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康医学工作者从多个方面对健康医学模式开展了全面而深入的研究,做了大量探索与实践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些建设性成果,推进了健康医学模式的发展。篇幅所限,在此不做全面介绍,仅介绍一些重点探索和实践活动(图5)。
2016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到两个重要观点:①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②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际上就是从以“疾病”为中心的疾病医学模式向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医学模式进行转变;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际上就是开展“体医融合”工作。
图5 健康医学发展概况示意图
201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提出了一系列健康相关政策,要点摘录如下:“健康优先。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017年1月,国家出台《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指出:“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
2017年2月《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出台,规划指出:“开展慢性病防治全民教育。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促进体医融合,在有条件的机构开设运动指导门诊,提供运动健康服务。”
2018年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了第四次全体会议,国务委员王勇在向大会做说明时提出,我国拟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不再保留国家卫计委。2018年3月27日,新组建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挂牌。此次改革是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成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当前国家已经将“健康”放在首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健康医学模式的发展落地。
大量中国学者基于系统科学对人体健康展开探索研究,形成了一些建设性的成果,提出系统医学、健康医学等概念,并且在临床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系统科学是健康医学的学科基础。系统科学中国学派的创建者钱学森先生提出了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三大体系,倡导运用系统科学对人体生命进行研究,为健康医学研究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
祖国医学历来主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重视人体内在健康力,祖国医学自古以来就一直包含着朴素的健康医学思想。祖国医学的很多治疗手段,尤其是针灸、推拿、吐纳、导引等方法,强调激发调动人体内部力量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是健康医学干预技术的典型代表。祖国医学的复兴发展,是当今疾病医学模式下的一种特殊力量,将为健康医学模式的落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现代中医专家也有明确提出和倡导健康医学的,如国医大师陆广莘 曾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中医学是一门传统文化中“生生之道”与“生生之具”完美结合的典型学问,是循生生之道发展人的生生之气,用生生之具谋求天人合德生生之效的健康生态的实践智慧学,即健康医学。另外,我院中医专家姬长锁主任,整合各种针灸方法之共性,构建了统一的针灸“懒针体系”,着眼于人体系统信号传导与整体调节,也可以看作是健康医学的研究成果。
俞梦孙院士是健康医学的代表性学者,其将钱学森先生系统科学有关原理和方法应用于人体健康领域,提出健康医学工程 ,具体内容包括相互联系的两大部分:一是用健康医学模式替代目前的疾病医学模式;二是用健康物联网方式,在全社会范围内推进健康医学模式。俞梦孙院士指出,健康医学工程以提升人体自组织、自修复功能为目标,以调动人体良性意识为核心,以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功能饮食、身心锻炼、良性社会互动等)和各类物理干预技术为主要调控手段,以健康物联网实现大规模健康服务。健康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既适合慢病人群,使其提升生活质量,促进康复,也适合亚健康人群,增强身心适应功能,还适用于具有特殊健康要求的人群。俞梦孙院士通过综合措施维护人体健康力,应用于银屑病等心身疾病的诊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凌锋提出了整体自洽理论 ,她认为人体是一个具有强有力的调节能力以维持生命的内稳定自组织系统,任何医疗手段都是通过干预这个自组织系统对疾病起作用的;病人的康复实为人体内稳机制和医生适当干预耦合的结果,治疗本质上应该是一个整体自洽的过程。与整体自洽理论相对应的是整体自洽疗法,凌锋等将其应用于康复治疗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 在国内积极推进心脏康复和健康医学工作,倡导通过以运动处方等为代表的“心脏康复”五大处方防治心血管疾病,可以看作是健康医学工作的具体实践。心脏康复主要通过病人自主锻炼而实现,有氧运动是核心手段,心脏康复将是健康医学模式落地的重要突破口。同时胡大一教授也在多个学术会议上作题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伟大转折》的专题报告,传播健康医学理念,推进健康医学事业的发展。
