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 读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1866年1月29日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通过会考取得了中学教师终身职位的资格。其后入罗马法国考古学校当研究生。

罗曼·罗兰归国后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巴黎大学讲授艺术史,并从事文艺创作。这时期他写了7个剧本,以历史上的英雄事件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对抗陈腐的戏剧艺术。

20世纪初,罗曼·罗兰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罗曼·罗兰凭此书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名人传》里的三个人,虽然一个是德国的音乐家,一个是意大利的雕塑家、画家、诗人,另一个是俄国的作家。各自处于不同的领域,但他们都是伟大的天才,在人生忧患困顿的征途上,为寻求真理和正义,为创造能表现真、善、美的不朽杰作,献出了毕生精力。

他们坚信只要自己的灵魂能够坚忍果敢,不因悲苦与劫难而一味地沉沦,那么就定能冲破肉身的束缚,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名人传》创作于20世纪前期,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在这三部传记中,罗曼·罗兰没有拘泥于对传主的生平做琐屑的考证,也没有一般性地追溯他们的创作历程,而是紧紧把握住这三位拥有各自领域的艺术家的共同之处,着力刻画了他们为追求真善美而长期忍受苦难的心路历程。

罗曼·罗兰称这三位艺术家为“英雄”,以感人肺腑的笔墨,写出了他们与命运抗争的崇高勇气和担荷全人类苦难的伟大情怀,可以说是为我们谱写了另一阕“英雄交响曲”。

20世纪初,在物质利益决定一切,欺小凌弱和暴力成为国际秩序的时代,需要的是高贵的精神,甘愿自我牺牲、以痛苦为人类献祭的榜样。

罗曼·罗兰把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希望寄托在“英雄”人物的身上,他要为他心中理想的精神巨子立传,让人们“呼吸到英雄的气息”,为我们的精神世界创造光辉夺目的太阳。

罗曼·罗兰制订了详细的创作计划,并先后写成《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等“名人传记”。当时社会萎靡之风逐渐蔓延,罗兰作为一个作家,深感羞愧。他觉得应该唤醒世人,便写出了《名人传》。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成为现代的英雄史诗,并告诉人们:在一个物质生活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时代,在一个人们躲避崇高、告别崇高而自甘平庸的社会里,这些巨人的生涯就像一面明镜,使我们的卑劣与渺小纤毫毕现。我们宁愿去赞美他们的作品而不愿去感受他们人格的伟大。

罗曼·罗兰说:“伟大的心魂有如崇山峻岭,我不说普通的人类都能在高峰上生存。但一年一度他们应上去顶礼。在那里,他们可以变换一下肺中的呼吸,与脉管中的血流。在那里,他们将感到更迫近永恒。以后,他们再回到人生的广原,心中充满了日常战斗的勇气”。对于我们的时代,这实在是金石之言。

作品极富感召力的语言让读者怦然心动,在于作者喜爱在客观叙述三位名人生平活动之前或结束之后进行评论与赞美。

这些抒情性的评论、赞美,一方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因为紧接着前面客观叙述的自然生发,有助于读者进一步理解人物,并增加了传记本身的情感强度。

罗曼·罗兰在作品中大量地引用了传主的书信、日记、诗文等第一手的资料,让过去的人物通过他们自己最真实的书写活动来向人们表露心迹,这显然比合理的想象、杜撰更有可信度。

罗兰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强调欧洲各民族都是伟大的民族,他们之间情同手足。每个民族的顽强战士的抗争及其放射出来的巨大能量足以令全世界都为之骄傲,因此成了全世界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名人传》每个传记在结构上是紧凑的,在总体结构上是有一种有机联系的整体性。 thVfLZm5IpsxJWnotLWuMePjgdJSl1fCR8OsbmWlUSAE7rSkkNDAxDG6EUU1i9U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