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读

莎士比亚,本名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

莎士比亚7岁时被送到当地的一个文法学校念书,在那里一念就是6年,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除此之外,他还学过拉丁语和希腊语。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

莎士比亚在1586年左右到了伦敦,当时戏剧非常流行。他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最终成为剧院股东。他在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到1590年年底,莎士比亚已经成为伦敦一家顶级剧团的演员和剧作家。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被人们尊称为“莎翁”。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王子复仇记》《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597年莎士比亚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1616年莎士比亚在其52岁生日时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

17世纪初,伊丽莎白女王一世与詹姆士一世政权交替,英国社会矛盾激化,社会丑恶日益暴露。

这一时期,莎士比亚的思想和艺术走向成熟,人文主义理想同社会现实发生激烈碰撞。他痛感理想难以实现,创作由早期的赞美人文主义理想转变为对社会黑暗的揭露和批判。

哈姆雷特是丹麦古代的王子。莎士比亚故意以超越时代的误差将哈姆雷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的英国现实中来。此时的英国,宫廷生活挥霍浪费,社会动乱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王子复仇记》的主人公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他的父王在花园中打盹时突然神秘死去,叔父继位并娶他的母亲为妻,令哈姆雷特深觉羞愧与愤怒。

他对父亲的死因有所怀疑,忧郁过度,终日愁容满面。某夜他遇见父王鬼魂诉冤,终于知道原来是叔父为篡位娶嫂而毒害亲兄。

他为报父仇假装发疯以避开叔父监视,并请戏班进宫表演一出与父王被杀经过十分相似的戏剧,逼使叔父原形毕露,结果他却误杀恋人奥菲莉亚的父亲,导致她因此发疯坠河而死。他的母亲后来也误饮毒酒身亡。优柔寡断的王子终于在怒不可遏之下杀死万恶的叔父。

《王子复仇记》以精湛的艺术形式,博大的思想内容表现出主人公人文主义理想的幻灭,反映了作者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探索。早在12世纪就流传着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英法两国的剧作家都据其情节写过中世纪的血亲复仇为中心的剧本。

莎士比亚借哈姆雷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不平,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思想。尽管戏剧中充斥着各色的丹麦人物名字,但读者不难看出故事中发生的一切恰恰描写的就是当时英国的社会,整个故事渗透着属于莎士比亚那个时代的精神。 myeSv/o33/eb669DDg1YhnTbvHw797GVZhbf17ZFILNhK4Z10yKsnybTaHq0R6+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