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秋冬,华东水电局为兴建新安江水电站在人事上开始进行调整。华东局组织部先后从江苏省调来刘桂、从福建省调来郭林到华东水电局任副局长。
此时,黄坛口工程处刘绍文处长赴苏联实习,为加强黄坛口工程处领导并为新安江工程培训干部,郭林兼任处长;另抽出4名处长并一般干部,由郭林带队一并到黄坛口,按专业分工实习并帮助工作。
早在建国前,徐洽时等工程技术人员对开发新安江水能资源就曾做过勘察和初步研究。建国初,黄坛口水电站建设的同时,成立了新安江勘测处,以东铜官镇为基地,对罗桐埠、铜官坝址做了大量勘测工作,以此资料选定了铜官坝址和高坝方案。
新安江工程大,淹没大,移民也多。电站兴建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得到华东局和浙江省的大力支持。
燃料工业部征得华东局、上海市的同意做出决定,成立上海水电勘设院。勘设院以华东水电局为基础,水电总局从北京、古田抽调技术领导和大批设计骨干,华东水利部及上海市有关部门调援了各专业工程师。
黄坛口工程处是新安江水电站兴建的基础力量。
1954年,因左坝头发现严重地质问题,需补做勘探设计,工程被迫停工。除留守、维护、勘探人员外,其余全部施工队伍,奉总局令由郭林带队调援上犹江水电站。大家随同前往。
后又决定郭林、刘坚留下,几位干部又回到华东水电局原工作岗位。
1955年,上海院组建,同时也开始了新安江工程局的筹建工作。由于钱振东是人事处长,参与了上海院的组建,从事来人接待、人事关系的办理,及向华东局、上海市委组织部请示联系技术干部的调援工作。
此后不久,新安江工程局局长王醒正式告诉钱振东,决定抽他参加新安江工程局筹建工作,并说将来到工地改做施工工作,可打前站进行施工准备。
钱振东听到能参加新安江大电站的建设,如同当年初上战场,既激动,又认真,坚决执行命令,他愉快地接受了领导的决定。
1956年秋,钱振东奉王醒的指示,与翁世俭工程师去北京向总局请调技术干部和施工队伍。因为有打前站的前言,虽然钱振东当时是人事处长,为建设新安江要队伍、争干部,但他内心想得更多的,是要到技术干部,组织队伍下工地、搞施工,完成建设任务。
因此,钱振东下定决心:请调任务不落实不完成,不走,不回。翁世俭作钱振东的参谋。到总局后,他们找干部处、劳资处、工程处,反复汇报,不厌其烦地催促解决。
由于拖了很长时间没有结果,他们就直闯辕门,向李锐局长写报告,请召见,终于获准接见。
钱振东尚未详说情况,李锐就说:“好了,不要多说了!工程大,我知道;技术要求高,我懂得;需要工程师、施工队伍,我理解。”
接着李锐又说:“不解决你赖着不走,总局决定,多给你们大学生,并决定将官厅工程处、丰满土建队全部调新安江。总局出介绍信,你们要亲自跑,多宣传,做好动员工作,要关心人家,团结人家,重用人家,家属要带去,安排好。好了,走吧!”
钱振东和翁世俭两人高兴退出。为新安江要队伍争干部,在总局赖了一个多月,总算成功,他们都在高兴中颇感洋洋得意,觉得就得这样钉着干。
他们先到官厅,后去长春东北水电局,再转丰满。所到之处,都得到当地领导的关心、重视及热情接待,都表示服从调动,高兴参加新安江大电站建设。
随后召开座谈会,钱振东汇报介绍情况,欢迎以老队伍为骨干,充实扩大加强,建设新安江;并说浙江气候好,物价低,工资待遇不降低,随工家属全部带去,还要建职工小学,使子弟能够上学。
随后,工程局与该处队领导商定,先派先遣组,了解情况,商讨干部使用、队伍调配、接受任务,以及安家等事宜,随后组织队伍尽快转移,早进点,早开工,以加快工程施工。
双方同时商定,家属全去,但要晚走,等住房建好,再搬迁,以利安家和生活安排。
完成了请调任务,钱振东和翁世俭回到上海向领导汇报了两支队伍的干部、工人情况,传达了李锐局长的指示。
1956年8月,为招收民工早开工,同时为迎接官厅、丰满队伍的到来,钱振东、翁世俭和全国富等人又急急忙忙到新安江西铜官镇安家,宣告开挖工区成立,招收民工组建队伍,开始了施工区道路的施工。
1956年底到1957年初,官厅工程处全建制1000多名职工,丰满土建队700多人,先后到达新安江。
1957年秋冬,黄坛口支援上犹江的队伍也陆续调回新安江。
于是以3支老队伍为骨干,与省里抽调来的党政干部和竹、木、瓦、石等技术工人以及大批民工,经调配充实,扩大、加强,组成了新安江工程局各工区、厂、站的施工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