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全家赶往匹兹堡

到匹兹堡的路有两条:一条走北方的迂回路程,绕经伊利湖;另一条坐火车南下至费城,然后再到匹兹堡。

经过费城再到匹兹堡确实是一条捷径。

以前阿勒格尼山脉山势险峻,跋涉艰难。但现在有斜坡搬运专用的轨车,可连接运河,而且驿马车的路况也很好,是由石块铺成的。不过,要花不少钱!每500米至少要6分钱。而北部迂回路线,虽然较费时间,但每500米只需两分钱。

“绕经北部!”玛格丽特代替犹豫不决的丈夫果断地正面回答。玛格丽特,是未来钢铁大王卡内基最为敬爱的女子。她的脸部扁平,眼光非常锐利,身着黑色棉衬衫,配着格子裙。

她是非常受邻里敬慕的女性,当她执意要离开丹弗姆林时,镇上所有认识她的人都流下眼泪,希望她断了移民美国的念头。

不过,她决意执行的事,谁也阻挠不了。她一决定迁移美国,即刻拍卖掉了房屋、纺织机及一切家具什物。然而,拍卖所得的现金却不够付一家4口人的船票。

自幼便与玛格丽特情同姐妹的艾丽执意把自己的私房钱给玛格丽特,“用我的储蓄!”艾丽反复坚持。

她瞒着丈夫每月存下6先令的私房钱。6先令相当于2.5美元,现在艾丽已存了20英镑。这笔“巨款”本来是准备用来盖房的。

“这是我的一点心意,请收下吧!”艾丽浓厚的苏格兰口音内掺杂着恳求的成分。

玛格丽特婉谢了好几次,但终于拗不过艾丽的好意,感激地收下了。说道:“那么,就借到有能力偿还时为止。我一定要还给你的。”玛格丽特的声音融化着浓烈的友情。

“匹兹堡……是怎样的一座城市?”作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假如匹兹堡没有发展成重工业重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就无法战胜德国;同时,也因无力制造坦克、大炮和军舰,无法成为超级强国。此外,南北战争时,北方就不可能打败南方。

但是,“匹兹堡到底是怎样的一座城市呢?”母亲也流露出强烈的不安。

提起宾夕法尼亚州,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费城及内地的工业都市匹兹堡。此时的费城对于像卡内基一家一样后来才到的苏格兰贫穷移民来说,已经失去了魅力。

费城位于纽约与华盛顿铁路、公路交会的中央枢纽位置,从这两个城市乘车,两个半小时就可抵达费城。另外,从特拉华湾上溯特拉华河,也可抵达费城。费城既是美国的革命发祥地,也是建国之地。

费城的地名,是教友派教徒威廉·宾命名的。在希腊语中是具有“兄弟般爱的城市”的意思。

威廉·宾的父亲贵为总督,曾提供给查理二世及约克公爵军费,因此,威廉·宾虽然是教友派教徒,但仍被允许在德拉瓦河西岸开辟殖民地。他率领教友派教徒,来到宾夕法尼亚州。

教友派反对战争,并曾站在反越战的第一线。该派虽属基督教的一支,但却提倡反教会主义,信徒与教职人员没有区别。

他们敬畏圣灵的权威,若有圣灵感动,谁都可以传教,具有崇尚自由与爱好和平的传统。该宗教名称的由来很特殊:当教徒一感到圣灵充满时,精神便会相当亢奋,继而浑身颤抖,因而取名“战栗者”。

虽然威廉·宾对印第安人采取友好政策,并与印第安人缔结了著名的“和平相处协定”,但威廉·宾回国后,宾夕法尼亚州,随即转变成双方激战的场所和双方争夺的焦点。

宾夕法尼亚州以月桂树为州花,风俗纯朴善良,居民工作很勤奋,其中50%为农民。而匹兹堡后来之所以成为工业重镇,完全在于它的地理价值。

阿巴拉契亚山系的阿勒格尼山脉纵贯州内,整个州的森林面积广阔,地形类似瑞典。州的1/14是河川及湖泊。教友派的农民并没有将田产留给子孙的风气。

冠以威廉·宾之名的宾夕法尼亚州最初殖民者是荷兰的毛皮商人。但他们并没有设置开拓地,所以,一般认为,最初的殖民者是在特拉华河西岸,建造圆木小屋的三四百个瑞典人。

他们沿特拉华河上溯,拓展村落。

18世纪前半叶,因路易十四的高压统治,大批的德国人集体放弃荒芜了的莱茵地,横越大西洋,前往威廉·宾所开拓的自由新天地,寻求新的希望。

这时期,大量的德国移民者涌入宾夕法尼亚州。接踵而来的是荷兰人以及具苏格兰血统的爱尔兰人。法国人也不甘示弱,紧跟着投入这块土地,诸色人种混合成美国移民的基础。这也是这里成为革命的发祥地的顺理成章的理由。

