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话

平壤攻略战

明朝万历二十年,日本文禄元年,公元1592年的七月末,沈惟敬到达了日本侵朝远征军第一军团的阵地,并且见到了军团长小西行长。

两人见面后的感觉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见如故。

出身相同,小时候待的环境也相同,理念也差不多,又曾经是同行(小西行长曾经做过商人),这些种种使得两人聊得非常投机,投机之余,行长也确定了一件事:

明朝真的要出手了。

虽说前不久他打败祖承训的时候,已经有了这样的预感,但是这次并非感觉,而是确信。

这仗,看来是不能打了。

于是他决定谈判。

而沈惟敬则是来拖时间的。

两人从七月末开始,一直谈到了十二月,从光着膀子吃冰棍一直耗到了穿棉袄烤火炉。

最终的结果是,李如松到了。

同时带到的,还有关宁铁骑以及戚家军。

关宁铁骑是当时明王朝所辖范围内实力最为强劲的骑兵部队,由李如松的父亲,明朝名将李成梁一手打造,部队的核心成员不是李家的亲戚,就是李家的嫡系,总而言之一句话,那是自己人,干活绝对靠谱。

戚家军则是老牌的抗日部队了,早在多年前倭寇猖獗的时候,便由名将戚继光经过精心挑选,层层选拔出来的精锐部队。

据说要进戚家军,必须要满足以下条件:臂膀强壮,肌肉结实,双目有神,为人老实,手脚比较长且害怕官府。

同时也绝对不能满足这些条件:有市井混混背景,有官府背景,胆子小,长得白以及心态有问题。

说白了,这支部队里的每一个人,都具备如下的素质:头脑简单,四肢发达,遵纪守法,心态良好。

再加以训练,想不打胜仗也难。

正当李如松见过李昖以及朝鲜各大小官员后,准备跟部下商量如何开打时,下面有人来报说,沈惟敬求见。

来朝鲜之前,李如松已从宋应昌这里了解了沈惟敬的那些事儿,自然也知道他去朝鲜干什么,现在来见,想必是有些什么情报要告诉自己吧?

于是他大手一挥,招之入内。

然而,沈惟敬带来的并非是日军的情报,而是关于谈判的结果。

这就奇怪了,让你沈惟敬去拖时间搞忽悠的,为何你还真把自己当成了外交官,跟小西行长正儿八经地搞起了外交谈判?莫非你有角色扮演的癖好?

沈惟敬当然没有这么宅男的爱好,只是收了钱而已。

收了小西行长的钱。

作为一个混迹市井的老油子,沈惟敬并不怎么具备一颗爱国的高尚心灵,在他眼里,这个世界上什么都是虚的,唯独白花花的银子才是真的。

另一方面,对于小西行长来说,他一直在努力避免跟明朝扯上战争关系,所以当他看到明朝和谈使者沈惟敬时,便下定决心要促成这次谈判,以保整个日本的太平。

于是,他向明朝政府(沈惟敬)提出了和谈条件:以朝鲜的大东江为界,包括平壤城在内的以西土地,全部归还给朝鲜,并且将已经俘虏的朝鲜国王子也平安送还。

提完条件后,行长给了沈惟敬一笔钱,意思自然不言而明:回去多说点好话,争取早日敲定,实现和平。

此时的沈惟敬不但是外交官,更是一个商人,而小西行长则成了他的客户。

客户给钱了,自然要给予一流的服务和效劳。

他决定,通过自己的忽悠,让李如松甚至是宋应昌接纳日本方面提出的和平条件。

在听完了沈惟敬关于美好和平光明未来之类的讲演后,李如松轻轻地问了三个字:说完了?

说完了。

还有什么要说的没?再想想有没有?

没了,真的说完了。

那就去死吧。

随着一声令下,周围的士兵拉起沈惟敬就往外拖,迎接他的将是一把明晃晃的鬼头斩首大刀。

很显然,李如松对于世界和平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即便有,那也是打算用自己手头上的刀枪来实现的。

