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9月23日,在全国绿化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召开之际,江泽民、李鹏在致这一次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工作会议的信中,提出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思想。
信的内容如下:
值此全国防沙治沙工程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之际,谨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防沙治沙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科研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新中国成立以后,沙区广大干部群众和林业、水利等战线的科技工作者,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与沙漠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为有效地遏制土地沙漠化的扩大、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目前,我国防沙治沙工作已进入一个讲规模、求效益、大发展的新时期,任务更为紧迫和繁重。防沙治沙是一项造福当代、荫及子孙的社会公益事业,涉及多部门、多行业、多学科。
党中央、国务院希望沙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感,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扎实工作,为民造福,为国建功。
希望沙区广大干部群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精神,为开创我国防沙治沙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绿化,特别是西部地区的绿化工作,继承和发展了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高度重视和加强生态环境工作,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
江泽民、李鹏在致全国绿化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的信中,提出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思想,就是一次生动地体现。
1994年4月2日,江泽民来到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参加义务植树,并参观了圆明园纪念馆。
在此期间,江泽民提出要提高全体公民植树的自觉性。他说:
植树造林,是造福今人和子孙后代的一件大事,要加强宣传,提高全体公民植树的自觉性。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13%,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同世界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要锲而不舍地搞下去。
1995年3月12日清明节这天,李鹏为全民义务植树15周年题词:
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1995年4月1日,江泽民前往北京潮白河畔参加义务植树。在植树过程中,江泽民同新闻记者以及顺义县委负责人说道:
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生态环境,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也是造福千秋万代的事业。植树造林具有保护环境,保持水土,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我最近从江西、湖南考察回来,看到广大干部群众十分重视造林绿化,这是令人高兴和鼓舞的。植树造林关键要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长期不懈地抓下去,形成风气。绿化祖国要靠一代代人的努力。今天,这些接班人也来了。植树造林的教育要从少年儿童抓起。
李瑞环在北京郊区参加义务植树时也说:
造林绿化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各种丰富的食品资源。我国山地众多,发展林业的潜力非常大,应该充分利用起来。植树造林要祖祖辈辈坚持下去,切切实实地干。
对于西部地区的绿化,中央领导尤其重视。
1997年8月5日,江泽民在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批示:
看了这个调查报告,感到很高兴。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和经验是好的。
……
历史遗留下来的这种恶劣的生态环境,要靠我们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齐心协力地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去加以根本的改观。经过一代一代人长期地、持续地奋斗,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1997年8月12日,李鹏在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关于陕北地区治理水土流失,建设生态农业的调查报告》上批示:
调查报告已看过,陕北水土保持经验值得重视。
小浪底有较大的水库容,它的建成为我们开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建议,根据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大抓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建设生态农业”,“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指示精神,请您组织有关部门,提出一个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工程规划,争取15年初见成效,30年大见成效,为根治黄河做出应有的贡献。
上次谈到的小浪底水库建成后,下游河道整治和堤防加固工程也一并考虑进去。《规划》制定出来,报党中央、国务院审批。
在这里,以江泽民为首的中央领导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再造秀美山川”动员令。
1998年4月16日,江泽民在重庆市考察时,对于绿化建设说道:
长江上游,包括三峡库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不仅对三峡工程构成严重威胁,危害当地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而且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整体生态环境质量的一大忧患。对此,必须有紧迫感。要把大搞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加快长江上中游的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抓紧抓好。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实施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早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就把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式纳入“九五”和2010年中长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求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重要战略地位,大力推进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之后,党的“十五大”报告又进行了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跨世纪发展的战略抉择,要求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建设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江泽民多次提醒全党:
千万要注意,在加快发展中绝不能以浪费资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
发展既要看经济增长指标,又要看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经济建设必须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后来,江泽民在西安主持召开的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又强调:
由于千百年来多少次战乱、多少次自然灾害和各种人为的原因,西部地区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特别是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荒漠化年复一年地加剧,并不断向东推进。改善生态环境,是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如果不从现在做起,努力使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的改善,在西部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会落空,而且我们整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条件也将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威胁。
中央领导集体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退耕还林,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和实施的一项国家级重点生态工程。
国务院在深化并抓好六项林业重大工程基础上,于1999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退耕还林试点工作。
1999年6月28日,江泽民在看了中央电视台对贵州省台江县乱砍滥伐天然林事件的报道后,对贵州省委负责人作了指示。
江泽民说:
禁止采伐天然林,保护生态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任何地方、任何人都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台江县发生滥伐天然林的地方虽然是边远山区,但记者能去,我们的干部为什么不能去呢?我看还是要教育我们的干部,深入群众,做好工作,不能高高在上。要加强对干部群众保护森林和生态环境的法制教育。对台江县发生的乱砍滥伐天然林事件必须依法严肃查处。处理结果要报告中央。
2000年1月22日,朱镕基在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上,再一次强调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朱镕基说:
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目前粮食供应充裕的有利条件,坚决实行“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加快恢复林草植被和生态环境建设。这项措施是贯彻中央关于植树造林、绿化荒漠和荒山荒地方针的具体化,也是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好办法。坡耕地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退耕还林、还草。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过去多年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防治沙漠化、“三北”防护林等,这些方面都要坚持做好。1999年我先后到四川阿坝、甘肃定西等地,亲眼看到,经过几年或10多年的努力,退耕还林、封山绿化收到明显成效,更增强了信心。我们要矢志不移、坚持不懈地把这个利在当代、惠及子孙的大事办好。
2000年4月1日,江泽民前往北京中华世纪坛,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在植树时,江泽民再次提到西部环境问题。
江泽民说: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绿化意识,也美化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西部大开发首先要改善环境,加强生态建设,植树种草的工作要抓紧抓好。
2000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
之后,国务院相继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和《退耕还林条例》。
此后,为深入推进这项浩大工程,国务院站在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全局高度,于2007年8月再次出台了《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
实践证明,这项工程对全面整治绿化国土、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对全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增强生态环境意识、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保护生态环境资源、确立生态文明行为等,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不仅进一步重申和强调,而且还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
江泽民又提出了一些著名的重要论断,如:
破坏资源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资源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环境意识和环境质量如何,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