革命前,德国的移民占全州人口的1/3,人数超过10万人。这群移民者中,有位名叫李登哈斯的工业家,他在英国的殖民地上首先建立造纸厂,随后设立啤酒厂、纺织厂以及玻璃厂。

宾夕法尼亚的制铁工业,可追溯至革命以前,1720年左右,铁矿及煤矿就开始受到关注。

此时,德国人与其他移民,在流经费城西北方的楚尔基尔河溪谷,开始铸铁。他们把水车装设在费城北方80千米的特拉华河的河床上。据说以此动力铸造出来的铁制品质地非常优良。

铁厂在革命以前一直向西扩展,由总督府官吏及审判官在内的8位事业家共同投资兴建。萨斯科哈那河畔逐渐成为制铁中心。德国农民最早将石灰质的坚硬土地,开垦成小麦的大谷仓。

在萨斯科哈那河岸地带制造的铸铁,大部分都运到费城,加工成白铁皮板、钉子及农耕器等。剩余的铸铁则输往英国,但此时还不是匹兹堡时代。

匹兹堡位于3条河流的交叉点,它处在由西北部流入的俄亥俄河与由东北部流来的阿勒格尼河的汇合点;还有另一条莫诺加拉河交叉而过。

匹兹堡两侧,有辽阔的密歇根、西弗吉尼亚及俄亥俄州及肯塔基州等农矿业地带。

自乔治·华盛顿初次远征匹兹堡以来,经7年战争以及到后来的美国的独立革命战争,匹兹堡之所以成为军事要塞,是因为匹兹堡位于俄亥俄河与阿勒格尼河两河汇合之处。

另外,宾夕法尼亚的印第安人的动向,和为驱逐印第安人与法军的联军而开拓的宾夕法尼亚的道路以及运河的交通路线,使匹兹堡的地理价值观念更富于决定性的影响。

这两个原因具有相互的关联性,在匹兹堡的军事价值外,再加上政治与经济价值,匹兹堡形成重镇,是综合原因作用的结果。

卡内基一家下了船,首先在和匹兹堡隔着阿勒格尼河的新兴市郊住宅区——阿勒格尼城落脚。其实,称阿勒格尼城为“新兴市郊住宅区”,似乎太言过其实。城里大部分人每天都得经过架设在阿勒格尼河上的大桥,前往匹兹堡工作。 5cGLqR7FjX3Jj/CKghArP7yP8SzxMJJBG3PA/a+rieIXTtjsOThW7ZU2HcxLSQQM



寻找工作

卡内基一到达阿勒格尼城,就迫不及待地写信给在丹弗姆林的堂弟乔治,信上提到阿勒格尼城的人口为2200人。

每逢雨天,阿勒格尼城市区的道路就泥泞不堪。每年一到春天,3条河川都定期泛滥成灾,造成霍乱与伤寒的肆虐。在艳阳高照的干燥季节里,尘土与垃圾漫天飞舞,蚊蝇群聚。

整个阿勒格尼城一片脏乱,在这种脏乱的环境中,盗窃、凶杀及卖淫等犯罪事件层出不穷。然而阿勒格尼却只有4名警探,整个社会秩序混乱不堪。

据匹兹堡的历史记载,1820年该市有1800户,人口约10000人。20世纪40年代,人口增至13万人,户数达10000户。

卡内基一家到达时,匹兹堡刚进入产业生长期。这年,欧洲革命失败,各国移民纷纷涌向匹兹堡。

匹兹堡被称为“桥市”,也是因为阿勒格尼的居民前往匹兹堡必经的阿勒格尼大桥。这座桥因为急速发展的需要,不断反复建造,又因火灾而烧毁,烧毁后重建。

1839年,建造的这座横跨阿勒格尼河的木桥,据说当时颇受全国瞩目,因为这座有顶棚的木桥在当时十分时髦。

卡内基一家暂时住在阿勒格尼城拉比卡街的舅父霍甘家。舅父霍甘是一个爱唠叨的男人,在阿勒格尼经营一家小型杂货店,对卡内基一家人十分照顾,还经常给卡内基讲当地的逸闻趣事。

