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如是所说往世书与钦定诗

印度最早的雅语著作便是摩诃婆罗达或大战书。赋体诗底起源当然比在摩诃婆罗达中那最古的部分还要古。吹陀时代已经有一种述说故事和吟咏大人物功行底歌者。赞诵明论里也有些歌咏亚利安人与异族战争底故事诗。我们可以把印度底赋体诗分为两大类:一是如是所说往世书(Itihãsa-Purãnas),一类是诗或钦定诗(Kãvyas)。如是所说与我国古赋底体裁很相同。但在印度文学里,这个名词兼指历史,小说,寓言等作品而言。它是赋体诗底前身。在后期的净行书中,如百道净行书底第二部,鹧鹄氏森林书和歌赞奥义书里都有“如是所说往世书”这个名辞,但历来底注解家都未尝把它从净行书里分别出来,只当它为往世书底一种。在净行书里关于传说和神话都用有音节的文体写出来,还有许多赞美当时或古代王者底功德底偈颂。这便是赋体诗底先河。赞诵明论所载广延天女(Urvaśī)与月族底大号哭王(Purūvaras)爱恋底那段故事可以看为印度赋体诗底鼻祖。g现在且将两类赋体诗略述如下。

一、如是所说往世书

甲、摩诃婆罗达 摩诃婆罗达底原本或者成于吠陀时代,可是现在的本子曾经大自在天派与那罗延天派底司祝编改过,所以讲到它原来的形式怎样,没有人敢下断语,最古的部分或者只是几段英雄底故事和些少插话。这些古代歌者底插话后来常常在文义上与诗歌本事断绝关系。现存的摩诃婆罗达包含从古仙人口说底哲理,道德等等,所以印度古代文化底状况,都可以从这诗推寻出来。

有人以为摩诃婆罗达底做成,本不是为文章或美感而说故事,只为教示道德和法律于一般民众,故用那动情的文体。在吠陀时代底末叶,明论文句已经不为一般人所了解,甚至司祝们也不能尽懂,所以在教训上必须用一种人人通晓底文字是当然的历程。摩诃婆罗达底原本便是产生于雅语文学时代,诗人于节会时把它背诵出来,使一般男女围着听受诗里底教训。从前的女人不许听受明论底,在这时便可以听受摩诃婆罗达了。

上头这一段理论虽然有理,并不完全对,因为说者没注意诗中最古部分底内容不是一个时代所能成立。随着亚力山大东征底希拉人也明说印度也有像荷马底诗歌,赞叹他们底英雄。如果这诗纯是为宗教和道德的教训而写,那些古代希拉人便不致于不理会。大抵这诗底来源是从民族底传说而来。它以传说为基础,渐次附会各段底故事,后来越积越多,各派底司祝们利用它们来教示道德和崇拜底轨范,因此便有“第五明论”底名称。这诗是印度古代传说,神话,和道德教训底府库,只用俱卢(Kurus)与般度(Pandus)二族战争底故事来做全书底线索而已。

现存的摩诃婆罗达共有二十万颂,为世界最长的诗篇。除掉后来加入的教训材料,诗中较古的部分所叙述底尽是英雄的故事。它底文气很有势力,很紧张,很能把两族争斗底情形活现出来。两族住在北部般遮普东南,古代所谓婆罗门国土,或净梵刹土底境界里头。这两族同出自婆罗达(Bhãrata 此云持供献者),从亲属关系说起来,他们是堂兄弟。婆罗达底名字在赞诵明论也曾提到。这一家后来支分为许多氏族,蕃殖于印度境内,所以印度人称他们底国为婆罗达国(Bhãrata Varsha)。印度这个名字是外国人给底,正如他们称中华为支那一样。支那不是中国人对于自己国土底称谓。中国人自称为华人,正如印度人自称为婆罗达人一样。

