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儿童亚健康学是其分支之一。由于亚健康学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对亚健康的定义、范畴、判断标准、检测方法等都还有待加强研究,儿童亚健康学更是如此。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中医对于疾病的认识与西医有明显不同。中医学认为人体出现了不适,对生活造成了影响就是疾病,而西医的疾病是有明确的症状和(或)体征,有相应的理化检查指标的改变,符合一定的疾病诊断标准,才能称之为疾病。中医的疾病命名多是某一明显的症状,如咳嗽、呕吐,而西医的疾病命名多有明确的解剖定位、明确的病因,如大叶性肺炎、急性胃炎等。因此亚健康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患者有某一症状达到中医诊断标准,但达不到西医诊断标准的状态。中医古籍中没有明确提出“亚健康”这个名词,但却蕴含了亚健康的宗旨。《黄帝内经》中的“未病”并不是指的无病,也非大病,按中医观点而论,是指身体出现了阴阳、气血、脏腑营卫不调导致的整体功能失调的表现。中医一贯强调预防为主,也就是“治未病”的理念,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而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也记载了大量的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知识,主张运动与静养相结合,饮食与药物共同施治。他在《备急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中提出“欲病”之说,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若不加心用意,于事混淆,即病者难以救矣。”也就是说上等水平的医生善于在人们身体健康时就注意养生,保持健康;中等水平的医生善于抓住将要生病但还没有发生疾病之时,注重“欲病”早调,避免疾病的发生;下等水平的医生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但是待到疾病发生了才去诊治就困难了。因此对亚健康的判断需要中医四诊合参。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儿童亚健康的判断标准及检测方法,本章主要介绍目前研究探讨较多的一些方法。
依照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可将亚健康分为躯体性亚健康、心理性亚健康、人际交往性亚健康,这三类亚健康的症状没有特异性,需要观察其出现的频次和严重程度,大龄儿童可以自己描述相关不适,小龄儿童需要家长多加注意才能发现。一般来说,偶尔出现症状轻微且迅速消失仍可见于健康儿童;持续出现的严重症状常见于疾病状态;较多出现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以上,经过调整能逐渐缓解消失者可以初步辨识为亚健康状态。家长评估或自我评估只是儿童亚健康状态的示警,儿童具体是否处于亚健康、处于何种亚健康还是需要从事亚健康的专业卫生人员进行判断。儿童亚健康的家长评估或自我评估主要依据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观感受和相关表现:
指儿童主要表现在身体方面的不适。如倦怠乏力、食欲下降、鼻塞咽痛、耳鸣、腰背疼痛、手足发凉、心悸气促、胸闷腹胀、失眠多汗、口舌溃疡、便秘便稀等。
主要表现为情绪方面的变异。如持续情绪低沉、紧张焦虑、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精神不振、烦躁易怒、记忆力减退、严重自卑。常见的是焦虑、缺乏具体指向的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的情绪。还可表现为抑郁,从而导致周围没有同年龄的玩伴。
指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的障碍。如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不愿与家长交流,常见意志脆弱、自怨自艾、无端猜疑,或表现出某些不合群的偏离行为。
这些亚健康症状并无特异性,只是儿童亚健康状态或相关疾病的示警,家长需引起重视,通过就诊于相关科室,排除疾病后才能诊断为亚健康。
中医四诊在儿童亚健康中的运用原则及具体方法与其运用于儿科是一致的,也是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采集儿童的各种信息,并对儿童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病位、病性进行判断。
仪器的检测包括两部分,一是目前社会上流行的一些有关亚健康检查、评估的仪器,这些仪器对亚健康的检测与判断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常规的西医学仪器检测,包括常见的血生化、X线、CT、MRI等。
以下简单介绍针对亚健康检测的仪器,可供了解选用。
该仪器是一种医学显微设备,取一滴末梢血或各种体液分泌物(胸腔积液、腹水、痰液、胃液等),在放大2万~5万倍的高分辨率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组织细胞形态上的微小变化,以及各种病原体(衣原体、支原体、球菌、杆菌、真菌、螺旋体、滴虫及某些病毒)、胆固醇结晶、乳糜颗粒、脱落细胞。可用于:①亚健康检查,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脂血症、骨质增生等的早期发现;②性病病原体检查及疗效观察;③妇科病普查诊断;④血液细胞形成学观察;⑤血液寄生虫诊断;⑥幽门螺旋杆菌检查。
