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承前启后的六朝四大家

六朝时期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也是继战国时期之后的又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魏晋时期发展了汉代末期的察举制度而形成曹魏九品官人制,进一步确立了士族制度的特权,同时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和艺术的发展。

曹不兴佛画

一些文人士子为摆脱礼法束缚,追求个性解放,寄情山水成为他们追求个性、怡养性情的重要方式,因而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著名的书画家。

魏晋六朝时期的绘画,承前启后,继承和发扬了汉代绘画艺术,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面貌,出现了专业画家,改变了汉代粗犷、繁复的风格,向着精巧秀润的方向发展。

顾恺之画作《洛神赋图》局部

绘画创作呈现在六朝时期繁荣的景象,一时人才辈出。如东吴时期曹不兴是有记载的第一位画家,继他之后,如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在画史上均有突出地位和重大影响,画家之间往往还有一定的师承关系。后人把东吴曹不兴、东晋顾恺之、南朝宋陆探微和南朝梁张僧繇并称为“六朝四大家”。

曹不兴,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画家,他善画龙、虎、马、人物等,冠绝当时。他与当时善相的菰城郑妪、善候风气的吴范、善算的赵达、善弈的严武、善占梦的宋寿、善书的皇象、懂天文的刘敦八人,号称东吴“八绝”。

曹不兴 又名弗兴,三国时期画家。我国最早的佛像画家,被称为“佛画之祖”。史界将他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代表作品《龙头样》《青豀侧坐赤龙盘龙图》《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在隋代时还藏于宫内,但传至唐代后均已遗失。

曹不兴虽然没有画迹流传,也没有留下有关言论和著述,但他却是古代绘画发展关键时期的重要人物。他所画的人物,其衣纹线条皴绉紧紧贴在身上,就像刚从水里出来的一样,所以人们对他的这种画风,称为“曹衣出水”。

241年,印度高僧康僧会初到建业,在“设象行道”时,曹不兴有机会看到这些传自“西国”的佛画,因此作了摹写,成为古代较早摹写“西国”佛画的画家,因而有“画佛之祖”的称誉。

曹不兴画的佛像,用笔迅疾,顷刻之间完成一幅结构极为复杂的作品,而头部手足,胸臆肩背均不失尺度,十分协调,充分说明他作画技巧的熟练与高超。

曹不兴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画家渐渐多了起来。曹不兴的画风为卫协所师承,再传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不仅佛像画绵延不绝,风行百代,而且人物画也精益求精,蔚成大观。

顾恺之为曹不兴的再传弟子,也是六朝时期唯一有画迹传世的画家。他精通诗文、书法、音乐,而对绘画最为擅长,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

他的绘画理论是以“以形写形”及“迂想妙得”为核心的“传神论”,对古代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传世作品《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均是后人摹本,画论著作有《魏晋胜流赞》《论画》《画云台山记》。

书法 文中特指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艺术。书法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从甲骨文开始,便形成了书法艺术,所以书法也代表了我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顾恺之所作人物画,一反汉魏古拙之风,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之妙,而其关键在于眼珠中。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他善于用睿智的眼光来审察题材和人物性格,加以提炼,因而他的画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耐人寻味。

顾恺之曾在画裴楷的肖像时,颊上加了三毫,借助于细节来加强肖像的神态。他也曾故意把谢鲲画在岩石中间,企图用环境来烘托人物的性格。强调传神和突出人物性格,这是顾恺之人物画杰出之处,也是他取得如此绘画成就的主要原因所在。

顾恺之画作《洛神赋图》局部

顾恺之作品《女史箴图》局部

在运笔上,顾恺之善于用紧劲连绵、循环不断的笔法,使衣服线条流畅而飘举,优美生动。他与陆探微、张僧繇被推为“六朝三杰”。他还善绘风景,他所画的树木、山峦,布景有致,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于山,充满艺术魅力。他晚年笔法如春蚕吐丝,似拙胜巧,敷以浓色,微加点缀,便神气飘然,饶有浪漫色彩。

《洛神赋图》是以曹魏大诗人曹植的著名诗篇《洛神赋》为题材创作的巨幅绢本着色画卷。曹植是曹操的次子。曹植和他的哥哥曹丕跟着曹操大破袁绍的时候,得到甄氏女子,曹植喜爱甄氏,曹操却把甄氏许配给了曹丕。

一次曹植到京城朝见,得知甄氏已抑郁而死,心里非常难过。当他在归途中经过洛水时,更激起了他对甄氏的怀念之情。追想宋玉所讲的神女故事,遂作了叙事赋一篇,名《感甄赋》,以后被魏明帝改名为《洛神赋》。顾恺之就以此赋为题材,画成《洛神赋图》。

顾恺之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很有成就,他留下来的论著有《论画》《画云台山记》等。他主张作画要形神兼备,他提出的“传神论”成为古代绘画的基本理论之一。

根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的作品有70多件,他画过历史故事、神佛、人物、飞禽走兽、山水等题材。

陆探微是南朝宋吴时期人。明帝时常侍从左右,善画人物故事。陆探微兼善山水草木,在绘画上有所创新。他曾研究王献之“一笔书”创作了笔画,连绵不断,这大多反映在肖像画上。

由楚辞衍化而来,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以颂美和讽喻为目的的一种有韵文体。它多用铺陈叙事的手法。赋必须押韵,这是赋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主要特征。赋起于战国时期,盛于两汉时期。

陆探微是史上最受亲宠的宫廷画家,多为帝王权贵、功臣、宠姬画肖像,有《宋孝武像》《宋明帝像》等。《历代名画记》著录数十幅,《宣和画谱》尚有10幅,可惜的是,后来一幅不传,摹本也不见。

张僧繇,梁武帝时期的名画家,江苏苏州人。擅写真,也善于画龙、鹰、花卉、山水等。擅长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他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据说张僧繇画的龙非常神妙。

顾恺之作品《女史箴图》局部

《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局部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4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3天时间就画好了。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

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的是4条龙全都没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的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睛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睛,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觉得很荒唐,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张僧繇当着众人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已不知去向。

张僧繇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他改变了顾恺之和陆探微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他吸收了天竺等外来艺术之长处,在我国画中首先采用凹凸晕染法,画出的人物像和佛像栩栩如生,传神逼真。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画法,全用色彩画。

梁以后,张僧繇的风格成为200多年间的主流画风。张僧繇的作品有《二十八宿神形图》《梠武帝像》《汉武射蛟图》《吴王栠武图》《行道天王图》《清谿宫氠怪图》《摩纳仙人图》等,分别著录于《宣和画谱》《历代名画记》《贞观公私画史》。传世作品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阅读链接

顾恺之十分迷信“蝉翳叶”。民间流传蝉躲藏的地方,有一片叶子盖着,因此鸟雀都看不见它,而这片树叶就叫“蝉翳叶”,如果人以“蝉翳叶”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

一天桓玄送给顾恺之一片柳树叶子,说是“蝉翳叶”。顾恺之像小孩子一样非常高兴地用柳叶挡住自己,问桓玄是否看得见他。

桓玄故意对他撒尿,而他以为这是桓玄没看见他,才将小便撒在他身上的,于是将这片柳叶珍藏起来。 b56TuRxLaEXU0qbmtwbGC3IjR84VeLtt7HS05Yp6KtMw+qtGwg2F6KMIcA6H9xv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