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平乐正骨的辉煌时期

(一)整理平乐正骨手法

为了方便后人学习,使平乐正骨手法绝技发扬光大以惠及更多的骨伤患者,在有关部门和领导的支持下,平乐正骨的传人们经过长时间的继承与探索,对平乐正骨手法先后进行了2次整理,分别于1976年、1995年出版了《简明正骨》和《平乐正骨》2本专著。1976年,农村缺医少药情况十分突出。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提倡培训赤脚医生,提倡利用“一根针”“一把草”(即针灸、中药等中医药疗法)救治贫困病人。《简明正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写而成的。作为赤脚医生学习的系列丛书之一,该书虽然是一本小册子,但内容齐全且简明扼要。书中尽管没有明确系统地提出平乐正骨手法的学术特点,仅整理出用于骨折脱位的“正骨六法”,但平乐正骨手法的基本要素已包含其中。199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对“平乐正骨”进行立题研究,系统整理平乐正骨手法的时机已经成熟。在第6代传人郭维淮的组织领导下,医院成立了平乐正骨专门研究小组。通过系统地整理、归纳和总结,于1995年出版了《平乐正骨》一书,从理论上响亮地提出平乐正骨的学术特点为:三大原则,即“整体辨证、筋骨并重、内外兼治”;四套方法,即“手法疗伤、器具固定、药物疗法、功能锻炼”。其中对平乐正骨手法以“八字手法”为依据,从众多群体手法中归纳出了三套手法:①以切摸为纲的检查八法,即触摸、按压、对挤、推顶、屈伸、旋扭、叩击、二辅。②以按摩为纲的治筋三法,即揉药法、理筋法、活筋法。③以拔伸为纲的骨折脱位正复八法,即拔伸牵引法、推挤提按法、折顶对位法、嵌入缓解法、回旋拨茬法、摇摆推顶法、倒程逆流法、旋撬复位法。

(二)创造辉煌业绩

1.放射线下,徒手整复,练巧了手法,提高了疗效 放射线是无形杀手,对人体危害很大,其造成的伤害往往是不可逆转的。整复室内虽然备有防护用的铅围裙和铅手套,但穿戴起来会影响手法操作的精确性。为了达到准确满意的复位,使病人能够早日痊愈,洛阳平乐正骨的弟子们常年在放射线下徒手为病人进行整复。遇到难以整复的骨折或脱位,大家轮番上阵,往往是十几分钟、几十分钟过去了,经过反复的摸索和不断的努力,最终使骨折脱位得以满意复位。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对复位手法的不断研究改进,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脱位,大家终于掌握了其变位规律和手法要领,有时甚至不用麻醉便可在几分钟内完美复位。然而,一套精巧手法的练就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许多医生的双手被放射线无情地灼伤了。

2.革新外固定,研制小夹板 复位与固定犹如连体婴儿,在特定的时间内密不可分。尽管手法占第一位,倘若固定不当,就会前功尽弃。徒手在放射线下辛勤整复的平乐正骨人,以自身健康为代价换来的手法技巧,有时却因传统外固定方法存在缺陷而保证不了骨折复位后的理想位置。平乐正骨传统的外固定方法很多,诸如粘贴法、绑扎法、砌砖法、挤垫法、黑白布竹片固定法等,其中黑白布竹片固定法是骨折复位后的主要固定方法。必须承认这种固定方法的历史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因为在过去科技落后的年代里,它起码可以维持长骨轴线,保证四肢骨折不出现大的成角畸形,降低了无数患者的伤残程度。但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X线机的出现,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逐渐显现出来:①不能有效控制整复后的理想对位。②竹片两端削成铲状,尽管在接近关节部位也塑形成弯曲状,仍避免不了刺伤皮肤。③黑白布、接骨丹影响透视拍片,不利于治疗期观察。革新外固定势在必行。然而外固定的革新无异于骨伤治疗史上的一场改革,为此,当年的平乐正骨人颇费了一番思索。因为当时的口号是对平乐正骨要全面继承,如果抛弃传统的固定法,唯恐继承不全面。在平乐正骨第6代传人郭维淮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外固定革新开始了。研究、讨论、试用、改进……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反复地改进,全套的木质小夹板终于被成功研制出来了。小夹板分直板和塑形板。在早期,直板选用桐木、杉木、松木等,塑形选用柳木,后来改用既可以塑形也可以不塑形的粘合板替代。小夹板的长短、宽窄、尺寸均有相应的标准,上肢夹板和下肢夹板按成人用和儿童用又分别分为大、中、小3个型号。所有类型的小夹板均由专职木工制作,基本满足了四肢常见骨折的固定要求。小夹板轻巧灵便,经济实用,一经问世便很快风靡全国,而且还受到了国外同行的称赞,仿佛一夜之间骨伤科进入了小夹板时代。小夹板的普及应归功于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骨科医院)的及时总结和宣传,所以许多人只知道天津小夹板而不知道洛阳小夹板。实际上,天津和洛阳在小夹板的研制应用上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小夹板研制的起始阶段,两地不断相互往来,参观交流。两地小夹板有许多不同之处:天津小夹板较短,较窄,固定不超关节;洛阳小夹板较长,较宽,多是超关节固定。但无论谁先谁后,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从广义上讲都是中国的小夹板,是中国中西医结合的产物。小夹板的诞生,是在中国中西医界的共同努力下铸成的我国骨伤科发展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

