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学术

第二期底非圣文学既不是吠陀的,也不是雅语的,更不是从婆罗门文学直接发展出来底。佛教和耆那教底文学,在吠陀文学底立场看来,是不经的,因为它们破坏了传统的思想与体例。婆罗门的雅语却是吠陀文学底产儿。在文学上和思想上,雅语文学底作家都禀承着吠陀文学底遗绪。可是从时间底先后说起来,佛教及耆那教底文学所用底雅语文体正在吠陀文学和雅语文学底中间时代。从印度文学底全体看来,佛教文学发展底时期,雅语文学已在萌芽。当时关于解释吠陀及教科书一类底雅语读本很多。不过这类读文只能为文学发展底帮助,它们底自身并不是文学。当公元前第三世纪阿育王(Aśoka)尊崇佛教底时候,吠陀文学底时期已经完成,在那时,雅语文学中底诗歌期正开始发展。

介在吠陀文学与纯正雅语文学中间,前节曾说过有许多教科书一类的雅语作品出现。这种作品,自吠陀文学底末期一直到雅语文学底末期还继续地出现。我们可以用“科学”或“学术”这个名辞来概括它们,因为印度学人每名这种作品为“明”(vidyã),“明”正与“科学”底意义相当。这类著作底自身并没有何等文学上的价值,但它们对于雅语文学底影响很大,故不能不略为考究。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类的作品,我们便不能找出吠陀文学与雅语文学连络底线索。这一类的著作多半是文法和哲学的论文,所以在讲纯正文学之前,不妨略说印度诸科学。为和纯正雅语文学区别起见,我们名这一部分底作品为科学书,或文艺与学术底作品。这类的著作最重要的当然要算文法学。在吠陀文学底末期,许多作家都注意到吠陀底文法,音韵,字义等等学问。这便是声明学(Śabdavidyã)。许多声明学的著作现时还存在所谓明论支节录(vedangas)里头。明论支节录是一类补充诸明论底书籍。它底科目通常列为六种。

(一)声调学(式叉论Śikshã),关于字母平仄,音量(缀音底长短,)发音器官,拼音,及明论文句底特殊连声法,都包容在这科里头。在鹧鸪氏森林书(Taittirīy ãranyaka)里有一章专论这科底知识。此外还有许多短论属于明论文句底缀音和连声诸书,所谓婆罗提娑佉(Prãtiśãkhya)底,也可以归入这科里头。

(2)音律学(阐陀论Chandas),现时存在底有黄龙(Pingalãnaga)底黄龙氏音律经(Pingalãcchandah Sūttra),记述雅语和俗语颂偈底音律,但论吠陀声律底部分却占少数。

(3)文法学(毗伽罗论Vyãkarana),波儞尼(panini)底文法便是这一科底代表。

(4)难字集解(尼鹿多论Nirukta),解释明论里难解底文句。

(5)天文学(竖底沙论Jyotisha),多半是关于祭祀上选择吉日底历书。

(6)礼学(柯剌波论Kalpa),这科底书籍很多,大半归入经书里头。

明论支节底第一和第二科示明论底正当读法,第三第四科示明论底解说,第五第六科说祭祀底方式。这类底书籍都用修多罗文体写成。波儞尼约生于公元前第四世纪,是世界文法学底鼻祖。在他底文法学八章书(Ashtãdhyãyi)里把吠陀和雅语底文句分辨得很清楚。他最先把文句中底辞类,格位等等底原则胪列出来。公元前第二世纪时迦多衍那(Kãtyãyana)底大疏(vãrttikas)和钵颠阇利(Patanjali)底大讲章(Mahãbhãsya)都是解释波儞尼文法底著作。这一部重要的文法和字书开发了后来形式修辞学底门径。作满(Bharata)底歌舞论(NãtyaŚãstra)便是直接从波儞尼底文法书写出来底形式修辞学底第一种。婆罗达底时代不详,或者生于公元第一到第六世纪之间。在此以后出了一位诗家兼文法学家檀丁(Dandin)。他底诗意(Kãvyadarśa)是这类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伐曼拏(vãmana)所著讲诗歌原理底诗庄严(Kãvyalamkarà Vritti)约成于公元第八世纪,正是雅语文学达到最造作底时代。这一类的作品,直到公元第十一二世纪还有。我们从这类著作底数量看来,便知道在雅语文学初发展底时期,讲文章体裁和格律底著作一直随着雅语文学进行。它们使雅语文学受了很大的影响,在文体上受了体例,音韵等等拘束,将从前简单的辞句一变为很繁琐的文章。所以我们说雅语底特征便是应用人造的文问格律和音韵。