摩诃婆罗达底内容,主要的部分在难敌王(Duryodhana)与他底从兄弟坚阵王(Yudhisthira)掷骰子底故事。那一段事是难敌王用不正当的手段使坚阵王底财宝,国家,王位,连自己底身体,也输出去。难敌王又把坚阵王和他四个兄弟都流放到森林里去住十二年。他不敢杀掉他们,因为他们是全族人所爱戴底。满了十二年底流放,坚阵王和他底兄弟们号招军队与难敌王大战于俱卢之野(福地,Kuru-Ksetra)。到难敌王战死,坚阵王方能复位。除坚阵王以外,诗中写般度族众子个个底神采都非常活现。作者描写怖军(Bhīmasena),无种(Nekula),具神(Sahadevas),有修(Arjunas),诸王子底英勇处,都是很出色的。知识越浅的人越喜欢战争的故事,加以摩诃婆罗达把战事描写得非常生动,无怪它到现在还可以使一般的印度人与学者们一同鉴赏它。

摩诃婆罗达初出现底时代约在公元前第三或第四世纪,而成于公元后第一世纪左右。在摩诃婆罗达里载明本诗底著作者为姓胁生底广博(Vyãsa Pãrãśarya)及护众(Vaiśampãyana)。胁生(Parãsaras或译作破坏者)这个家族在白论里常常提及。在净行书里曾说到护众底儿子苏提(Sauti)在奈弥娑(Naimisa)林中献祭时诵出摩诃娑罗达,在苏那迦(Śaunaka)面前又诵过一次,可见这诗在很早时代已经被人传诵。不过广博与护众底名字初见于鹧鸪氏森林书,何以净行书时代底祭祀与他们有分,仍是一个疑问。这诗里头底婆罗达族虽然初见于海螺氏家范经(Śãnkhãyana Grihya sūtras),但书中关于婆罗达那一段是在很晚的时候被后人撺进去底。在波儞尼底著作里也有“摩诃婆罗达”这个字,但不是指赋体诗底摩诃婆罗达,乃是表示大婆罗达族或婆罗达族中底大人物。在波儞尼底著作里头已有坚阵王,妙光天(Vãsudeva)有修,象城(Hãstinãpura,在今德里东北约五十七英里,)等名字。这些都是诗中重要的人名和地名,可见在波儞尼底时代,摩诃婆罗达里底传说已经流行,或者已成为诗的体式。波儞尼底书里没有记载般度底名字,是一件怪事。总而言之,摩诃婆罗达当成于亚利安人向东南迁移,本地人已被婆罗门的教化以后,亚利安本族因争权力,争土地,或争教理,而致发生了战斗底时代。在本诗二十万颂里有四分之一是叙述两族战争和与它有关系底传说,其余四分之三与战争没有关系,纵然有,也是把两件事强行拉栊起来底。这些部分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带着赋体诗底性质,纂诗底人自然地把它们编进去,在体例上和辞句上很少与叙述战争底部分相同。第二类是把纯粹的教训插在诗里,为底是要示教刹帝利人怎样担负责任,及尊重梵行。那关于战争故事底最原始的部分也不是出于一人之手,至少要经过许多世代才能达到现在的形式。

现在把摩诃婆罗达内容底发展略列在下头。这诗共有十八章,第十九章名黄统史(Harivamśa),为附入本诗底后期作品。摩诃婆罗达全诗只叙述俱卢族与般度族在十八日间底大战争。

这两族都出自娑困达罗(Śakuntala)底儿子婆罗达。诗中杂入许多别的教训,如最著名的薄伽梵歌(Bhagavad Gita)便是其中底一章。

摩诃婆罗达底纂集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诗中所叙底两族大战依麦唐那(MacDonell)教授底断定,当在公元前一千年顷,但有些印度学者从往世书推究底结果,以为这场战争当在公元一千三百年左右。第一时期约在公元前五世纪,这时歌者始用乐器在举行祭祀底时候口唱短歌给民众听。当时所有的歌辞都是用口传授底。诗歌底内容多半是不连贯的战歌或战史,最大最长的便是叙述俱卢族底凶运,全诗计约八千颂。般度族底战胜是由于用诡计,且得着徧入天(或黑天)底帮助。在这时期,梵天仍被奉为最上的神灵。第二时期约在公元前三百年左右。这时印度宗教已分为那罗延天及大自在天两派,梵天已经与这两位天神站在平等的地位,而徧入天则降世为黑天。诗中所叙般度族底战胜变为很正大,不像前期描写他们那样奸诡。这期底诗句已经增长为二万颂。第三时期是婆罗门人于诗中搀入道德的教训,使摩诃婆罗达成为法论底一种。最可注意的是把种姓制度底神圣的起源在诗里说明。这个时期当在公元前三百年到公元三百五十年之间。