3.研制系列器具,拓宽外固定形式 小夹板固定虽然比传统的外固定方法前进了一步,但经过一个时期的临床应用,发现仍有其自身局限性。它适用于四肢稳定性骨折,而对不稳定性骨折和特殊类型的骨折固定效果则不理想。新的问题必须用新的方法去解决,当时的平乐正骨人没有停留在小夹板水平上,他们在小夹板的基础上继续分析研究,甚至抛开小夹板去探索多方位的外固定形式。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密切合作,经过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包括对引进的外地方法进行改良,最终系统地研究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外固定方法:①小夹板系列;②板式架、骨牵引、小夹板联合系列;③克氏针、小夹板、石膏托联合系列;④针、钉、器具系列。这一系列外固定方法的探索、研究、整理和总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从引进到改良的漫长过程,凝聚了平乐正骨人在探究外固定方法过程中付出的心血,体现了平乐正骨人在传承创新、追求卓越医疗品质的道路上孜孜以求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

4.创新结硕果 正骨人创造辉煌业绩于1978年,国家开展科研成果评定工作,医院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准备,系统整理材料。经国内著名骨科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集体研究,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共评出6项成果,分别是:①中西医结合手法复位治疗外伤性陈旧性关节脱位;②中西医结合手法整复肱骨外髁翻转骨折;③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肱骨内上髁三、四度骨折;④中西医结合板式架治疗下肢骨折;⑤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骨髓炎;⑥地龙对骨折愈合作用的临床观察。

进入20世纪80年代,平乐正骨迎来了第2次成果收获高峰,共取得了17项科研成果。其中的小腿内侧皮瓣、胫骨皮瓣和腓骨皮瓣移植技术,是治疗四肢创伤、感染性骨皮缺损的有效方法,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被业界誉为“洛阳皮瓣”。这前后23项成果的取得,浸透了平乐正骨人的智慧、汗水甚至鲜血。由于常年受到X线的灼伤,姜友民主任双手溃烂,张茂主任截去了双手的中指,付光瑞主任截去了右手的中指……包括郭维淮在内的老一代平乐正骨人,他们的双手都轻重不同地留有被放射线灼伤的痕迹。当他们伸出被X线灼伤的双手,捧着这些沉甸甸的成果证书时,精神上获得了极大的安慰和满足。

在颁发证书时还有一段插曲,被放射线灼伤最严重的姜友民主任,他的双手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溃疡,而后逐年加重,指甲脱落,十指发黑,状如焦炭,看不到多少正常皮肤,见到的是片片点点不时滴血的红色肉芽。当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过邦辅教授给他颁发成果鉴定证书时,看到他双手的惨状,惊讶而惋惜地说:“这是怎么搞的,为什么不加防护,把手灼成这个样子!这种献身精神固然可贵,但是造成这么严重的后果是不可效仿的。”教授的忠告不无道理,但也许他不知道,这些平乐正骨的老专家们,他们以自身健康为代价换得正骨手法的精巧,正是为了使患者少吃射线、早日康复,使跟随他们学习的后人们少吃射线、少走弯路!姜友民主任双手溃烂逐年加重,终因癌变于1998年7月离我们而去。正是凭借着这种甘于为医学献身的平乐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平乐正骨人,前赴后继,传承创新,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书写着平乐正骨发展史上的辉煌。 A7vZjPOfl/MuwC1FWz0avhmVV3Tjkfa9QjlRm112gg6RdYuQ23CRaSL2cTwwxpl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