霍甘租了一栋两层楼房,目前二楼正空着。这是由于在卡内基一家人来之前,霍甘的弟弟及其家人,本来在这栋房子的二楼装设纺织机织缎,但因没有赚钱,就关闭了。

卡内基一家来得正好,就暂且住在空着的二楼上。刚搬进去,威廉又操起了老本行,织起布来。除此之外,威廉别无选择。幸运的是房租非常便宜。

威廉所织的布,以餐巾及桌布为主。这与在丹弗姆林所织的民俗工艺品不同,找不到购买这些产品的批发商,成了最困扰威廉的问题。

像往常一样,卡内基的母亲又挺身而出,没什么可以阻止她的。她小的时候,就从她的父亲那里学会了怎样给鞋子镶边,以此赚些零花钱。如今,她的这一技艺可以为家庭创收了。母亲一面接活,一面还要做家务。

卡内基的母亲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她每个星期能挣到4元。她常常工作到深夜。白天或晚上若有空闲,暂时没什么家务的话,她便让小汤姆坐在她的腿上,帮她把线穿进针眼里,再把线打上蜡。

就像以前对卡内基那样,她会给小汤姆背诵苏格兰诗歌中的精华部分,她似乎已经把这些深深地记在了心里。有时她也会给他讲故事,每一个都寓意深刻。

在苏格兰人看来,向人推销货品是最低下的商业行为。可是,为了生计,威廉不得不将这些手织的餐巾、桌布类装入大布袋,背着挨家挨户去兜售。

威廉一家生活很清苦,威廉赚钱远不够一家糊口的,玛格丽特一开始就意识到这点,便以缝鞋为副业,她经常缝到三更半夜。

“早知如此,何必不远千里跑到这种地方来!”威廉经常这样发牢骚,而玛格丽特总是装着没有听到,卡内基与弟弟汤姆待在一旁帮忙穿针引线,默默地工作。一家人每周只能赚5块钱。

“不要再让卡内基闲着没事干,叫他去码头卖点东西吧!”一天晚上,霍甘舅舅对玛格丽特说道。霍甘重复了两三次,玛格丽特仍一声不吭地继续做她的事。

霍甘说:“据说在码头兜售东西,生意挺不错!弄个篮子,卖些杂七杂八的小玩意儿。”

那一瞬间,母亲如悲剧中的女主角,哀凄地站了起来。她泪如雨下,不停地啜泣着。

她紧紧地搂住她的两个儿子说:“不要听那糊涂舅舅的话。叫安德鲁去码头和那些粗人一块儿当小贩?你要知道,男人的事业有多重要。干那种贩夫走卒的下贱工作,不如死掉算了!”

母亲说完话,整个人都僵住了,还不停地颤抖着。后来,卡内基一直记得母亲在听到霍甘舅舅建议时那强烈的反应。

附近的一些男孩们总爱揶揄卡内基,因为他体格稍嫌矮小,说起话来带着浓厚的苏格兰腔。揶揄卡内基的那些男孩,却也是苏格兰后裔。

卡内基眉宇之间比别人宽,看起来有点愚蠢,他长着一头漂亮的银白色头发和高耸的苏格兰鼻梁。

卡内基的苏格兰口音在与朋友的频繁交往之后,很快消失了。这些朋友是邻近的苏格兰移民的后人,他们不管口音重不重,种族意识与团结心却特别强烈,终于结成了死党。

他的朋友中,有一个人的父亲经营纺织工厂,是老苏格兰移民。于是威廉父子一同受雇到了这家工厂。

卡内基耐着性子,在暗室般狭窄的锅炉房中努力工作。后来薪水加到两元一周,而父亲因讨厌机器,受雇后不久就辞去工作,又开始在家做手工纺织。 5cGLqR7FjX3Jj/CKghArP7yP8SzxMJJBG3PA/a+rieIXTtjsOThW7ZU2HcxLSQQM



电报公司的面试

卡内基的双亲及其家属多是很有学问的人,受他们的影响,卡内基比同龄人更注重学习。终于,他的勤奋得到了回报。

有一天,雇主问卡内基:“你会写字吗?”

