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疗法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根据治疗需要将各种不同的中药或中药提取物与适当基质和(或)透皮吸收促进剂混合后,制成相应的剂型(图2-1),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通过药力作用于肌表,传于经络、脏腑以达到“内病外治”的作用,它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

图2-1 穴位贴

常用腧穴多为便于操作、药物易吸收的穴位,如神阙穴及背部腧穴等。

神阙穴位于脐部,联系全身经脉,通过各经气之循环,交通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筋膜,无处不到。药物可通过脐部吸收,直达病灶而发挥治疗作用。根据现代科学理论,药物在脐部皮肤穿透后,直接扩散到静脉网或腹膜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所以药物经脐部皮肤吸收比较迅速,比其他透皮给药部位更易于药物吸收,生物利用度高。

穴位贴敷既发挥了药物的治疗作用,使药物药性透过穴位、经络,到达病变脏腑,又可以通过药物刺激经络穴位,调整经络气血,达到双重治疗作用。此方法操作简便易学,安全而无副作用,易于被患者接受,对于不肯服药、不愿服药的小儿,更具有内服疗法所不具备的诸多优点,故临床应用广泛,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欢迎(图2-2)。

图2-2 穴位贴敷

儿科常用于感冒、咳嗽、哮喘、汗证、泄泻、呕吐、便秘、积滞、夜啼、厌食、遗尿等疾病的治疗。此外,还可用于小儿预防保健。

一、贴敷常用器具及药物制备

1.常用器具

药匙、调药碗、天平、赋型剂、胶布、纱布、皮肤清理剂等。

2.药物制备

将选取药物共研为细末,配合赋型剂(水、姜汁、醋、油、蜂蜜等)共调为药膏、药饼备用。

二、基本操作方法

1.体位选择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

2.小儿疾病贴敷方药的特点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穴位贴敷来治疗相应疾病,但是有些药物不经煎熬是无法经过皮肤吸收的。贴敷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多有以下特点:

(1)多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肉桂、细辛、白芷、皂角刺、姜、葱、蒜。如辛味的药物吸收较快。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甚至选用力猛有毒性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斑蝥、附子、大戟等,但上述有毒药品儿童应慎用或中病即止。

(3)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鳖甲、龟甲、鹿角胶等。

(4)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用醋调贴敷药物,可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可缓解峻猛药品的药性;酒调贴敷药物,可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可激发平和药物的药性;水调贴敷药物,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物,可润肤生肌。

(5)辨证用药:选药时,应先进行辨证,并结合药物的功效及其渗透作用,如肺热咳嗽选百部、桑白皮、麦冬效果就强,选黄芩、鱼腥草相对就弱。

(6)药物制备以80~100目细筛为佳。

(7)每个部位贴敷药的总药量一般为2~3g。

3.小儿贴敷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辨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取穴精简。此外,还应结合以下特点选穴:

(1)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

(2)选用阿是穴。

(3)选用经验穴,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4.贴敷局部皮肤的准备

选定穴位后,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75%酒精棉球行局部消毒,然后敷药。

5.贴敷药物的固定

一般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若贴敷在头面部,需外加绷带固定,以防止药物掉入眼内。此外,目前有专供穴位贴敷的特制敷料,固定非常方便。

6.换药

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用皮肤清理剂擦干后再敷药。

三、贴敷时间、敷药原则及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1.贴敷时间

每日每次贴敷时间,根据患儿年龄不同而长短各异(不包括三伏贴、三九贴)。

(1)0~6个月,每次贴敷时间一般在1~2小时。

(2)6个月~1岁,每次贴敷时间一般在2~3小时。

(3)1~3岁,每次贴敷时间一般在3~4小时。

(4)3岁以上,每次贴敷时间一般在5~6小时。

2.贴敷原则

(1)首辨阴阳,把握病机;辨证论治,调治求本。

(2)补而勿滞,补泻兼施;留置时间,因人而异。

(4)辨病辨证,临证互参;随症加减,灵活化裁。

(5)慎用腥臭,避用毒药;味少量小,药力集中。

3.影响皮肤吸收的因素

(1)贴敷面积

贴敷接触面积越大,吸收相对越多;相反,面积越小,吸收越少。

(2)贴敷部位

有些部位易吸收,如神阙;有些角质层厚的部位,不易吸收,如涌泉。

(3)温度影响

贴敷后适当加热,有助药物吸收。

(4)药物本身的影响

如具有芳香走窜性质的药物易于吸收。

四、穴位贴敷的特点及优势

1.直接

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可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作用较强。

2.安全、副作用少

贴敷疗法是以透皮吸收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便于随时了解病情变化,以调整治疗方案,较其他给药途径更为安全,很少发生副作用,具有稳定、可靠的特点。

3.简便、药源广泛

贴敷疗法的药物取材多较为简单,且价廉,甚至有一部分来自于生活用品,如葱、姜、蒜、肉桂等,可随地取材。贴敷药方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疗效显著,易于推广。

五、注意事项

1.所选药物要求功效发挥较佳,对皮肤损伤性小。

2.凡用溶剂调敷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免药物挥发。

3.若用膏药贴敷,谨防贴敷不实或外漏的情况。

4.对胶布过敏者,可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

5.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泡或发生药物中毒。

6.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肝、肾脏等疾病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及有无不良反应。

7.对于幼儿,应避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

8.贴敷后局部皮肤如出现发红、微痒及灼热感,应揭去贴敷药,无需特殊处理;过敏严重者,应暂停贴敷,及时就诊。 jei+mJhQDNUxN/+JWEBoc11uodArZbXyFNjOnkvpJOvHpNO8NhHJ4Yfg2i4S6Ur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