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就是围绕一个话题,运用联想、想象、辩证、批判、发散、聚敛等多种思维方法,运用记叙、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出来的文章。在这个过程中,体现对这个话题的认识或观照。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令人耳目一新,别具一格的文章呢?除了平时要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广泛阅读积累、勤于思考练笔外,还要掌握一些关键的写作技巧。如:
标题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和灵魂。在话题作文中,命题具有开放性,一般是围绕话题自拟标题。在这里我们只需对近两年成功的中考作文标题稍加分析,便可看到其超人的魅力。这些标题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借鉴引用式,如《尊重是金》《常回家看看》《不要忘却孩子的尊严》《关心,宛如平常一段歌》等;二类是修辞口语式,如《父爱如琥珀》《我发现人生如棋》《我们最需要什么》《妈妈,请您原谅》等;三是悬念奇语式,如《不要理解》《与孤独结为兄弟》《我发现他们都很虚伪》等。这些作文标题的“韵味”集中体现在角度新颖和意蕴含蓄、清新明朗上。
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窗口,那么立意便是窗口内不可缺少的风景。怎样使那些风景更美更新?首先,我们要把握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从新鲜的现实生活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新矛盾。然后找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如何才能确立富于启发意味的新立意呢?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1)运用求异思维
运用求异思维,反向、侧向思考问题,提出与正面或常见观点完全不同的观点。比如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联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相谈,犹如春风化雨,更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
(2)运用多向思维
运用多向思维,从多个方面观察问题,努力寻找新的见解。对老题材,则更要在这种多向思维中“发前人之所未发”,对生活进行挖掘,找到与众不同的独特感受,正如歌德所言:“独创性的一个最好的标志,就在于选择题材之后,能把它加以充分发挥,从而使大家承认压根儿想不到会在这个题材里发现那么多东西。”比如对“雪”这个话题,既可以赞美雪的纯洁无瑕,赞美它滋润万物的献身精神;也可鞭挞雪的冷漠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万木萧条;还可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表掩饰世间本来的面目。运用多向思维便能得出新颖的观点。
所谓“深味”,就是揭示主题深刻,能给人以警示和启迪。那么怎样来探求文章主题的“深味”呢?首先要透过事物的表象,把具体的人和事放到一定的时代和社会中审视,发掘其社会意义。比如一中考作文《我发现爸爸变了》,文章写一个精明能干统摄全家的父亲,由于观念上的原因,经常与“我”发生冲突,最后,在很多事情的冲击下,父亲的思想逐渐发生变化,慢慢地与时代接轨。作者以较成熟的笔法描述了个人的观念在时代冲击下的变迁历程,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其次,是以小见大,透过平凡的生活琐事,挖掘其蕴涵的哲理。如一篇中考作文《带着理解上路》,从生活中一些小事挖掘出“要别人理解,首先要理解别人”这一生活的哲理。再如1999年上海市中考作文以“生活中的发现”为话题,有的考生从平凡的生活中感悟出许多真知,“我发现生活不会相信眼泪,只有勇敢面对困难,奇迹才会在厄运中诞生”“我发现生活在于过程,而不在于时间,一个有意义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生命。”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也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那么怎样的“情”才能动人?毫无疑问只有真情。任何矫情都应该摒弃,因此我们在写作中就一定要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很多同学对身边的人和事熟视无睹,抱怨生活的平淡无奇,缺乏写作素材,因而就捏造一些不真实的人和事,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只要留心观察,我们就可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生活的美,这样写出的文章才最真实、最亲切、最能令人动容。当然一篇好的文章除了真情外,还要有好的语言。
这里所说的“诗味”,指的是“文采”,即文学意味,具体地说就是指语言要生动、形象,句式要灵活多变,用词要丰富准确,还要善于使用多种修辞,诸如比喻、借代、拟人、反问、夸张、对偶、双关、互文、反复等。
此外,还可以活用伟人名言、古人名句来美化语言,充实内容,使文句生动丰满、含蓄深邃;可以借用一些歌词、广告语、社会流行语、民间俗语、俚语、谚语,使文章生动活泼,充满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