“会的。”

于是,卡内基一边说一边写给他看。

“嗯,写得挺好的,愿不愿意帮我记账?”雇主停顿了一会儿,又补充道,“管账的人辞职了,而我又不擅长记账。你来管账吧!”

卡内基听了之后,非常兴奋,能逃离那热得令人发昏的锅炉房,真是一大乐事。

雇主对卡内基所记的账,打心眼儿里感到满意。但他后来发现,卡内基擅长算数,于是他把更多的事情交给卡内基去做。

有个叫约翰·斐浦斯的挺聪明的少年,告诉卡内基:“你现在做的账,只是简单的收支的单式簿记。”

少年狡黠地眨眨眼睛:“当然,小商店这种就足够了,可是匹兹堡的公司,现在都是采用借贷与损益可一目了然的复式簿记。”

一天夜里,大伙儿在斐浦斯家里聊起来。斐浦斯说:“我认识一位教复式会计的教师,我们可以利用晚上去上课,学费还挺便宜。”

于是,约翰·斐浦斯、汤姆·米勒及另一位朋友威廉·泰莱,加上卡内基4人,晚上开始学习复式记账,每周上3次课。

这群孜孜不倦的孩子,在未来建立卡内基钢铁王国上,已展开某种形式的合作。学习复式记账,不仅是卡内基,同时也是这几个十三四岁孩子们一生的转折点。

“玛格丽特,安德鲁的工作有着落了,这回不是去兜售小玩意儿。”

霍甘托一位叫大卫的苏格兰人传话给玛格丽特,大卫是霍甘的西洋棋敌手。

据说大卫·布鲁克斯先生的电报公司需要一名送电报的信差。被玛格丽特怒斥的霍甘舅舅,一直为自己说错话而深感懊悔,他认为也许这回是个补过的机会。

第二天一早,卡内基穿着崭新的衣服及皮鞋,与父亲一道前往匹兹堡。到电报公司门前,卡内基突然停下脚步。

他提议由他一个人单独进去面试。因为卡内基与父亲并排时,显得格外矮小。此外,他担心父亲说话不得体而冲撞了大卫先生。当然,这话不能对父亲直说。

上到二楼,卡内基单独接受面试时,大卫先生并没有言及体格问题。问他对匹兹堡熟悉与否。

卡内基坚定地说:“不熟,但一个星期内,我可以记熟,我会使劲强记。我个子虽小,但比别人跑得快,这一点请你相信。”

卡内基特别看重这次应聘,因为电报公司的周薪比工厂高多了。

大卫的电报公司只能接收从东部拍来的电报,与之竞争的另一家公司,事务所设在查尔斯旅馆的地下室,可接收从东部及西部拍来的电报。

匹兹堡当时就这两家电报公司。大卫叮嘱他要加点油,以后也要收西部接来的电报。

卡内基就开始上班了。

每当卡内基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他认为:

这件事情很值得借鉴,值得仔细思考。如果当时我不抓住机会,那将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虽然别人为我提供了一个岗位,但是有些意外事情还可能会发生,或许其他的男孩正在寻求获得这一机会。既然来了,就决定留在那里,只要情况允许。

布鲁克斯先生非常和善地叫过另外一个男孩,让他带卡内基四处看看,因为他是新来的。布鲁克斯先生要求卡内基跟着那个男孩走并且向他学习业务。

威廉一直徘徊在这栋建筑的一个角落里,心中记挂着儿子面谈的结果。而兴奋不已的卡内基早已忘记父亲还在外面等他。

很快地卡内基就找到机会跑去街角,告诉爸爸说一切都很顺利,并且让他回家转告妈妈说他已经得到了这份工作。

那年,卡内基14岁。

卡内基对工作非常用心,虽然他很努力,但他还怕自己学得不够快,不能够记住电报需传送到的众多不同商家的地址。所以,他开始沿着街道的一边逐个地记录这些房子的招牌,再沿着另一边返回,这样,他就可以把这条街上所有商家的招牌从头至尾记下来。

到了晚上,他就依次念这些商家的名字,以此来练习记忆。没过多久,就算闭着眼睛,他也能把这整条街上商号的名字从头至尾按顺序背下来。 5cGLqR7FjX3Jj/CKghArP7yP8SzxMJJBG3PA/a+rieIXTtjsOThW7ZU2HcxLSQ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