就在这生死当口,一位叫作李应试的军参站了出来,挡住了士兵们,并且对李如松表示,可以将计就计,假意同意跟小西行长谈判,伺机以图平壤城和小西行长的性命。

李如松表示同意。

他派人以沈惟敬的名义告诉行长,自己作为明朝方面援军的总大将,非常乐意接受他的和谈条件。

小西行长自然非常高兴,为表诚意,他派出家臣小西如安来到李如松的大营,表示愿意在数日内,将平壤城交出。

约定的日子是文禄二年(1593)一月六日。

这天,平壤城城门大开,日军将领夹道迎接明军的到来,而李如松也慢慢悠悠地率部做起了接收大员。

就在快到门口的时候,他下达了进攻的命令,目标是所有日本人的脑袋。

然而,小西行长虽说不会打仗,脑子还是有的。

他事先就派人做了详细的调查,知道李如松来朝鲜之前正在宁夏平叛,并且杀掉了已经投降的叛军将领全族。

所以他认定,此人的话如果当真,那是要把情人节当父亲节过的。

早有一手的行长一看大事不妙,立刻下令将城门全部关闭,并且让预先准备好的部队登上城门进入作战状态。

无奈之下,李如松只好撕破脸皮下令攻城,结果是没有结果,打了一小会儿知道没希望了只得回家。

当然,他还会回来的。

两天后的一月八日,李如松带领所辖部五万人不到,对平壤城发起了进攻。

平壤城东有大同、长庆二门,南有芦门、含毯二门,西有普通、七星二门,北有密台门,有牡丹峰高耸,地形险要。

而李如松的部署如下:蓟镇游击吴惟忠率领步兵(戚家军)当先,辽东副总兵查大受率领骑兵居后,攻击北部要塞牡丹峰;中军杨元、右军张世爵领兵进攻城西七星门;左军李如柏(李成梁次子),参将李芳春领兵进攻城西普通门。

之后,他又让祖承训所辖部换上朝鲜军的衣服,以去南面的芦门招摇撞骗麻痹对手。

比较戏剧的是,担任芦门防守的,正是投降日本的五千朝军。

最后的东门,李如松表示放弃,留下来给日军作为非常逃生通道。

为了确保战役胜利的万无一失,李如松还扛上了当时在日本非常罕见的大炮。

既然啥都准备好了,那就开打吧。

当天上午,平壤争夺战正式打响。

面对两倍于己的对手,小西行长进行了相当顽强的抵抗,李如松的大炮炮弹都快把城墙给轰塌了,日军却仍然站在墙头照着爬上来的明军乱砍。

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明军攻不破平壤,日军也赶不走对方,整个战场进入了一个胶着状态,南门除外。

尽管这场战争在朝鲜打起,尽管朝鲜都被打得快灭了,但对于很多朝鲜人甚至是朝鲜军人来说,这天大的灾难跟他们没有丝毫的关系。

西北两口三门打得是头破血流,但这五千南芦门朝军依旧在看着城外的风景。

很快,他们就看到了祖承训所率领部队,接着做出了第一反应——很高兴。

这也不奇怪,因为祖承训部清一色穿的都是朝鲜军装。

要知道,虽然朝鲜人打日本人没本事,但是吃吃自家人还是非常有一套的,南门的朝军误以为来了同胞,认定欺软凌弱的时刻到了,于是大家不顾一切地冲了出去,打算好好过一把战场砍人的瘾。

祖承训倒也不含糊,一挥手就下令冲锋。

要说朝鲜人脑子真的不错,才一接触就明白了那不是自己的同胞,而是大明王朝的军队。

那还说什么?散了吧。

这五千人就这么逃的逃,降的降,一点儿犹豫都没有。

此时的祖承训估计是哭笑不得,万万没想到去年自己遭受到的情况,今年元宵都没过完,就同样落在了小西行长的头上。

感叹之后,他毫不客气地拿下了南芦门。

南芦门一失,等于是打开了一个缺口,明军纷纷涌入,开始对日军发起了里外夹攻,知道大势已去的小西行长在做了最后一阵抵抗后,不得不放弃了平壤城,下令撤退。

撤退的路线是李如松特意给安排出来的东门逃生通道,但当他们踏上逃跑之路才发现,这并非是一条逃生通道,而是一条死亡之路。

那里埋伏了数千人的军队。

又是一阵围殴后,丢下了数百具尸体后的小西军才算突围成功。

行长打算先去平壤西南部的山城凤山城落脚,并且和那里的守将合并一处,一边抵抗明朝军队的攻击,一边等待汉城方面的援军。

凤山的守将就是大友义统。这位仁兄一看到平壤的战火,便立刻拔腿就跑,换句话说,小西行长还在平壤城内跟李如松拼命的时候,凤山城就已经人去城空了。

不得已,只能再退。

这一退,就退到了汉城,而李如松也趁机仅用了二十天不到,收复了凤山,延安(朝鲜地名)以及开城。

现在,朝鲜的首都就在他的眼前了。

虽然他非常想立刻攻下汉城,但李如松心里很明白,这是非常困难的。

攻平壤,他五万,行长两万,都打了老半天,还用上了那么多大炮,现在汉城内的日军有四万,人数大致相当,要想硬碰硬地拿下来,是几乎不可能的。

所以,李如松打算先停下脚步,好好考虑一下对策,思索一下战略。

这本是很正常很正确也很应该的做法,但终究没能做成。

原因出在柳成龙身上。

这位朝鲜时任领议政反复催促李如松尽快收复王京(汉城),好让李昖早日回朝。 IR9t22dwdS59pEqikzb9DTQDb0Jx+g6lKJn//DMReN8AdHsDYVVpz8JfhfOxhSZ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