摩诃婆罗达第十九章黄统史记黑天和他底家庭生活底故事。诗句共有一万六千颂,分为三段,第一段叙黑天底家世,及徧入天降生底故事;第二叙黑天底功业;第三叙此诃利世代(Kaliyuga)将来的毁灭。

摩诃婆罗达里所记有文学价值底故事,除了上述底大战以外,最主要的还有下列七种。

一、裟困达罗与杜斯衍达(Dusyanta)底故事。

二、徧入天变鱼垂迹(Matsyãvatara)底功业。

三、罗摩(Rama)底故事。

四、白足羚角(Riśya Śringa)底故事。白足羚角仙人生时头上便有小角,故得这个名字。他从小便独住林中,到成年还未见过一个人。当时安迦(Anga)国大旱,仙人们都说白足羚角可以致雨,王于是许以女散多(Śãntã)嫁他,又使一队美女到林中去引他。他一进城,天便降霖雨,王乃将王女给他做妻子。他们便是罗摩底父母。

五、尸毘王(Sibi)割肉养鹰救鸽命底故事。

六、娑毘特利(Savitri)与萨陀耶婆那(Satyavana)底故事。娑毘特利是马主王(Aśvapati)底女儿,许嫁于萨陀耶婆那。仙人对她说萨陀耶婆那只有一年底寿命。果然在一年后,萨陀耶婆那到林中去砍柴,仆地而死。娑毘特利扶着他底尸身时,看见一位神灵,自称是阎摩,前来收她丈夫底灵魂。娑毘特利跟着阎摩走,于接谈后得阎摩底喜欢,她因是在求得三种幸运以外,还求回她丈夫底生命。

七、那罗(Nala)与达磨让第(Damayanti)底故事。那罗是尼娑陀(Nishadha)国王,貌美,有德,应毘达婆(Vidarbha)国王为王女达磨让第选壻底胜会。诸天当时也与此会。达磨让第因天鹅底预言,选中那罗。他们结婚后,过了很偷快的生活。迦利(Kali)恨他底落选,便化为人与那罗赌博,至终把达磨让第输了出去,后来经过许多困苦,夫妇才得团聚。

摩诃婆罗达底注解都是很晚出的,最古的一种是一切智那罗延(Sarvajña-Narayana)底注解,约成于公元十四世纪,或此世纪以前时代。第二种为阿犹那弥斯罗(Arjuna-Misra)底注。第三种为尼罗肯陀(Nilakantha)底注,约成于公元第十六世纪。

乙、往世书 在净行书里除掉如是所说,还有富兰那或往世书这一类底书。这类书,最初只记述事物之原始,后来关于事物原始底解答或事务底故事繁多,便产生了往世书。书里底内容每是记载宇宙创造底经过,神统史,家史,英雄传,与宇宙生成诸问题底解答。所以在长寿字库里,往世书底同义名辞为五相书(Pañca-laksana)。所谓“五相”便是说往世书中俱有五种记载:一,宇宙底创造;二,宇宙底破坏与再造;三,神统与族长底世系;四,神话时代诸儒童王(Manus)治世底情形;五,月族底历史。但这部五相书现在已经湮没了,现在所有的往世书都是后来的著作,最古的也不过是一千年左右。往世书是为教导自在天派及那罗延天派底教义而作。这些后出的往世书所记底事物彼此不同,偶有相同,只在一二点上,已经失掉在长寿字库里所载底性质。许多古事或神话在后期的往世书里不是被删便是略说。后期往世书注重各派底神学,哲学,仪式,隐遁等等问题,最常见的记载便是关于某地某神庙底传说。它们所保留底些少古代传说常以摩诃婆罗达为标准,并且用说预言底态度来记载王统底传授。在往世书里所记底王统年代彼此常有矛盾之处,它们底历史的价值因此不大。

