事情不是看着前方,而是紧盯脚下,哪儿有暗坑,哪儿是烂泥,步步谨慎,才能站得住,走得稳!
在机关,最会讲坏话的,往往是那些平时话不多的人。他们在说话这方面,不显眼,也不出风头,给人一种说话份量很重的印象:我这人要么不说话,要么就讲大实话。伪装得很好!所以他们一张口,说的话就会引起人的重视。再加上擅于语言包装,他们讲出的“坏话”,杀伤力极大。
有些人,他们坐在办公室里,平时很精明强干,但你只要问他一些要紧的问题,他就王顾左右而言它,一副听不懂的表情,让你无可奈何,又气又笑,觉得这人很让人鄙视,其实这家伙深谙高明的生存术,不知摔了多少跟头才修炼到的境界。
一个副职,太能干了,正的就不高兴,因为你功高盖主,威胁到他的地位,他就要想办法整你;太窝囊了,底下的人瞧不起你,背后就会议论你,让你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前途也受影响。机关的“陪衬法则”讲的就是怎么当好副职,如何做好正职的陪衬,既要让领导高兴,还得适时展现自己的能力,让下边佩服。这是一门硬功夫。
上司对你说“我很信任你”,事实可能对你极不信任。因为信任是不必说的,刻意说出来的一定有假,至少背后有水分。当他对你表态时,很可能正在调查你,或者想拿下你。因为不知道你是不是察觉到了他的意图,所以才会用这种方式进行试探。
如果一个领导发现自己每次出现在办公室时,属下个个噤声工作,大气不敢喘一下,而自己走后,办公室马上就会传来欢笑声,那就说明他是不称职的,这种形态便非常危险,对工作不利,对他自己也不利。领导不仅要让员工畏惧,更重要的是他的存在不能使工作气氛冷热不定两极化。好的领导者,都是办公室的调节剂,他出现时下属工作更努力,他走后也不会有人把脚放到桌子上——发出“终于解放了”的感慨。
加班要让领导看见。陪着领导加班,就是最好的表现。因为人都有一种寻求患难与共的心理,一般领导加班也是不情愿的,谁不想下班休息啊!此时如果他看到一名属下也在陪着自己孤军奋战,可想而知他对你的印象会有多好!他对你简直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
人在机关,找人办事,找十个小人物比不上找一个大人物。所以,在行动之前,得先把备选的人分析一遍,到底哪个是一号,哪个只是二号、三号,找准目标再行动,否则就可能事情办不成还挨一顿整。身在机关要找个靠山,道理也是一样的,就要找那些真正有质量的,别找到最后傍了一个跑龙套的角色,给小弟当小弟,那副滋味可一点也不好受!
有人说,真正的朋友,一是随时可以借钱的;二是随时可以打电话的。想想看确实有道理,但在机关,这两者也都靠不住。因为你春风得意时,每个人都想借给你钱,都想随时接到你的电话,一旦你出了事,情况就不同了。有钱的变成了“穷鬼”,有时间的成了“大忙人”,平时跟你熟的瞬间化为“陌路人”。到那时你才知道,原来他们都是假朋友,以前的热情不过是在演戏。
小圈子定大事,大会议却是走排场。所有重要决议,都将在会议结束或者午餐前最后五分钟完成,中间的漫长时间,不过是走过场,练耐力。参加的人越多,会议的内容反而是在讲空话练口才,而真正重要的问题,却都在主要领导之间召开的秘密会议中决定。这就是机关的会议定律。
机关不仅仅是几间办公室,一群泡茶喝水的人,而且是一个大的生态场,足以让你窥一孔而知全豹,从中洞明世事,参透人情。如果不懂得变化,多为自己准备几张面具,做几个应对的备份,就会临阵失机,让人抢了先,出了风头。而且,我们就算为自己留退路,也不可能只备一条“华容道”。手中拿着屠龙刀,怀里穿着金丝甲,再扛一柄威力无比的霸王枪,能攻能守,进退有据,那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机关的各种突发情况。
挨骂的不一定是英才,但一定是受领导喜欢的人。领导常让他办事,尤其总让他为自己办些私事,免不了就得训斥两句。这跟自家孩子一样,说训就训。别人家的孩子,距离就远了,你会动不动就开口训斥吗?所以挨骂的是家人,不挨骂的只是路人。就像和坤,他贪污腐败,无恶不作,皇帝也整天骂得他狗血喷头,可他就是倒不了,奥妙就在于此!
人在机关,七分假,三分真。最后一张牌,永远揣在口袋里,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甩出来。一个人要想在机关吃得香,喝得辣,混得开,就得记住这句话:有时候自己都不可靠,何况别人?没有人会真心实意地帮助你,更不会有人终生为你保守秘密。所以,我们还是把秘密锁在心里吧,它就是你的未来前程、身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