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高血压认识的误区主要存在三种类型。
(1)自作主张型
这种类型包括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认为自己的血压只是偏高,不值得治疗。当 成人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就可确诊患有高血压 ,但有些高血压患者在患病早期,血压值处于正常高值,因此忽视了高血压的控制和治疗,这是不对的。患者一定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并进行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综合治疗。
第二种情况是判断血压高低时跟着感觉走。有的患者在适应了高血压之后,即使血压明显增高,也不会感到不适,如果仅凭个人感觉来决定是否需要调整或服用药物,很容易耽误治疗。 高血压患者应该至少1~2周测量一次血压 。
第三种情况是患病后自行买药治疗。目前,市面上有几十种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它们都有适应证和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 患者自行盲目购药治疗是存在风险的 。买药前必须先让医生诊断,对心、脑、肾等器官进行化验检查后,再根据诊断结果选择最适合的药物。
(2)用药随意型
用药随意型包括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认为服不服降压药差别不大。研究证明,长期血压增高,会导致心、脑、肾受损,但是通过服药不仅可以将血压降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还可以减少和延缓器官受损。
第二种是断断续续服药,血压一下降就停药,血压一升高再服药,这样不仅导致血压大幅波动,严重的话还会伤害心、脑、肾等器官,引发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在血压下降后应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切记 不能贸然停药 。
(3)一意孤行型
这种类型的误区包含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长期服药,却没有定期复查血压。有的患者只把服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但不去定期复查血压,这样不仅不能检验药效,而且也不能根据血压的变动调整用药,血压过高或过低容易导致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同时根据自己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
第二种是单纯依赖药物,不做综合治疗。单靠服药治疗高血压是不正确的,患者应该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在服药的同时,改变生活方式,如控制食盐、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