现存往世书主要的有十八部大往世书(Mahãpuranas)和十八部小往世书(Upapuranas),其余的还有许多,都不甚重要。这些往世书都是从上头所说底五相书脱胎出来,专记神统,礼拜,宇宙底创造等等事情。对于神底观念,往世书确立了梵天,毘纽天(那罗延),湿婆天(大自在),一身三相(Trimurti)底理论。在这种理论里头还有明定一尊底趋向。现在将主要的十八种往世书依所尊拜底天神分列些在底下。

一、以梵天尊于毘纽和湿婆底有梵卵往世书(Brahmãnda Purãna),摩肯提耶往世书(Mãrkandeya Purãna),将来往世书(Bhavisya Purãna),侏儒往世书(Vãmana Purãna),梵化身往世书(Brahma Vaivarta Purãna)和梵往世书(Brahma Purãna)。

二、以毘纽天尊于梵天和湿婆底有徧入往世书(Visnu Purãna),人与子往世书(Garuda Purãna),神圣往世书(Padma Purãna)金翅鸟往世书(Varãha Purãna),红莲华往世书(Matsya Purãna),野翁往世书(Kūrma Purãna)。

三、以湿婆天尊于梵,毘纽二天底有鱼往世书(Linga Purãna),龟往世书(Vãyu Purãna)。安名往世寳(Lińga Purãna),风天往世书(Vãyu Purãna),跳跃往世书(Skanda Purãna),火天往世书(Agni Purãna )。

上列十八种往世书中以摩肯提耶徧入,和火天三种为最古,并且最重要。安名往世书记叙大自在天派男女根崇拜底原委。其余许多都注重神秘仪式底说明,与密咒或檀多罗(Tantras)差不多,简直没有何等文学的价值。

二、钦定诗

赋体诗底第二类是创作的诗歌。这种诗都有作者底名字,不像如是所说往世书底作者都是神话中底人物。因为这类诗底作者多半是与朝廷有关系底人,所以也名为钦定诗,或大诗(Mahãkãvya)。这类诗都是为上流社会底纯粹鉴赏而作,所以属于言情底为多。在印度底诗人中,蚁垤(vãlmīki)是最有名的一位。他底大作罗摩衍那(Rãmayana),流传到现在,为印度朝野所传诵。这诗自古以来便有三个本子,即孟买本,西印度本,及孟加拉本。孟买本底文句保留着本诗最古的形式,其余二本比较是后出的。

罗摩衍那是东印度底作品,与产于西印度底摩诃婆罗达不同。他虽不是钦定诗,却是后来的钦定诗底前身。本诗叙述东方底英雄罗摩(Rãma)底游行,所以意译它底诗题便是罗摩底漫游。罗摩衍那与摩诃婆罗达最不同的地方在它那浪漫的文体。他底源流出自日族甘蔗(Iksvãku)氏底都城阿踰陀(Ayodhya)。作者蚁垤多少总与甘蔗王家有关系。这个从他诗中底女主人悉多(Sīt ã)曾有一度被罗摩所逐,避居于他底茅舍里那段故事可以知道。在蚁垤以前已经有许多歌咏关于甘蔗王家底英雄故事,到蚁垤手里,才把他们连贯起来,成为一本整篇的歌诗,名为原诗(Adikavya)。

罗摩衍那底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半史的。诗中所述底姓名,如甘蔗,罗摩等,在赞诵明论里已经说到。这一部分从起首到罗摩底兄弟作满回到阿踰陀城底一段。第二部分纯是神话的。其中的大意是当罗摩被他底父亲放逐时,他底爱妻悉多被哮吼子罗刹(Rãvana)掳到楞伽山(Lanka,今锡兰岛)去。后来罗摩仗着大颔猴王(Hanuman)底帮助,为他建筑一道从印度通到楞伽底长桥,于是罗摩得以把悉多夺回来。从地理的知识看来,罗摩征楞伽山底事迹当在婆罗达二族底战争之后,那时印度亚利安底文化已从东印度南迁入达嚫(Deccan)和孤悬在南海底师子国。罗摩衍那里所说底主人罗摩和悉多有人以为便是犁沟与犁耙底拟人人物。“罗摩”此言“犁沟”“悉多”此言“犁耙”。诗中底猴类便是南印度归化亚利安族底土人。楞伽底罗刹便是现在的锡兰人。犁沟与犁耙到南印度去,示亚利安文化南行底事实。这些地方,是一部分的读者要用索隐的眼光理会出来底。但麦唐那教授很不以此说为然。他以为古罗摩衍那里头并没明载罗摩建国于达嚫底事。罗摩南征楞迦,亚利安文化并未见得随着他去。在诗里和史实里,印度文化南行底历程也没得证明。蚁垤自己也不知道达嚫底地理,他只知那里有婆罗门人底隐舍;其余的,在他想像里都是奇奇怪怪的东西,所以罗摩衍那底第二部分乃是印度神话底结晶体。罗摩与悉多或者是指因陀罗(Indra)和他底妻子。他与哮吼子罗刹战斗,或者是出于赞诵明论底一段神话。