印度底字典学发端于解释吠陀底音声相合书(Nighantuh)。在吠陀字汇以后,因为学术底内容丰富便产生了许多字典,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为诗人与学者而作。字典在梵语名为“俱舍”(Kośa)原意为”库”,伸为“字库”或“字藏”。最重要的字典是长寿师子(Amarasinha)底长寿字库(Amara- Kośa)。他可以说是印度底许慎。据印度底传说,他是大勇健日王(即超日王,Vikramãditya)时代九宝之一。但是关于他底生时,学者底意见很不一致。印度传说,以为大勇健日便是于公元一千零五十年御世底波阇王(Bhoja),可是欧洲底学者中,有些以为他应生于公元前五十六年左右。根据在佛陀伽耶(Buddha Gaya)发现底庙碑所载,大勇健日御世底时代应在公元九百四十九年。但这个年代也有人不以为然。可惜佛陀伽耶底原碑和碑文已经失掉,我们现在所根据底不过是一篇卫尔金(Ch.Wilkins)于公元一千七百八十五年底英译文。那时欧洲人学梵文底难免没有错误,所以不十分靠得住。无论如何,长寿字库当是公元前第一世纪以后,或者是公元五百年左右底作品,这是从本书底内容断定底。

印度哲学典籍,依卫伯尔(A.Weber)底意见,都是出于波儞尼文法书之后,哲学这个词在梵语里只写作“见”(Darśana),明各论师以其所见示教于人,使人得见实理底意思。最古的哲学学派是僧佉派(Śamkhya)。“僧佉”这字初见于后期的奥义书。这学派底代表人物为迦毗罗(Kapila),五髻(般尸诃Pañcaśikha),及阿修利(Ãsuri)。阿修利底名字屡见于百道净行书中。迦毗罗与广森林书(Vrihadãranyaka)底说祭祀章(Avalkīya Kanda)里所载底迦毗耶钵颠阇罗(Kãpya Patamcala)很有关系。他是一个热心的婆罗门学者。他底思想与佛教教义很相近。佛教底思想多半是从僧佉得来底。在僧佉派里两位大家,一位是自在黑(Iśvara Krishna),一位是饴足(乔陀婆陀,Gaudapãda)。他们底著作发现于公元第六世纪左右。自在黑为现存僧佉经(Samkhya Sūtta)底作者。饴足为用僧佉见地去解释奥义书之大师。

与僧佉派最接近的为瑜伽派(Yoga)a这派为钵颠阇利(patañjali)所立。从他底名字看来,很像是广森林书里底迦毘耶钵颠阇罗底后裔。还有说祭祀(Yajñãvalkya)也是瑜伽派底大师。这位钵颠阇利是否与做大讲章底同为一人,还是个问题。“瑜伽”这字最初见于后期的奥义书。这派底思想实质是二元论的。瑜伽论者以为宇宙是由原心(士夫,purusha)及原物(未现Avyakta)所构成,而原心底存在却先于原物,二原和合,便成大我(Mahãnãtmã)。其余的理论,瑜伽与僧佉差不多,所以学者把它们合并起来 ,称僧佉瑜伽学派。这两派很有把所主张底“士夫”及“自在”(Iśvara)与当时一般宗教底主神紧思天(Rudra)及黑天(Krishna)混合起来底倾向。瑜伽在后来的特点便是倡行瑜伽或观行法,以为用这方法才可以和大我连合起来,僧佉瑜伽学派最发达底时代或者是在公元第一二世纪。这两派影响于小亚细亚诸地底正知派(Gnostisism)是显然的事实。现在的瑜伽经(Yoga Sūtra)相传是钵颠阇利写底。这书于公元十一世纪阿尔伯鲁尼(Al-Beruni)译为亚拉伯文字为印度哲学西行底第一次。僧佉派书籍底国译有陈波罗末陀所译底金七十论(Samkhyakarika Bhãshya)。

