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 读

《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1783—1842),本名叫亨利·贝尔,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司汤达1783年1月23日出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尔市。父亲是一个资产者,却拥护王权与教会,头脑里充满了贵族的观念。司汤达少年时期经常住在外祖父家,在那里阅读了大量的世界名作。

司汤达的童年,是在法国大革命的急风暴雨中度过的。他曾跟随拿破仑的大军转战欧洲。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成为作者创作的背景。

他的一生还不到60年,而且他在文学上起步很晚,30多岁才开始发表作品。然而,他却给人类留下了巨大的精神遗产:数部长篇,数十个短篇或故事,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在司汤达的墓志铭上写着:活过、爱过、写过。

于连是韦里埃小城一个木匠的儿子。

他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希望借助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去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是于连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出于对市长的报复心理和试练自己胆量的冒险心态,于连和市长

夫人之间产生了暧昧关系。事情败露后,于连进入贝桑松神学院既而又随比拉尔院长来到巴黎,成为德·拉莫尔侯爵的秘书,由于自己的聪明和个性,他不仅受到了侯爵赏识而且赢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

于连和侯爵小姐二人秘密结婚,侯爵对这门婚事虽然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于连也因此得到了骑士称号、中尉军衔和20600法郎年收入的庄园。好景不长,正当于连踌躇满志之际,他却又陷入了贵族阶级和教会所设下的圈套,最后,激愤之下行刺从中作梗的市长夫人,终被送上断头台,成为统治阶级阴谋的牺牲品。

《红与黑》正如副标题“1830年纪事”,是一部描写法国七月革命前夕,统治者剧烈交替的变动年代中,一位平民青年于连个人野心发展膨胀直至最终破灭的悲剧。

书中每一个人物都具备令人难忘的鲜明个性,掩卷后仍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而事实上,《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

小说以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灵空间,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于连深层意识的活动,并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是一首“灵魂的哲学与诗”。

作品中的“红”代表了充满英雄业绩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特别是拿破仑帝国;“黑”代表了教会恶势力猖獗的复辟时期,作品对社会的种种罪恶进行了全面的批判。

《红与黑》是司汤达的代表作,自1830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特别为年轻人所喜爱。

《红与黑》中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

于连是19世纪欧洲文学中一系列反叛资本主义社会的英雄人物的“始祖”。

《红与黑》以于连的一生为主线,细致地描绘了这个人物,同时向我们展示了法国大革命时期不同人物不同阶层的心理、生活。

《红与黑》是灵魂的哲学诗,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红与黑》所描写的是现实题材,写的是正在进行着的生活。

故事从1825年前后开始,在七月革命前夕终止。直至最后完稿时,司汤达还在不断补入新出现的事物,以增强它的现实感。可见立足现实生活,表现现实社会是小说的一大特点。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塑造了于连,可是更塑造的了于连背后的时代。在上层社会中,人人都重视荣誉,过着奢侈的颓废的生活,青年们都缺乏勇气。社会的各种党派都在积极而又秘密的活动着。

司汤达在创作的时候使用了超出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心理深度的挖掘。

用深刻细腻的笔调充分展示了主人公心灵空间,并且广泛运用了独白和自由联想等多种艺术手法挖掘出了主人公于连内心深处的活动。 2QwEcklXTQ24FkPVc5XuncGyQ2IGXd34qPfVn5uvkd0NBAylAOySxK+DF4zMLrJ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