现存的罗摩衍那约有二万四千颂,分为七章。耶可比(Jacobi)教授以为第一与第七首为两章是后人搀入底。他以为第六章是本诗底结尾。并且第一章所记底事实有些与以后数章相冲突底地方,那些显然是先后附加进去底。罗摩衍那当成于摩诃婆罗达还没曾完全纂辑好底时候,这有四点可以证明。一,罗摩衍那里未尝说起摩诃婆罗达底名字,而在摩诃婆罗达里却有罗摩底故事。二,摩诃婆罗达第七章引了罗摩衍那第六章里蚁垤底诗句。三,摩诃婆罗达第三章所叙摩罗故事底诗句多与蚁垤底著作相符合。四,诗中有两处提及希拉人。所以耶可比以为此诗底原本当成于公元前第三世纪,关于希拉人底记载是后人加入底。从本诗以外也可以找出许多反证。一,在巴利文达娑罗陀生经(Dasaratha Jatka)里载着与罗摩衍那很相同的故事。生经底时代比雅语文学时代早,所以那段本生故事保存着罗摩衍那最初的本事。二,华氏城(Pataliputra)不见于罗摩衍那诗中,但希拉旅人密伽斯提尼(Megasthenes)于公元前三百年时说此城为印度王都。如果此城存在于罗摩衍那成书时代,作者必不能不说到。三,在罗摩衍那中阿踰陀为㤭萨罗国都,但佛教徒,希拉人,和钵颠阇利说此国底都城为萨计陀(Saketa)。萨计陀是一个后起底名字。诗中说罗摩底儿子罗婆(Lava)治舍卫城(Sravasti),而佛教史传里常说佛在世时㤭萨罗底波斯匿王(Prasenajit)治此城。四,罗摩衍那里底政治是族长制的,国王只有些少土地,不像摩诃婆罗达底时代,耶罗散陀(Jarasandha)统治全部底光景。这个族长分治底时代,到公元前第四世纪还是如此。以上数点,都可以证明罗摩衍那最古的部分当成于阿踰陀为㤭萨罗国都城底时代,那时佛教和耆那教还未兴起。大概罗摩衍那最初的部分当成于公元前五百年顷,到公元前第二世纪或从此以后才搀入其余的部分,到雅语文学时代才被修正为现在的体式。

上头已经说遇随着摩诃婆罗达后头有注重宗教教训和仪式底往世书。在罗摩衍那之后以它为模范却带着宗教情爱的性质底诗歌也有好几种。在瓜哇附近的巴里岛(Bali)发现底诗歌多属于这一类,印度底移民移到瓜哇正当印度诗歌很发达底时候,所以他们带了许多诗歌到他们底殖民地去。在巴里发见两卷诃利陀沙(Kãlidãsa)底诗歌罗怙系谱(Raghu-vanśa)和童子底出生(Kumãra Sambhava)这两卷诗都是用人做的雅语写出来底。