两派弥曼差(Mīmãńsha)形成系统的学派底年代好像比僧佉派晚些。两派之中,前弥曼差(Purva- Mīmãnsha)又比后弥曼差(uttara Mīmãnsha)早些。弥曼差思想底中心在宣扬净行书中所说底教义。将行为与概念联络起来,为前弥曼差派所主张,所以这派也名为业弥曼差(Karma Mīmãnshã)。至于后弥曼差则主推究创造的原则,和它与宇宙底关系,所以也名为梵弥曼差(Brahma Mīmãnsha)或根本思惟派(灵弥曼差Śã rīraka Mīmãnshã)。业弥曼差经(Karma Mīmãnsha sūtra)相传是阇弥尼(Jaimini)造底。此经为解释明论本集中关于祭祀仪式底。阇弥尼底名字初见于往世书(Purãnas),在吠陀文学里却没见过。解释奥义书义理底梵弥曼差经(Brahma Mīmãnshã Sūtra)相传为跋达罗衍那(或作婆陀罗衍,Bãdarãyana)所造。跋达罗衍那底名字在波儞尼底书里也没有。我们看两部弥曼差经里所载底古师名字,便可以断定这两部经不是这两个人所做,不过是弥曼差派底学人所集底。业弥曼差经底著名注者有山隐尊(Sabara Svãmin)和童中尊(Kumãrila Bhatta)两人,相传后者生于商羯罗(Śamkara)之前。跋达罗衍那底梵弥曼差经底主旨是以创造或现实的宇宙只是幻觉,那超绝的梵才是实体。梵底本体绝无限量,其中并有没个我底存在。作者一方面试要把这个一神的泛神论纳入吠陀底文句里,以为这种教义便是写吠陀底终极目的;一方面反驳那倡无神论底僧佉,有神论底瑜伽,超神论底尼也耶,诸等学派。因为书中引了各派底论点,可见这经是一部很晚出底书。跋达罗衍那有“广博”(毗耶舍,Vyãsa)底名号,所以梵弥曼差经也名为广博经(Vyãsa Sūtra)。在商羯罗传(Samkara Vijaya)里说广博仙人是苏伽(Śuka)底父亲,他底弟子中有一位名叫饴足,为牧尊(Govindanãtha)底师父。牧尊就是商羯罗底师父。这样看来。博仙人应生于商羯罗之前约二三世纪,就是在公元四百年至五百年之间。但是商羯罗传所记底广博仙人是否便是跋达罗衍那仍是一个疑问。因为后弥曼差派底论点是根据奥义书底义理,所以也名为吠檀多派(Vedãnta)“吠檀多”即明论底完全知识底意思。跋达罗衍那底梵弥曼差经也名为吠檀多经Vedãnta Sūtra)。