红外热成像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热扫描成像技术,通过获得体内的热源深度、形状、分布、热辐射值,并依据正常和异常细胞代谢热辐射的差别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尽早预测疾病的发生。近年来通过不断研究深化,红外热成像技术与中医理论的结合已经到了一定程度,目前通过红外热成像可以对患者脏腑、经络的寒热虚实进行判断,有利于辅助中医辨证论治。儿童因其解剖结构、代谢状态等与成人有许多不同,原有的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相关标准不能直接套用于儿童。针对儿童的红外热成像技术标准与儿童红外热成像的判断标准还在研究之中。
通过穴道经络电位法检查机体各脏器的信息和功能,是一种全新的信息医学模式。该方法以德国伏耳医生创立的穴道电检法为基础,以量子场论推衍而来的波的传递学说为理论,结合现代科学对经络的认识,运用电子仪表、计算机诊疗系统来探查身体的状况,如各脏器功能、病因、药物及剂量。该方法在国内应用不多,有待于实践中进一步认识。
这些仪器设备的应用使人体检测从形态学的诊断到功能性的诊断有所创新,但仍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
因为亚健康的判断需要排除疾病,因此针对具体某一个有明显症状的人,需要运用西医学的思维通过必要的西医学检查,以排除相关疾病。
此外,还有一种对应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MDI健康评估法对亚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研究。包括对心脑血管病监测预报、恶性肿瘤征象、脏器病变、血液及过敏性疾病、体内污染情况、内分泌及肢体功能、服药效果、心理及社交障碍等指标逐项评分。以100分为满分, >85分为健康状态,70~85分为亚健康状态, <70分为疾病状态。
专家的综合评估是儿童亚健康确诊的关键环节,而专家的综合评估除了综合上述诊断方法以外,许多常见的诊断检测结果也是重要的临床依据。常用的集中为专家综合评估提供临床证据的检测或评估手段简要介绍如下:
即通过现代医学常用的仪器检测,筛查疾病和高危因素。
具体分为一级检查和二级检查两部分。
一级检查指一般的健康体检,内容包括血、尿、便三大常规,胸部X线检查、心电图、腹部(肝、胆、脾、胰、肾)B超。抽血查肝功能(包括乙肝五项)、肾功能、血糖、血脂等血液生化指标,以及乙肝病毒携带情况。
如果初步筛查没有发现病因,但临床症状比较明显者,可选择二级检查,如糖耐量、骨密度、性激素、免疫球蛋白、肿瘤基因、胃镜、肠镜、脑电图等相关项目。
亚健康作为一种偏离健康的生理状态,多以个人主观感受的症状为主,医生听得到主诉,但往往摸不着、看不见。常规体检主要是检查机体的病理状态,即经过必要的辅助检查发现疾病,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同时可以提示亚健康状态的存在。
常规体检可以筛查疾病,但不能全面反映体质情况,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人们不仅希望知道机体有没有疾病,更希望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状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体能测试仪器的出现,使过去仅用于运动科学研究和国民体质抽样调查的设备开始进入医院和体检中心,使体能测试有了比较明确和较好重复性的检测手段。
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功率自行车、微循环测试仪、肺活量测试等十余项设备来检测体能。内容一般包括:
1.身体成分分析,标准体重,身体肌肉、脂肪、水分重量,脂肪比,腰臀围比等。
2.心肺功能血压、静态心率、目标心率、运动时最高心率、肺活量、标准肺活量、肺活量百分比、最大吸氧量等。
3.体质测试项目,如肌力(背肌力、握力)、柔韧度(体前屈)、耐力(仰卧起坐、俯卧撑)、爆发力(纵跳)、反应时间、平衡功能(闭眼单腿站立时间)等。
4.微循环检测,根据以上检测做出综合体质评估,划分健康年龄,并给出适合个体运动的项目,如走路、骑车、跳绳、某种球类运动等。
主要通过心理测试量表进行测试。儿童的心理测试和测试结果的解读需要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生进行。
韦氏智力测验(儿童)、画人智力测验、幼儿智力测验、比内-西蒙智力测验。
提高学习能力因素诊断测验、小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量表、学习障碍的鉴别、中学生心理健康综合测量、中学生学习态度与态度测验。
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Ro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亲子关系与父母角色测量量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托马斯婴儿气质问卷、问题行为早期发现测验、康纳尔父母量表(Conners)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