生于诃利陀沙之前底马鸣(Asvaghosa)是雅语文学中最卓越的一位文人。我们可以看他做赋体诗人,兴体诗人,戏剧家,乃至佛教底思想家。关于他底事迹,我们所知底极少。学者多数承认他是公元第一或第二世纪御世,治大月氏底迦腻色迦王底御前诗人。他原是波罗门人,后于小乘说一切有部出家,提倡对于佛陀底敬信,为建立大乘佛教底柱石。马鸣底作品是徧于钦定诗底。他底名著佛所行赞(Buddhacarita)描写佛陀底生活与教化,自乘象入胎以至双树示寂,每句每节都写得非常优美流畅,无怪义净说这诗流布底区域很广,自五印度以至南海诸乱国,都有多数的爱读者。马鸣底第二大作是孙陀利与难陀(Saundarãnanda Kãvya)。这也是钦定诗底一种,不过带着很浓厚的戏剧意味。诗中描写孙陀利(Sundàrī)与佛底堂弟难陀(Nadda)底恋爱事迹。他底第三部文学著作是大庄严论经(Sutralamkãra),内里多有很趣味的故事。在近年从新疆发现底古籍中,吕德教授(Lüders)找出马鸣所作底剧本舍利弗所行(Śariputrapakarana),也是佛教的戏剧,演佛弟子舍利弗底故事底。

诃利陀沙底两部大诗罗怙系谱和童子底出生都是从神话取材,加上作者底心灵写成底。罗怙系谱共有十九章,叙述罗摩和他底先人与后人底世系和生活。诗中底叙述与罗摩衍那所载底很相近。全诗起自罗摩底祖先护卫王(Dilīpa)底事迹,终于火天铠(Agmivarman)底死。别的大诗每叙述男女主人,诃利陀沙却叙述一姓底兴衰。诗中事迹底升降直与文辞底抑扬一致。凡古代印度底庄严,伟大,华丽,都从他底笔尖流露在写罗怙系谱底纸上。

童子底出生共十七章,但有些学者以为后十章是后人加进去底。作者在首章把雪山底景象描写得很精采。其次,他才描写大自在天与婆婆帝(Parvati)爱恋底事迹。诗底结尾是陀罗迦(Tãraka)底死,与昂宿男(Kãtttikeya)底出生。昂宿男是印度底战神,是大自在天与婆婆帝所生底儿子。别的传说以为是大自在天自己把生殖的能力寄付在火里,然后投入殑伽河,所以他也是火与殑伽底儿子。当他生时,昂宿(Krttika)六星各出乳来哺他,因此他长了六个头,他有童子(Kumãra),偏唇(Skanda),善梵(Subrahmanya)等别名。

相传诃利陀沙还作了一部桥梁底架设(Setubandha),叙述大颔猴王为罗摩架桥渡过楞迦山底事迹。这诗底文体是俗语,与诃利陀沙平时所用底雅语不同,所以有人以为不是出于他底手笔。还有一篇那罗兴起诗(Nalodaya),相传也是诃利陀沙写底。这诗底内容完全抄袭摩诃婆罗达里那罗与达磨让第底故事,不但没有新趣,文句上并且造作得很厉害。

诗中底文体简明,思想玄妙,的确是一本佳作。

摩伽(季冬Mãgha)底童护底受戮(Siścupãla Vadha)二十章也是出于摩诃婆罗达底故事。童护(Śiśupãla)是中印度奢地国(Cedi)底王。他不崇拜黑天,当坚阵王行灌顶大祀(Pãjasūya)时,诸国底大王都亲临观礼,作怖(Bh īshma)倡议顶礼黑天,惟童护反抗这事。当时黑天也在场,见童护这样侮辱他,遂和他决斗。童护至终被黑天底轮宝中伤头部,因而死亡。摩伽底诗,依麦唐那底意见以为不如日辉,因为前者时常模仿后者。童护底受戮里底辞句和音节虽然很好,可是缺乏诗歌的美丽与超越的想像。摩伽住世底时日约在公元第六世纪,但麦唐那以为他是第十世纪底人物。

生于公元第七世纪底跋提(Bhatti)到底与卫黄(跋特利诃利,Bhartrihari)是否同为一人乃是个疑问。现存跋提底哮吼子底受戮(Rãvana Vadha)二十二章也名为跋提迦毘耶(Bhatti Kãvya),是一篇叙述罗摩种姓底诗歌。这诗是在西印度苏剌陀国(Sauràstra,今之Surãt)底剖云城(Valabhipura)为吉祥军王(Śaīdharasena)第四世写底。他写这诗底目的在解释雅语辞句上种种结构底形式,故偏于文法而略于诗情。