六派哲学书中最晚成的是食米斋大仙(Kanãda Mahãrsih)与乔答摩(最大牛,Gotama)底著作。印度底论理虽然发达得很早,但形成一个独立的学派却比较地晚。这两学派用对话法来阐明所主张底义理,在名称上虽有尼也耶(Nyãya)与卫世师迦(Vaiseshika)底分别,但在教义底出发点上,却同主张原子论。在迦陀迦奥义书(Kathaka Upanishad)里,“干慧”(疑,Tarka)这个字是指僧佉派底思想而言,以后便专用来做论理学家底名称。我国古师译作“干慧”,明其只有干燥的慧思,不讲情,只讲理。在曼奴法典里底干慧者(Tarkin)也是指弥曼差派底论理而言。因为解释波儞尼底书里有奈耶壹迦(Naiyayika)和计婆罗奈耶壹迦(Kevalanaiyayika)底名字,有人便以为尼也耶派底成立在波儞尼之前。但在波儞尼底经中只有计婆罗(Kevala),并没有尼也耶(Nyaya),故尼也耶派是否成于波儞尼之前还没有定论。卫世师迦经(vaiśeshika Sūtra)注重在异性(Viśesha)底论点上,而尼也耶经(Nyãya Sūtra)则注重论理。卫世师迦经相传是食米斋大仙造底,而尼也耶经则为足目(Akspãda)所造。足目即乔答摩底名字。这两派成立底先后向无定论。在吠檀多经里,食米斋大仙底学说常被驳斥,对于乔答摩却没有只字提及,可见卫世师迦经底成立似乎在前。不过吠檀多经所辩食米斋大仙底理论是否出自卫世师迦经,抑是从没有系统的传说提出来,还待考证。我国所译卫世师派底书籍只有唐玄奘底胜宗十句义论(Daśapadãrtha Sãstra)。卫世师迦与尼也耶二派为印度哲学最流行的学派。在西藏佛典中关于印度著述底论理书很多,因此可以看出当时论理学派底发达。

这六派在印度思想中被看为正统的学派。此外还有所谓非正统的异端,如顺世(Làuãyatikas)广主(Barhaspatyas)等派。是广主派当有广主经(Bãrhaspatya Sūtra),但这书已佚,我们只能从正统派经书中底引注里探究一二而已。总而言之,凡印度哲学里底所谓异端多半是唯物论的主张,这一点是很显然的。

印度底天文学和算学(Ganitavidyãsambandhī),也发达得很早。天文学最显著的进步便是行星底发现。在吠陀时代对于行星底性质和名字还不甚明显,一到雅语文学时代它们底名字和对于它们底信仰,就显著了。行星底发现,是印度人独立发现底,抑是从外来底,还不能确定,但希拉的天文学在很早的时候便介绍到印度是很明显的事实。这个从印度天文学里所用底名辞也可以看出来。

古代印度天文学家常以他们底师父为耶梵那人(Yavanas,即希拉人)。但那最有名和最古的天文家胁生(Parãsara)是否也是希拉人底徒弟则不得而知。至于在他以后底古氏(Garga)底天文知识显然是从希拉得来。在印度传说中最古的天文家名阿修罗摩耶(Asura Maya),他从日神领受群星底知识。卫伯尔以为这阿修罗摩耶便是希拉底多禄买(Ptolemaias)。因为在阿育王底石诏中,“多禄买” 写作“都罗摩耶”(Turamaya),从这个音译很容易讹为“阿修罗摩耶”,故后来的传说便以这摩耶为生于西方底罗摩迦普罗国(Ramaka Pura)。在印度古代的五种天文学中,罗摩迦究竟理(Pamakasiddhãnta)和普利娑究竟理(Pauliśa Siddhanta)都现出从希拉传来底色彩。不过阿修罗摩耶和古氏底著作乃至罗摩迦及普利娑底原本现在都已失掉,我们只能从零碎的引文知道。他们受了多少希拉底影响虽不可知,但从印度天文学所用希拉名辞底数量看来,也可以断定彼此有关系。

印度天文学在初时虽受希拉底影响,后来却能独立研究,竟然比希拉人更进步。印度天文学家底名誉在公元第八九世纪时流布到西方,其中最有名的,可以算是圣使(Aryabhata)。在公元第八九世纪时,亚拉伯人每从印度人习天文学。印度天文学被译为亚拉伯文底很多。印度底代数学和算术也随着天文传到亚拉伯去。代数底符号是印度人最先用,从印度传到亚拉伯,又从亚拉伯传到欧洲去。

