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语文学习的特点

学习者与学习对象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效应、规律,明了这些关系、效应和规律,是我们组织教学的必要而且是重要的前提条件。就语文科的学习而言,以下三点还没有引起人们的充分注意:

文随道入

这里的文与道的含义与传统的文道概念有所不同,文,指具体的字、词、句型句式、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纯语文学知识;道,指一切科学的、艺术的、历史的、生活的、伦理的和民俗的“人文知识和人文材料”,也指有关人文的诸多“思想观点和学说”。从教师教的角度看,可以叫“随道传文”,这里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所以叫作“文随道入”。

从文章的写作、保存、流传过程来看,文是道的载体,道随文行,形式为内容服务;可是从学习语文的过程来看,则恰恰相反,要借助把握意旨材料(道)来掌握字、词、句、表现手法等纯语文学知识(文),内容在很大的程度上为形式服务,此即“文随道入”的内涵。广东湛江的《情理知能连环导引·初中课本》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语文学习的原理特点。明白了“文随道入”的道理,我们就明白了语文教学“全文法”和“整体阅读”的高明之所在;再进一步,也就明白了语文课为什么学课文而不学字词典,也就明白了学课文与阅读报刊的真正区别了。

自悟效应

“少数语文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看课外书。”看课外书的学生绝非“少数”,而为什么只有这“少数”“语文较好”呢?细细想来,这“看”字底下深埋着一个“悟”字。有“悟”是会看,没“悟”是白看,“悟”乃是语文学习之关键。

孔子“举一反三”的教学指导思想,“哂之”而不斥之、言“吾与点也”而不言吾何以与点之类的实际作法,正说明他是一个真正重视了“自悟”价值的老师;传统语文教育一直重学生的诵、记而轻教师讲解的教法,实在是不惜血本地追求“自悟效应”;赞科夫倡导高难度教学原则,魏书生等名师极力倡导并实施学生自学,实质上也都是悟到了语文学习中“自悟”的存在极其巨大效能。可是我们近百年来特别是近50年来流行的观念却是“讲深讲透”,教师讲透了,学生还有什么可悟呢?连文学等艺术作品尚且以含蓄有味为上品,我们的教学怎么反而追求一碗白水清澈见底的效果呢?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与“讲深讲透”不无瓜葛。如此看来,继承古代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自悟效应”的传统,应当是不久的将来语文教育教学的特色之一。

学用互动效应

学与用的关系,普通的看法是学而备用、学以致用、学而后用,用的效果取决于学的效果,二者是单向的因果联系;高明的看法则作如是观: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互动、良性循环。《学记》提出了“教学相长”的理论;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理论;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论等等,这是名家重视“学用互动效应”的例子。实践中也不乏证据,当前有许多语文教师搞课前3分钟演讲,引导学生写书评影评,办手抄报等,也都是自觉或自发地在以“用”促“学”;更贴近一点说,我们自己备课、写论文的过程中不也体现了用能促学、学以致用的互动效应吗?

“学用互动”也就是听读和说写相互促进。从学用互动效应看语文教学的状态,西方是重输入不足而重输出有余;我们的现状是输入输出皆不足,大量的精力耗费在貌似输入的“师讲”上。

语文学习过程的特点,上述三点绝非仅有,择较隐者言之而已。换言之,新一代教材的建构有许多学习原理与规律需要参照,上述三点亦在其中。 R9z4auY8QFdl0VJJJLzbDn83plKaQXPXOAbIOKuNyTTTrvA+ccEgFgoDp1jAMVc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