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勘测设计与施工同时进行

襄渝线襄樊至莫家营段56公里,1960年已经建成通车。

新建铁路正线长859.6公里,由铁道部第二、三、四勘测设计院和电气化工程局设计,铁道兵担负施工。因为时间紧迫,所以采取了“边施工、边勘测、边设计”的方案参加施工的铁道兵部队有8个师、2个独立团,另有铁道大桥工程局、电气化工程局和湖北、陕西、四川等省民工。

全线东西两段分别于1968、1969年开工,中段于1970年第一季度开工。

其实,早在1917年5月,北洋政府交通总长许世英代表中国政府,与美国裕中公司签订了一份承造铁路的合同,允许裕中公司在中国境内承造总长1769.9公里的铁路。

根据合同,裕中公司商请交通部,由河南周家口至湖北襄阳的一条铁路,约计362公里,定名为周襄铁路。

并于1918年1月设立周襄铁路工程局,投入测量勘探周襄路线。经过的重要城镇有堰城、大刘店、问津寨、吴城、新安店、舞阳、谢店、保安镇、招抚岗、独树、方城、博望、新店、南阳等,并以此做出了一份勘探报告。

1918年6月,周襄铁路测量完成后,裕中公司又商准交通部,将周襄铁路延伸为信阳至成都,为将来承建入川铁路做准备。

当时,交通部正准备设计一条四川与湖北之间的铁路,即川汉铁路。

为了证明自己的路线更有优势,裕中公司还成立了勘探队,对交通部拟议中的川汉铁路途经三峡的部分线路进行了勘测,并拍摄了沿途的山川地形,以说明此条路线施工艰难、成本巨大。

这些照片与勘测数据,也一并附于另一份上呈给交通部的报告里。

新中国成立后,铁道部第二、四设计院于1958年前后曾经对襄渝铁路进行过规划和勘测,但是到1962年,襄渝铁路因计划调整而全线停工。

1968年,作为国防备战和二汽建设的共同需要,国家正式决定将襄渝铁路作为三线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襄渝铁路项目启动在先,二汽建设项目启动在后,按照原来的工程进度,襄渝铁路的工期就完全不可能与二汽建设的工期吻合。

为了保证二汽建设,国家决定对襄渝铁路项目加速,尽快实现襄渝铁路东段襄樊至十堰段通车,并最终贯通横跨鄂陕川三省、全长915.6公里的襄渝铁路。

襄渝铁路原勘测的路基是穿过玉虚宫,若如此,武当山最大的古建筑将不复存在。

当时,玉虚宫的道士李诚玉得知这个消息后,多次向部队首长表示该宫不能被毁。

李诚玉从明朝大建武当时该宫是大本营谈起,说到历史上在该宫举行的各种法事活动,甚至是该宫的地理风水。

李诚玉迫切的要求、生动的叙述打动了部队首长。该师师长董超亲自批准将此段铁路向北移动500米,移到宫门以外,从而避开了该宫。

但是,襄渝铁路却因此而增加了“老营1号”、“老营2号”两个隧道,延长了剑河大桥的长度。增加了工程费用和部队施工的难度。

其实襄渝线为什么从一开始到修通路线变来变去,就是因为大巴山和秦岭的阻隔。工程人员在实际考察中发现了一条几乎是天赐的好线路:

川东有平行的几条山脉:从西到东是东北、西南走向的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从重庆出发在华蓥山和铜锣山之间,平行着山势北上达州。

这一段隧道和桥梁很少,是建铁路的极好路段。

但是当时这一线的邻水和大竹县提出不想铁路过境,因为占地太多,影响粮食产量。

于是线路只好从重庆出发,向西穿过一群隧道,再穿过华蓥山的南端“中梁山”,绕在华蓥山的西侧北上达州,在三汇处又向东穿过一群隧道,最后穿过华蓥山的北端“铁山”进入达州。

这就是为什么达渝段隧道几乎全集中在达州到三汇,和回龙坝到菜园坝之间。

到了达州,继续利用西部铁山和东部凤凰山之间的相对平坦地势北上,绕后沿着州河上游的后河所切割的一条大巴山峡谷北上,直达万源,这极大地减少了隧道的长度和数量,更减少了坡度。

到了万源后河道结束,穿过30多个隧道到毛坝关,又到了汉江支流任河,又可以利用任河、汉水河道东去安康、十堰。

只是从万源到毛坝关没有河道利用了,只能硬穿山,而且由于后河河道比任河河道高程低,这一段还有一个展线来爬坡。

到了湖北境内,又可以利用汉江河道平行着武当山东南下襄樊。 Im5M3Or1DeMp+ES00Ubp07ahwdJ8t+Mf694XHB7k+xW9W449/x7ISpPPD7skcTp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