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高超的建筑才能

与蝉同样名扬天下的蟋蟀,居住在草地里,它们是少数几种模范式昆虫中的一员,表现是相当不错的。

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的特殊以及它出色的歌唱才华,不论是哪一项都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一位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蟋蟀只淡淡地进行了简单的评说,仿佛对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并不十分重视和了解。

关于蟋蟀的寓言故事,法国寓言作家也曾经写过,但这些故事既缺真实性,也没有什么含蓄的幽默可言。而且,这位寓言作家在这个蟋蟀的故事中写道:

蟋蟀并不满意,在叹息它自己的命运!事实可以证明,这个观点显而易见是错误的。

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曾经亲自研究过蟋蟀,观察过它们的生活情况,哪怕观察与研究仅仅限于表面上的,都会感觉到蟋蟀对于自己的住所,以及它们天生的歌唱才能,是非常满意而又愉快的。因为仅仅这两点所给它们带来的名气已经足以让它们感到庆幸了。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处,他承认了蟋蟀的这种满足感。他写道:“我的舒适的小家庭,是个快乐的地方,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像我一样隐居在这里面吧!”

我的一位朋友也作过关蟋蟀的诗,给了我另一种感觉。我觉得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充分地表现出蟋蟀对于生活的无比热爱。下面就是我的朋友写的这首诗:

曾经有个故事是讲述动物的,

一只可怜的蟋蟀跑出来,

倚在它的门边,

在金黄色的阳光下取暖。

一只趾高气扬的蝴蝶儿从头顶飞过。

她蓝色的半月形的花纹飞舞着,

后面拖着那骄傲的尾巴,

半月形的蓝色花纹,

轻轻快快地排成长列,

深黄的星点与黑色的长带上下翻飞。

骄傲的飞行者轻轻地拂过,

隐士说道:飞走吧!

用整天的时间到你们的花里去徘徊吧!

不论菊花白、玫瑰红,

都与我低凹的家庭无法相比。

突然,

一阵风暴袭来,

雨水擒住了飞行者,

她的破碎的丝绒衣服上溅上了片片污点,

她的翅膀被涂满了烂泥。

蟋蟀藏匿着,

雨水对它毫无办法,

它冷静地眼睛观察着外面的世界,

阵阵悠扬的歌声传向远方。

风暴的威严与它毫不相关,

狂风暴雨从它的身边无碍地走过。

远离这世界吧!

对它的快乐与繁华不要过分享受,

一个低凹的家庭,

安逸而宁静,

至少可以让你度过无忧无虑的时光。

读过这首诗,我们可以认识一下可爱的蟋蟀了。

在蟋蟀住宅的门口,我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触须在不停地卷动,以便使它们的身体的前面能够凉快一些,后面能更加暖和一些。它们对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一点也不嫉妒。相反的,蟋蟀反倒有些对它们有些怜惜之情。

它们的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的人,能体会到有家的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时,都会流露出一样的怜悯之情。

蟋蟀从不悲观,也从不向人倾诉苦衷,它一向是很乐观的、很积极向上的,它对于自己拥有的房屋,以及它的那把简单的小提琴,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意。从某种意义上,说蟋蟀是个地道正宗的哲学家一点也不过分。它似乎清楚地懂得世间万事的虚无缥缈,并且对盲目地、疯狂地追求快乐的人的扰乱能够很巧妙地躲避开。

无论怎样,这样来描写我们的蟋蟀,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仍然需要一些文字说明,以便将蟋蟀的优点公之于众。自从那个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忽略了它们以后,蟋蟀已经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等待着人们对它加以描述,加以介绍,加以重视。

我是一个自然学者,对我而言前面提到的两篇寓言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乃是蟋蟀的巢穴巢,教训便建筑这在上面。

寓言作家在诗中提及了蟋蟀舒适而隐藏的家,而拉封丹,不同程度地赞美了在他看来低下而隐蔽的蟋蟀的家。所以,从这一点讲,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毫无疑问,就是蟋蟀的住宅。它的住宅,甚至吸引了诗人的目光来观察它们,尽管真正存在的事物往往被他们忽略。

的确,蟋蟀在建造巢穴以及家庭方面,都算是超群出众的。在不同种类的昆虫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自己固定的家庭,这也算是它辛苦工作的一种报酬吧!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将身体暂时躲避在一个临时隐蔽的地方,度过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因此,它们的隐蔽场所得来的方便,在放弃它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可惜之情。