另有系统医学方向专著出版,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祝世讷教授的《系统医学新视野》 、中国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China-INI)的《现代医学的困惑:系统医学理念的探讨》 等。《医学与哲学》杂志一直是系统医学、健康医学的重要思想阵地。2016年1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的《系统医学》杂志正式发行,系统医学有了新的专业刊物。
我们开展了健康医学与心身整合有关理论、技术等的初步研究。到目前为止,先后获得广东省、广州市等6个课题支持,具体包括:2013年海珠区科普计划、2013年广州市科技计划、2015年广东省科技计划、2016年海珠区科普计划、2016年广州市医药科技项目、2018年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项目。
健康医学这一说法虽提出已久,但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我们在俞梦孙院士等前人的成果基础上,首次对“健康力”“健康医学”“健康医学理论”“健康医学技术”“健康医学理念”“健康医学模式”等进行了明确定义和科学阐释,指出“健康力”是人体自组织能力的通俗说法,包括修复机制、防御机制、调节机制三个核心,与中医学“正气”意义接近,并明确提出健康医学就是关于“健康力”的医学,以“健康”为中心就是以“健康力”为中心,指出了健康医学模式发展的目标、历史使命和工作任务,构建完善了健康医学理论体系。健康医学理论核心文章《健康医学是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于2017年3月发表在核心期刊《医学与哲学》中。
基于健康医学理论,我们进一步对中国传统养生运动进行科学整理,研发构建了融形体运动技术、放松训练技术、正念觉知技术、呼吸训练技术等于一体的“健康力”维护与提升核心技术——心身整合 ,其普及版本《心身整合正念养生操》 简单易学、深受欢迎,已由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于2015年11月出版,被纳入中华医学会健康科普工程以及“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我们进一步构建了心身整合健康处方体系,设计了以心身整合为中心的360度“健康力”综合维护与提升系统,形成了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医学特色健康管理服务方案,完善了健康医学技术体系。
健康医学基于系统科学看待人体,强调人体自组织机制在防病治病中的作用,理论上讲,健康医学模式的应用落地,贯穿于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的全程。
(1)健康医学海珠社区模式
我们探索构建了一种基于社区的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为主要内容和形式的“健康医学海珠模式”。我们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在广州市海珠区部分社区试点开展心身整合志愿推广工作,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和海珠区卫生管理部门的高度认可。2014年8月,海珠区卫计委、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珠区健康教育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等联合在海珠区全区26个社区服务中心(站)开展“健康教育志愿者项目”,将心身整合作为首期培训项目推出。心身整合以其简单易学、效果显著的特色,很快吸引了广大社区志愿骨干,建立了稳定发展的志愿组织,成为海珠健康教育志愿模式建设发展的先锋军。其后在心身整合志愿组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慢病健康管理、营养膳食教育、健康医学教育等工作,倡导社区群众通过心身整合、合理膳食等自我健康管理措施,提升自身健康力来防治疾病,维护健康。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具有心身整合特色的社区健康医学创新模式发展成型。心身整合成功地解决了社区居民的心身健康维护问题,社区群众参与度高,自发甚至自费推广,并主动承担起社区教学推广工作,成为社区医院医务工作者的得力助手,解决了社区医院的群众组织工作,使得各项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公共卫生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健康医学海珠模式不仅仅是一种健康医学创新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体医融合创新模式,一种传统文化复兴模式,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成功典范,在当前国家推进健康中国、体医融合、文化复兴三大战略,倡导群众路线的大背景下,具有重要的示范价值(图6~图8)。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学校、养老院等开展了健康医学与心身整合的推广工作(图9),先后被广州日报、信息时报、老人报、三九健康网、家庭医生在线等媒体报道,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国家卫计委(现国家卫健委)、广东省卫计委(现广东省卫健委)、国家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广州市民政局、广东省省直工委、中华医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暨南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大量领导专家均对健康医学与心身整合项目进行了参观调研,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
图6 心身整合推广相关政府工作文件
图7 心身整合社区志愿者表演队
(2)健康医学临床服务模式
