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少阳学说

小儿为少阳之体,有其自身体质特点,随着生长发育而形成不同年龄阶段的体质特征。

少阳学说源于《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小儿“体禀少阳”学说源于明代万密斋,他在《育婴秘诀·五脏证治总论》中云:“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发生者也。小儿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未已。”少阳在天,象征着东方,在季节上象征着春季;在人体象征着少火,少火即是人体生命之源,维系着小儿生生之气;在脏象征着肝,在腑象征着胆;在植物则象征着茸芽。此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云“少火生气”之意。小儿初生如草木方萌,时刻都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中。

清代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盖小儿虽为少阳之体,而少阳实为稚阳。”故此,现代著名儿科学家刘弼臣教授根据万密斋、张锡纯等医家的学术思想,结合自身对小儿生理病理的深刻理解,提出小儿少阳学说,并倡导用少阳学说涵盖“纯阳”和“稚阴稚阳”的观点。少阳学说突出显示了小儿时期生理上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也显示了其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少阳学说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少阳学说的基础是阴阳学说

中医学认为阴阳相互依存。《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成人如此,小儿亦然。故《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小儿出生之后就存在着自身的阴阳平衡。

少阳学说强调小儿时期是处于一种连续的、以阳气为主导的螺旋式上升状态的阴阳平衡。旧的阴阳平衡被不断生发的阳气所打破,阴液随之迅速跟进,又形成新的阴阳平衡,从而使旧的阴阳平衡不断被新的阴阳平衡所取代。这种螺旋上升式阴阳平衡的不断更迭和替换构成了小儿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小儿阴阳平衡更迭和替换不是匀速进行的,小儿时期阴阳平衡更迭的速度主要取决于阳气的生发速度,阳气旺盛,生发得快,则阴液的生长速度也快。小儿时期阴阳平衡更迭的速度时快时慢,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此便形成了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即年龄越小,生长发育越快。这种特点尤其在3岁以前的小儿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少阳学说理论的核心是“少阳为枢”

《素问·阴阳离合论》云:“厥阴之表,名曰少阳,少阳根起于窍阴,名曰阴中之少阳。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素问·阴阳类论》云:“一阳者,少阳也。”王冰明确地注曰:“阳气未大,故曰少阳。”枢是机枢、枢纽之意,重点强调“动”。少阳与少阴同样具有转枢之意。小儿为“纯阳之体”,是以阳气为主导的阴阳平衡,故此小儿少阳学说更强调“少阳为枢”。根据中医学阴阳互根、相互为用、相互依存,以及独阳不存、孤阴不长的阴阳理论,小儿出生后在自身阴阳平衡不断更迭和替换的过程中,其首要因素是“阳”,而“阴”相对于“阳”始终处于从属的地位。阳气的生发、转枢、变化带动着阴液的生发、转枢和变化,亦即“少阳之枢”带动了“少阴之枢”转枢,二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

三、少阳学说涵盖了“纯阳学说”与“稚阴稚阳学说”

少阳学说强调阳气占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体现了“纯阳学说”中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生机盎然、修复能力极强的生理特点,又指出了小儿阳气虽盛,但尚稚嫩和不足,这也就包含了“稚阴稚阳学说”所谓的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

少阳学说既避免了“纯阳学说”对小儿阳气稚嫩阐述不足的缺点,也避免了“纯阳学说”易被误解为“纯阳无阴”的谬误。同时,少阳学说还避免了“稚阴稚阳学说”对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机体自身修复能力较强的生理特点阐述不足的缺点。

综上所述,少阳学说把“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融合为一体,真实而又全面地阐述了小儿体质特点,更加客观反映了小儿生理与病理特点,并将中医儿科基础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少阳学说体现了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

《灵枢·本输》云:“少阳属肾。”肾者,为真阴真阳之所在,主骨生髓。《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说明少阳根于肾而与小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万密斋所著《幼科发挥·五脏虚实补泻之法》曰:“肝常有余……盖肝乃少阳之气。儿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故有余也。”肝者,象征着东方,象征着春天,主少阳之气,为生发之始,为有余之脏,故称为“肝常有余”。因此,少阳与肝密切相关,亦为小儿生长发育之主。

五、少阳学说客观地反映了小儿的病理特点

小儿“体禀少阳”,在病理上也有其自身特点,如小儿阳证、表证、热证、实证所占的比例明显高于成人;且发病容易,传变迅速,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变化多端;若治疗得当,亦可迅速好转康复。

综上所述,少阳学说高度概括了“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全面地体现了小儿的生理与病理特点。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素问·生气通天论》又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小儿自从离开母体,就开始了自身阴阳平衡的过程。人体的阴阳变化与“天癸”密切相关,阳气在“天癸”来临之前和到来时,以及“天癸”的离去,其盛衰变化的阶段性十分明显。小儿“天癸”未至,阳气旺盛而又稚嫩,形成“阳生阴长”的“少阳”体质;青壮年随着天癸来临,阳气强盛,阴液充盈,形成“阴平阳秘”的“太阳”体质;老年人随着“天癸”消退,形成“阳气不断衰微,阴液不断衰减”的“夕阳”体质。以上谓之“三阳学说”,全面地反映了人一生以阴阳为主体的体质变化核心。“三阳学说”所反映的阴阳变化与临床生理病理密切相关,这在小儿阶段表现尤为突出,特别与精神状态及精神疾病关系更为密切。

小儿“体禀少阳”,其阴阳平衡不同于健康青壮年稳定的阴阳平衡。小儿与老人的阴阳平衡都是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二者不稳定的区别在于老年人的阴阳平衡是随着阳气逐渐衰微,阴液也随着不断衰减的不稳定状态;而小儿的阴阳平衡是处于阳气不断生发,阴液随之不断补充的状态。老年人为“夕阳”,正如俗话所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儿童则恰恰相反,体禀少阳,好像早晨初升的太阳,生机盎然,活力充沛,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状态,这是儿童不同于其他人群的最显著的区别。但是,儿童不稳定的阴阳平衡也有其不利的一面,一旦调护失宜,或受到某种刺激,即容易发生阴阳平衡失调而出现病态。 0Q6gFLh7h+exZEAn3U3bK49unBSuGqHv5isgc6fH49dYOZyaRWH0DFeS/MumsG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