吉祥喜(Śrīharsa)底奈娑陀迦毘耶(Naishadna Kavya)二十二章描写那罗与达磨让第底故事。依麦唐那底见解,这诗当成于公元第十二世纪。但印度学者多以为他是东印度孟加拉国第一代底王阿提苏尔(Adisur)所师事底五位婆罗门人之一。有些学者以为他或者是公元七百二十年顷治曲女城(羯若鞠阇,Kamyã-Kubja,或作Kanauj)底光荣铠王(Yasovarman)底臣僚。

歌王(Kavirãja)是公元第八世纪时治常胜城(Jayanti Purī)底欲天(Kãmadeva)底臣僚。他底罗怙与般度(Rãghava Pãndava}描写罗摩与般度二族底事迹,所含历史意味比较地多。

作得胜(Haravijaya)底宝生(Ratnãkara)是作护铠王(Avantivarman)治下一个迦湿弥罗诗人,约生于公元第九世纪。在安主(Ksemendra)底名作妙善庄严(Suvritta Tilaka)里头引用了很多宝生底诗句。安主也是生于公元第十一世纪底迦湿弥罗诗人。他在妙善庄严以外还写了广故事穗(Brihat-Kathã-Mañjar ī),婆罗达穗(Bhãrata Mañjar ī),和雅愉悦(Kalã-Vilasa),罗摩衍那穗(Rãmãyana Mañjarī或Kathãsãra),徧入天十垂迹所行赞(Daśãvatara Carita),宗母(Samaya Mãtrika),广博八部(Vyãsãstaka),世间曜(Iokaprakãsã),礼方如意树(Nīti Kalyataru),王统志(Rãjavali)。等这些不尽是诗,有些是古典底注解,有些是修辞学,有些是历史。

红莲华藏(Padmagupta)底勇健王九所行赞(Nava-Sãhasãnka Carita)是一篇赞颂治曲女城底勇健王事迹底诗歌。红莲华藏生于公元第十世,而这篇诗有人以为是前三世纪底吉祥喜所写成。

关于俗语底大诗,除掉上述桥梁底架设以外,还有与有吉同时底雄辩王(Vãkpatirãja)和生于公元第十三世纪底金月(Hemacandra)底著作。金月为耆那教底学匠,又是童护王底师傅。他底童护所行赞(Kumãra-pãla Carita)八章,在叙述童护和他以前诸王底事迹以外,还附着解释俗语文法底诗句。这八章是一篇同名底雅语诗底续编。歧义字发(Anekãrtha Keśa),名言珠() Abhi-dhãna-Cintãmani),邬拏第经疏(Enãdi Sūtra Vritti),方言鬘(DeśīNãma-Mãlã)等,都是金月所著底文法书和字典。

卫黄以后底大诗在文句上过于修饰,几乎每篇都可当作文法书来读。因为辞句所受格律底拘束太严,所以诗趣失掉不少。

三、历史与地理

印度诗歌底另一支流是历史(Itihãsa)与地理(Bhūgolavidyã)这两门学问归入诗歌底原故,不但是从文体上看,从内容上看,也当以它们为诗歌。其实印度科学书底文体没有一样不是诗的。在往世书里有许多王朝世系底记载,但所载底彼此不同,甚至时期也有互相冲突之处。所以往世书里所记载底不完全靠得住,我们也不当它们为史书。印度人底历史观念非常薄弱,正式的史书自古至今不见有人著述。可称为印度历史第一部底,是作于公元一千一百四十八年迦诃那(Kalhana)底诸王流派(Rãjatarmginī)记载迦湿弥罗国底王统。这部历史虽然比往世书靠得住,但其中诗的意味仍比历史的多。

印度底地理学在往世书里也有零碎的记载。成为专门足以供学者研究底还没有,我们所能根据底,全靠古代碑文,货币等等记载而己。一千八百七十一年肯宁罕底印度古地理(Cunningham: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出版,是印度地理学最重要的著作,但作者并非印度人。 2BR54R3/UyKKPjAKtvhYSpNOnLOQUTp+BzZhqKhIKnIewq44sxLn9B5g5kGou7e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