然而,这些昆虫有时也会制造出一些东西,令人感到十分惊奇,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作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还有一些昆虫,它们长期埋伏一个隐蔽的地点等待着时机,以捕获自己等待已久的猎物。

例如,虎甲虫常常挖掘出一个垂直的洞,然后,将洞口用它自己平坦的、青铜颜色的小脑袋,塞得严严实实,如果一旦有其他种类的昆虫涉足到这个具有迷惑性的、诱捕它们的大门上时,那么,虎甲虫就会立刻掀开大门的一面,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美食。于是,这位很不走运的过客,就这样落入了虎甲虫精心伪装的陷阱里,踪影全无了。

还有一种叫蚁狮的小昆虫。它会在沙子上面做成一个倾斜的隧道,牺牲在这里的大多是蚂蚁。蚂蚁一旦误入歧途,便会从这个斜坡上不由自主地滑下去,然后,马上就会被一阵乱石击死。这条隧道中守候猎物的猎者就是把颈部做成石弩的蚁狮。

但是,上面提到的避难所或是陷阱,都只不过是一种临时性的,实在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昆虫住在自己经过辛辛苦苦的劳作构造的家中,无论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春天,或者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冬令时节,都会产生无比的依赖,不想迁移到其他的任何地方去居住。

这样一个真正的居住之所,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安全、舒适,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的,而并不是像前面所提及的那样,是为了狩猎而临时建造的家,或是所谓的“育儿院”之类的延期行为。那么,只有蟋蟀的家是为了安全和温馨而建造的了。在一些有阳光的草坡上,隐居者蟋蟀就是这里的所有者。

正当其他的或许正在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是卧在露天地里,或许是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的昆虫,正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而烦恼时,蟋蟀却成了大自然中的一个拥有固定居所的优越居民。由此可见,它的远见卓识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想建筑一个稳固而隐蔽的住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不过,现在对于蟋蟀、兔子,最后是人类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在我的住地附近,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的,而且这些洞穴很粗糙,似乎没有被修整过。

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兔子的洞穴要比它们的更讲究一些。如果兔子找不到任何天然的洞穴可以居住,以便躲避外界所有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自己动手挖掘了。

然而,蟋蟀才是它们中最聪明的一个。在选择住所时,它常常轻视那些偶然碰到的以天然的隐蔽场所为家的昆虫。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理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注重对排水条件的选择,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凡是这样的地方,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

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而成的洞穴,因为,这些洞对它来说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不够整齐,也十分草率,根本没有安全可言。有时,其他条件也很差。总之,这种洞不是首选对象。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直至卧室直至每一个角落,无一例外。

至今为止,除人类外,我还未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高于并超过蟋蟀。即便是人类,在混合沙石与灰泥使之凝固,以及用黏土涂抹墙壁的方法尚未发明之前,也不过是以岩洞为隐蔽场所,和野兽进行战斗,和大自然进行搏击。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种非常特殊的本能,大自然单单赐给一个小小的昆虫呢?最为低下的动物,却可以居住得非常完美和舒适。蟋蟀拥有自己的一个家,有很多优点根本没有被文明的人类所知晓:它的家是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它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同时,在属于它自己的家的附近地区,谁都不可能作为它的邻居,永久地居住下来。除了我们人类以外,其他动物都无法与蟋蟀相比。

人们对这种有高超的建筑技术的小动物产生了不解和迷惑,它怎么会拥有这样的才能呢?难道说大自然偏向它们,赐予了它们某种特别的工具吗?当然不是。因为蟋蟀并不是掘凿技术方面的一流专家。实际上,人们也仅仅是因为看到蟋蟀工作时的工具非常柔弱,所以,人们才对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而感到惊奇。

蟋蟀之所以有稳固的住宅,是不是因为蟋蟀的皮肤过于柔嫩,经不起风雨的考验?当然不是。因为,在它的同类兄弟姐妹中,也有和它一样,有柔美的、感觉十分灵敏的皮肤,但是,即使在露天底下待着,或暴露于大自然之中,它们也无所畏惧。

那么,蟋蟀高超的建筑才能与它的身体结构有关吗?它到底有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的特殊器官呢?答案又是否定的。