圣使底著作现在只存有零碎的残卷,全本底发现还要等待日后学者底追寻。克因(Kern)于一千八百七十四年刊行一部圣使集(Ãryabhatīya),是集圣使底十歌颂经(Daśagīti Sūtra),一百零八圣联语(Ãryãshtaśata)与泰初自在(Paramãdīśvara)底注解而成底。他以为圣使生于公元四百七十六年,是东印度香花宫城(Kusuma Pura今之Patna)人。这书是他二十三岁时底著作。圣使不但是一个倡地圆说底,他还发现地轴自转底现象。他也是一个大算学家。

与圣使底著作齐名底还有五部天文书。五部者:第一部为不知作者名字底梵究竟理(Brahma Siddhãnta或名paitãnaha Siddhãnta),第二部名曰究竟理(Saura Siddhãnta),作者或者是罗偈陀(Logata)或罗达(Lãdha),第三部即上头所述普利裟(pulicśa)底普利娑究竟理,第四部为吉祥军(Śrīshena)底罗摩迦究竟理,第五部为徧入月(Vishnu-Candra)底安住究竟理(Nasishtha Siddhãnta)。这五部书现在都已不存。现存底梵究竟理,安住究竟理,日究竟理,和罗摩迦究竟理都是后人底选述,不是原本。

圣使以后底天文家有约生于公元第六世纪底彘日(varãha Mihira),在他集解上说底五部天文书名为五究竟理(pañca Siddhantika),这书像已不存。他另有两部点星学的著作,名广集(Brihat Samhita)和故事广记(Brihajiataka)或诃罗论(Horã Śãstra)后一部也是不完全的,只有三分之一存在。此外还有一部故事小记(Laghu Jataka),也是占星底书。他这四部书底文体大半是用阿利耶颂法。

梵藏(Brahmagupta)约生于公元第六或第七世纪,三十岁时,著梵明满究竟理(Brahma Sphuta-Siddhanta)行世,亚拉伯天文学者多知道他。

彘日及梵藏以后最有名的是作明轨范师(Bhãskaracãrya)。他生于公元一一一四年,于一五0年作究竟理顶上珠(Siddhanta Śiromani),一一八三年又作时间吉兆(Kãranakutūhala)。他是第一个证明地圆和地球悬于空间而有引物力量底天文学者。作明是印度天文学和算学最后的泰斗。自他以后,再没有大师出现,所有的星学都陷于占察吉凶底迷信里头。

印度底医学(阿输明论Ãyur Veda)渊源于吠陀时代。在禳灾明论里有一部分是专论医药底。在这明论里,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古代医法底一斑。那时多半是用巫医法,所以书里满载着祛病底符咒。古印度人以医学为高尚的学术,是直接由诸天传授底。第一个医师恒知子(Ãtreya),其次为如火大仙(Agnivesa),其次为阇罗迦(Charaka),次为川焰(Dhanvantari)和他底徒弟妙闻(Suśruta)。印度医书最早不能过于吠陀文学底经书时期。在公元第八世纪时代,阇罗迦与妙闻底医书阇罗迦集(Charaka Samhita)与妙闻集(Suśruta Samhita)已被译为亚拉伯文。波儞尼时代,印度医学已很昌明,这从对于疾病底名称,可以知道。川焰底名字初见于曼奴法典,但在那书里,他是一位非人的神医。在五卷书(Pañcatantra)里所载两位名医稻燔(Śãlihotra)和犊子氏(Vãtsyãyana)底著作于公元第六世纪译成波刺毘文(Pahlavī,古波斯语。)在长寿字库里胪列着很详细的人体病名,也可以理会当时印度医学知识底充足。

阇罗迦相传是迦腻色迦王(Kaniska)底御医。如这话是真的,他就应生于公元后第一或第二世纪左右。妙闻生时大抵不能晚于公元第六世纪。妙闻集底文体很与彘日底著作相同,因此有人以为印度医学也曾受了希拉底影响。关于这一点学者还有讨论底余地。我们应当注意底有三要点,第一,印度医学家从没说拜过希拉人做师父;第二,书中所用底名辞也不带希拉语底声音;第三,所有的医书都是在希拉势力所不到底东印度写底。

