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自序

大家好,我是儿科医生孔令凯,儿科主治医师兼奶爸一枚。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我发现短短的30分钟(是的,在我们育学园儿科诊所,每个宝宝的就诊时间是30分钟),最多只能给家长明确孩子是什么病、回家怎么处理,但是没有时间给家长讲清楚孩子为什么出现这个问题、每个家庭护理方法的原理是什么、接下来孩子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等等。这样家长就不能做到完全理解,回家就不能100%地执行医嘱,孩子病程中出现一点儿问题就不知道如何去做,于是孩子恢复起来就慢、受罪就多,最终有可能导致家长带着孩子多跑几次医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开始撰写科普文章,并把这些文章发表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儿科医生孔令凯”等平台上,力求把围绕孩子常见疾病的方方面面都涉及,例如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疾病、与疾病有关的症状说明了什么、每一项家庭护理的原因和操作要点是什么、孩子在病程中会有什么病情变化、出现病情变化后是在家处理还是到医院就诊,等等。希望能帮助家长在孩子生病时有文章可查,心里不慌,也不随便折腾孩子。

到目前为止,在这4年时间里,我的公众号已经积累了100多篇原创文章,每一篇都受到了业内同仁及家长的好评。如今,我们把公众号里面家长们最关注的感冒、发热等相关内容精选出来,并且加以修订和扩充,编辑成本书,方便大家查阅。但是大家知道,如果想把这些内容写得非常详细、全面,以及把最新的对孩子有益的医疗方式都告诉家长,所消耗的精力是非常大的,因为很多内容我们的医学专业教材几乎不涉及或者知识陈旧;有的内容只有大概,并没有介绍细节;甚至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我发现现行的一些治疗方式是不正确的。

怎么办呢?唯有死磕!这也是我在公众号每篇文章的开头都会提到的:本文的受众是具有死磕精神的儿科医生和具有钻研精神的家长。

作为我来说,是如何贯彻这种死磕精神的呢?

总之,我的原则就是只要有没弄清楚的问题就绝对不能罢休,所以,这几年科普做下来,我的头发少了许多,但只要想到能让小朋友少遭罪,也就值了。

之前我在写科普文章时,总是以如何能让生病孩子尽快康复为原则,很少关注孩子、家长是否能接受这种治疗方式,也不关注孩子和家长的心理需求。但是自从当了爸爸以后,看着宝宝是如此可爱和弱小,我的心都变得温暖了,也越来越关注每种治疗方式是否能被孩子和家长接受。毕竟即使是最好的治疗方式但是家长不愿意执行,或者孩子不接受、哭闹,家长看着心疼,家里搞得鸡飞狗跳的,大家心情都不好,也不利于孩子病情的恢复。

所以,在后来的文章中,我在确保知识点准确的基础上,都会兼顾这些问题,尽量让孩子生病时感觉舒服,提供家长和孩子能接受的治疗措施,尽量减轻生病孩子家庭的痛苦。另外,我认为撰写医学科普文章除了做到严谨以外,更要接地气,不能总是以美国儿科学会、世界卫生组织等的指南为依据,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医学是发展的,具有不确定性。国外的指南也有错误的和滞后性,我们不能全盘接受。我们自己的指南,参考了国内的饮食、环境、生活方式、对孩子的照顾方法、抗生素的耐药情况等与国外不同的因素,有时反而更具有参考意义。这就导致我在写文章时,常常会将国内外指南作对比,分析为什么会不同,哪个正确或错误,纠结好久才能选择出恰当的内容推荐给家长,这个过程不知道要死多少脑细胞。

总之,希望我的这本书,我的科普文章,能给家长一点儿帮助,缓解一点儿孩子生病时的焦虑心态,能让孩子感觉舒服一些,我也就满足了。

孔令凯
2019年4月 6EMJ/wc/gRA6CvW80x5ZJa2eCxXj5Pc+Dekl0Tdd8xdRhDkVlzIXvZ1Bz8SDY3/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