在我住所的附近地区,有3种不同的蟋蟀和谐地生活着。这3种蟋蟀,无论是外表、颜色,还是身体的构造,与一般常见的蟋蟀没有什么不同。

在开始时,刚一看到它们,经常就把它们当成田野中的蟋蟀。然而,就是这些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同类,竟然没有一个能够为自己建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所。

其中,有一只蟋蟀看上去很特别,因为它身上长有斑点,它只是把家安置在潮湿地方的草堆里边;还有一只十分孤独的蟋蟀,它自个儿在园丁们翻土时弄起的土块上,寂寞地跳来跳去,与流浪汉没什么两样;而更有甚者,如波尔多蟋蟀,甚至毫无顾忌、毫不恐惧地闯到了我们的屋子里来,真是不请自来的客人,不顾主人的意愿。从8月份至9月份,在那些既昏暗又特别寒冷的角落里,时常可以听到它的歌声,找到它的行踪。

现在看来,现在再提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那些问题,已经毫无意义可言了。因为那些问题的答案无一是肯定的。蟋蟀自然形成的本能,从来也不为我们提供有关答案的原因所在。

我们绝对不会从蟋蟀的体态、身体结构,或是工作时所利用的工具上找到答案,并且解释那些答案,长在昆虫身上的所有的东西,都不能提供给我们一些满意的解释与答案,或者是能够让我们知晓一些原因,它们对我们一点帮助都没有。在这四种相互类似的蟋蟀中,只有一种能够挖掘洞穴。于是,我们可以得知,蟋蟀本能的由来,还是一个谜。

谁会不了解蟋蟀的家?哪一个人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没有到过这位隐士的房屋之前去观察过呢?无论你的脚步多么轻,动作多么小心,这个小小的动物总能发觉,总能感觉到你的来访。然后,它立刻警觉起来,并且有所反映,马上躲到更加隐蔽的地方去。而当你接近这些动物的定居地时,这座空空的住宅会令你大失所望的。

凡有过捉蟋蟀经历的人,都会知道如何把这些隐匿者从躲藏处诱惑出来。你可以拿起一根草,伸进蟋蟀的洞穴,并且轻轻地转动几下。这样一来,小蟋蟀肯定会认为地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

这只蟋蟀被激怒了,它将从后面的房间跑上来。然后,停留在过道中迟疑着,同时,鼓动着它的细细的触须认真而警觉地打探着外面的一切动静。然后,它就从它的洞穴中出来,来到有亮光的地方。只要这个小东西一跑到外面来,便是自投罗网,很容易就会被人捉到。

因为,前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已经把我们这只可怜的小动物弄得糊涂了,它简单的头脑无法进行更复杂的判断,毕竟它的智力水平还很低下。假如这一次,小蟋蟀逃脱掉了,那么,它将会很疑虑、很机警,时刻提高它的警惕性,不肯再轻易地冒险,把自己暴露在大自然中。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选择其他的应付手段了。比如,你可以拿一杯水,注入蟋蟀的洞穴,它会被水冲出来。

这时,孩童时代的记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真是一段令人怀念和羡慕的记忆。那时,我们常常跑到草地里去,到处捉拿蟋蟀这种昆虫。捉到以后,就把它们带回家里,放在笼子里,采来一些新鲜的莴苣叶子给它们当晚餐。这真是一种莫大的童趣啊!

现在,我还要继续谈我这里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它们,我到处搜寻着它们的巢穴。孩童时代发生的事情,就仿佛发生在昨天。我的另一个同伴名叫汤姆,可以说,他在利用巢穴方面是个不折不扣的专家,在很长时间地实施他的战略战术之后,忽然,他十分激动而兴奋地叫起来,看来他已经捉住一只蟋蟀了。

我听到汤姆的话非常兴奋,我跑过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袋子,说:“我的小战俘,你快快跳进去吧,你可以在袋子里面安心居住。里面有充足的饮食。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你可一定不要让我们失望啊!你一定要赶快告诉我们一些事情,一些我们渴望知道而且正在苦苦寻觅的答案。而这些事情中,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参观一下你的家。” T9sia22ea0qBRrNGO0NayCPX1XTrtZiLpKQv6rPpS4oSYMz/Zhl34DtibZoC43z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