印度医学对于医学界底供献很大。医学家对于病理和病状观察得很正确,解剖学上的知识也很充足。他们底外科手术尤其精明。欧洲底医师在现时或者还能从他们学习些手法。如现在通行底补鼻术,就是从印度传开底。他们对于矿石和动植物底医药要素很早便有所发明。药物化学在印度医学里并不是新的学科。印度底兽医,尤其是象医,马医和自然科学,也从这一门科学发展出来。

印度医学在公元第七世纪与天文学一同传到亚拉伯。当时白达(Bagdad)底诃黎弗延聘了许多印度学者到那里从事翻译科学书籍。欧洲底医学一直到十七世纪还是采用从印度传到亚拉伯底医学原理,印度医学底贡献,可以想见。

印度科学除掉医学以外,还有三种同被称为“邬波吠陀”(Upaveda)。邬波吠陀此言“次明”是次于四明论底明论。这四种次等明论常附于四明论后面。医明次于赞诵明论。射明(Dhanur-Veda)次于祭祀明论。乐明(Gãndharva-veda)次于歌咏明论。兵明(Śastra Śãstra)次于禳灾明论。有些古籍将医明并入让禳灾明论里头,补入筑建明(Sthãpatya Veda)和艺术明(Śilpa Śastra)与射、乐、兵共为四种次明。

射明相传是妙友(Viśvãmitra)所授。这一门底知识只散见于礼方论(NītiŚãstra),摩诃婆罗达(大战书,Mahãbhãrata),及火天往世书(Agni Purãna)等书里,直接传下来底记载,恐怕没有。

在很古的时代,印度人便酷好音乐,所以吠陀文学里所记底乐器名目很多。但音乐成为专学,自是后于吠陀文学。在波儞尼底著作里所说歌舞经(Nata Sū tras)里头或者也论到乐律,因为它与歌舞很有密切的关系。据我们现在所知,印度七个音阶最早见于明论支节录底音律学和声调学,后来又见于阿闼婆奥义书(Athava Upanishads)。

现存的音乐明论(干闼婆吠陀)底作者相传是出于作满之手。在他以外,还有自在(Iśvara),致净者(Pavana),么尊(Kalinãtha),及人与子(Narada)这些人底著作已不完全,我们只能在戏剧文学里,间中看见些零碎的残卷。

印度底音乐书有些在很古的时代便译成波斯文及亚拉伯问文,音律学所载底七个音阶名,具六(Sadjah),神仙曲(Rsabhah),持地调(Gandhãrah),中令(Madhyamah),等五(Pañcamah),明意(Dhaivatah)和近闻(Nisãdau),和它们底符号Sa ri ga ma pa dha ni,在古时便已介绍到波斯去,后来又从波斯流传到亚拉伯,于公元第十一世纪时代传入欧洲。现在世界公用的音阶与音符都是从印度传入波斯底de re mi fa sa la be变成底。从A到G底音阶名用字母底首七字,也是受了印度和波斯音乐底提示得来。中国底上尺工凡六五乙也是印度音阶从波斯经中央亚细亚展转传入底。

建筑和其他艺术书多半是关于技术方面,理论方面却很少见。这类书籍都是很晚出的。古印度底绘画术很幼稚,稍微可以讲到底,只有在戏剧里时常提起底肖像画。雕刻术比较进步得早。早期的佛教雕刻已经有许多很可观的。关于造像底文字散见于各种书籍里头,最著的是在彘日底广集里论造诸天形像度量底那一章。此外还有些讲几何形状及图案画底书,但不重要。产出底时代也很晚。建筑术自古便被人看重。印度底佛教建筑是建筑史上很重要的材料。它受了希拉底影响是无可怀疑底。在印度底典籍中有许多关于建筑底理论,作者每以为是诸天传授给他们底。在彘日底广集里有讲论建筑底一章,但其中的论点聚集在星气与建筑底关系上,如中国底堪与书一样。

