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女排力争实现三联冠

1984年初,山城的郴州。虽然还是隆冬时节,但这里水不冰封,叶不飘零,远山近山依然披着绿装。

4年多前,中国女排就是在这里卧薪尝胆,实现了“冲出亚洲”的腾飞。

女排姑娘再次来到这里冬训,则是要冲向世界,再创辉煌。

此时,这里的条件已经今非昔比,新的训练馆盖起来了,暖气也安装上了。周围的环境,让人既熟悉又陌生,绿树如盖,繁花似锦,姑娘们情不自禁地放慢了脚步。

把基地建成花园,是郴州的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成果。领导人认为,球场上运动员们够苦的了,球场外一定要有个赏心悦目的环境,一定要安排好生活,使她们不感到枯燥、寂寞。

在宽敞明亮的现代化体育馆里,袁伟民、邓若曾带领15名队员,外加6名陪练教练、两个“退伍老兵”杨希、陈招娣,分开在两个排球场上摆开架势,开始进行训练。

一天清晨,上球场之前,杨希告诉袁伟民:“毛毛的腿卡住了,田大夫正在给她推,要晚一些来;晓兰胃病犯了,杨锡兰肚子痛……”毛毛是张蓉芳的小名。

“你看练不练呢?”袁伟民问道。

杨希笑了。根据她以往的经验,这是不言而喻的。

在队列前,袁伟民微笑着说;“我看了大家的训练日记,有的休息不好,有的睡不着,有的伤病有反应,这就是苦啊,怎么办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咬咬牙,把这个苦咽下去。上了球场就要兴奋起来,还要带动别人。这的确很难啊,但是必须这样做。”

队里伤病最重的是张蓉芳,袁伟民叮嘱她休息一天,可她还是出现在训练场上。他又关照杨锡兰少练些,叫周晓兰少跑一圈,可是她们谁也不肯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郴州冬训,使中国女排从思想到技术出现了一个转折。身为队长的张蓉芳,配合教练为全队思想上的“捏合”,技战术上的提高作出了贡献。她处处以身作则,处处关心别人。杨晓君的腰受了寒,她马上把鸭绒背心拿给晓君。晓君打趣地说:“哦,温暖来了。谢谢毛毛姐姐。”

张蓉芳还学会了谈心,做思想工作,和副队长郎平商量着,你找谁聊,我和谁谈。饭前饭后,训练间隙,甚至按摩治疗时,也有意识地和新队员聊一聊。

郴州冬训,安排得紧张、扎实,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抓“突击周”,重点是提高每个人技术上的薄弱环节。抓跑动进攻,是实现新的突破的重要一环。

一天晚上,袁伟民特意安排三个手快脚快的姑娘张蓉芳、梁艳、李延军谈跑动进攻的体会。

“首席发言人”是张蓉芳。这个身高仅有1.74米的主攻手,能够在高个如林的排坛立足,并赢得“怪球手”的美誉,靠的是手快、脚快和细腻、娴熟的技巧。艺高人胆大。凭着这一手绝技,她接受了高大对手一次又一次挑战。你要钻我个子矮的空子,我就发挥灵活多变的特长,在难题前突破,在夹缝中生存。

在联邦德国的两次邀请赛上,张蓉芳发现美国队有意把大个子换到她的面前,以为攻、拦两利。她哪肯吃这个亏,你靠高度,我靠技术,靠正确的判断。她选择最佳时机起跳,注意拦网手法,不让你突破;你像门板一样挡在我的面前,我加强跑动,增加进攻点,声东击西,甚至从4号位大跑动到2号位,搞得你眼花缭乱。同时提高平打、打手出界的命中率。

毛毛靠跑动进攻给自己开辟了一条新路。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三连冠’!”在几年前,中国女排手捧第二个世界冠军的金杯,从大洋彼岸的秘鲁归来时,袁伟民说。

而此时,马上就是要实现“三连冠”的目的了,女排队员们和教练员们都开始整装以待。 jxS1U0R2QxOM4sGcYFWeHjS3RSY/YBiDHajWV1aot8C06cTuUobrXCHptOeqFDm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