图8 群众表演(2015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
图9 广东省直工委党校党员骨干培训课程
我们目前也正在推进有关研究进程 ,研发基于心身整合主动锻炼,面向血压管理、血糖管理、心脏康复、肿瘤康复、术后康复等临床应用的健康医学干预技术和操作规范,目的是最终构建形成可供广大临床医生方便操作的健康医学实施工具和操作指引,让临床医学开展健康医学特色诊疗有“法”可依,让健康医学真正能够融入临床诊疗始终,推动健康医学模式落地。
中国健康医学工作者除了各自开展研究之外,还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团结联合,共同推进健康医学模式的发展。
中国同创科鑫智库由著名战略科学家陈同柱先生发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吴乐山、王松俊等联合组建。该智库多年来指导我国几十名院士、百余名知名专家进行项目策划、实施、报奖等工作,在国内享有盛誉。同创科鑫智库关注中国健康事业,组织指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传统医学与运动伤害康复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健康医学研究与实践工作,并且组织策划多次健康医学学术交流活动,指导健康医学著作撰写工作,推进健康医学事业发展。
2013年7月20~21日,在同创科鑫智库陈同柱研究员等的策划推进下,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在广州联合发起了“健康中国2020”战略行动——健康医学模式创新与实践高峰论坛 。在这次大会上,陈同柱研究员做了题为《协同创新发展健康医学模式》的报告,提出要通过从事健康医学研究工作的有关单位和专家的协同合作,创新发展,共同推进健康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落地。俞梦孙院士做了题为《人系统自组织功能与健康》的报告,介绍了健康医学的核心——人体自组织功能。吴乐山教授做了题为《探索生命的系统本质,回归医学的根本宗旨》的报告,指出基于系统科学研究人体生命的重要意义。时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的耿庆山做了题为《健康管理模式与相关政策扶持》的报告,宏观介绍了健康医学与健康管理的发展概况。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田军章院长做了题为《以健康为中心新型医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的报告,介绍了广东省第二人民院在健康医学模式方面的实践探索工作。吴会东做了题为《探索与实践心身整合,促进健康医学模式建立》的报告,全面介绍了心身整合的原理方法以及其在健康医学模式发展中的定位和作用。这是国内率先组织的健康医学模式高峰论坛,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具有里程碑意义,开启了协同创新发展健康医学模式的序幕。
2013年12月10~12日,第481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香山饭店成功召开 。会议围绕核心主题“健康中国战略的突破口”以及健康系统工程的内涵、健康系统工程的顶层设计和健康科学与健康系统工程等中心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俞梦孙院士做了题为《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突破口》的主题评述报告。俞梦孙院士提出,健康系统工程是卫生保健模式的突破,医学模式转变是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必然选择。陈同柱研究员做了题为《运用协同创新模式,推进健康系统工程》的报告,提出健康系统工程协同创新中心战略规划。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化解当前严峻健康形势的出路在于更新观念,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健康为中心”的卫生保健理念的转变。实施健康系统工程是健康中国战略的突破口。
2016年9月23~25日,养生治未病与健康管理高峰论坛 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隆重召开。陈同柱、俞梦孙、吴会东等健康医学工作者汇聚一堂。俞梦孙院士在本次高峰论坛上做了题为《老年健康工程》的主题报告,俞院士指出:老年健康工程要将直接针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为主的疾病医学途径转变为健康医学,即以提升老年整体稳态水平为主要目标,达到恢复和增进健康,袪除疾病。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田军章院长委托吴会东做了题为《我院以“健康”为中心健康医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吴会东做了题为《健康医学与心身整合》的报告,全面展示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在健康医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工作。心身整合表演和培训是本次大会的核心内容之一,来自海珠区赤岗、凤阳、黄埔村、沙园、江南中等多个社区的80多名社区医护工作者和老年群众在大会上做了心身整合养生操集体表演。23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专业工作者参加了心身整合技术培训。
除了以上学术活动,健康医学工作者还参加各地举办的学术活动,如吴会东先后在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行为医学大会、岭南健康大讲堂、广东省医学会行为与心身医学分会学术年会、广东省医学会全科医学学术年会等学术会议上做了题为《健康医学与心身整合》的学术报告,进一步扩大了健康医学的学术影响。
总体上,中国健康医学工作者在推进疾病医学模式向健康医学模式转变这一历史使命中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任重道远,我辈仍需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