此外还有许多学术,各有专门,不能详述。此地只能将各学底名目胪列几种以示古印度学术发达底程度。在上头所举诸科以外,还有祭祖学(pitrya),数学(Rãśi),占学(Daiva)历学(Niddhi),神学(Devavidya),祷学(Brahmavidya),妖怪学(Bhūtavidya),仙学(Dev ajanavidya天人学),政治伦理学(Ekãyana),讲情爱底有爱经(Kãma Sūtra)乃至讲窃盗法术底也有窃盗论(Chaura Śãstra)。其余的专门学问还有很多不能尽述。

在印度文学中还有一类名叫法论(Dharma Śãstra)或念论(smriti Śãstra)。这类都是关于法律风俗和宗教信仰底书籍。在经书里头底念经(smãrta Sūtra)里所载底都是印度古代生活底习惯和行为。在这类书籍里,我们找出印度法律书底最初形式,其中最主要的为家范经,它底内容已具足法律书底形式。婆罗门教底仪式主义使佛教因起反动而产生所谓“法”底论著。佛教之所谓“法”也是为表示生活底仪轨而立。因为佛教产出底许多法或经,婆罗门人便受了激刺,于是也修正他们底法。这个结果,便是曼奴法典底出现。对于印度法律思想与公义观念底进程,我们不能将吠陀文学所载底与曼奴法典连贯起来,二者之中还有不相连络底部分。我们从进化底眼光看起来,曼奴法典内容底完备决不是作者一时所能凑合,在此以前,必曾有其他法典底存在。我们从法典以前底书籍也常看见“经”这个名称,可见法典底第一部并不是曼奴底著作。在家范经里所载底都是关于家庭教育,婚姻,家政等事,因它是一切法律书底源头,故应当注意。

现在的曼奴法典也不定是原来著作时底本子。在摩诃婆罗达里常引法典,可是所引底文句与现存的法典文句很有不同之处。书里所引底辞句,引者说是出自曼奴,而现存的本子却找不着;有时所引文句底声调格律与现存的法典很不一致。摩诃婆罗达里所引底法典有些甚至没有指明是从曼奴法典引出。就这几点可知在曼奴法典之前应曾有其他法典底存在。又曼奴法典原本有十万颂,后来节成一万二千颂,更略为四千颂,到现在只存二千六百八十四颂,也可以证明现在的本子被删掉和逸去底很多。现存的曼奴法典成于何时虽不可知,但从它底内容看来,当比一切所谓法论较为古旧。法论底数目计有八十种以上,却以曼奴法典为首。印度法律底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关于家国底义务;二是公义底治理;三是清洁及忏悔底规则。曼奴法典里底记载常把这三点混合起来。

次于曼奴法典底有述祀(Yajñavalkya)底述祀氏法论(Yajñavalkya DharmaŚãstra)。这书底内容分为上头所述底三类。他与曼奴法典差不多,不过部类分得精细一点而已。至于记载欢喜天(Ganeśa)及诸星底崇拜仪式,受地法,寺院组织法等,乃曼奴法典所无,而为述祀氏法论所特有。在曼奴法典里,攻击佛教底文句并不显明,但在述祀氏法论里,这样的态度却明白地表示出来。述祀氏法论约成于公元第二世纪,但有人以为还有要后些,说当在第六七世纪间。这书底第二卷见于火天往世书,到底是谁抄谁底,很难鉴气。

此外在摩诃婆罗达里还记载着关于君主和武士底责任,在礼论及射明里也有零碎的记载。至于往世书里则多半记载关于崇拜诸天,祷祈,忏悔等等法则。 vJulBaQHuJqfMcqZ5lfSmdwNL4KqEB5gan683fXwjgn6axuzVLqcD8QgayndGg2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