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塞北黄金水道的黑龙江

■ 蜿蜒的黑龙江

远古时期,在最北方有一条汹涌奔腾的江河,名字叫白龙江。在江边住着一户姓李的人家,男人外出捕鱼种地,女人在家织布做饭。

老李夫妻恩爱,情深似海,就是妻子总是没有身孕,二人很是着急。在婚后第十八年,李妻终于生下了一个胖小子,李老汉与妻子别提有多乐和了。

有一天,突然间狂风暴雨,方圆百里成了一片汪洋。原来,白龙江里面有一条大白龙,大白龙每年都要兴风作浪,强迫江边的老百姓进贡食物,还必须献出几个童男童女,否则,就要掀起巨浪,让周围几十里变成一片汪洋。

■ 黑龙江沿岸湿地

这一年,老李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就成了大白龙的供品,夫妻俩非常悲伤。一年后,李妻又生下一个儿子。这个儿子浑身黝黑,体大壮实,特别能吃,李妻的奶水不够,还得四处为儿寻奶吃。

有一天,黑小子在母亲怀中吃奶后,进入梦乡居然现出了原形,又黑又长的龙尾巴伸到了门槛。

李老汉种地回家后,开门看见一个又长又大的怪物趴在妻子的怀中,便拿起腰刀一挥,小黑龙的二尺龙尾便被砍掉了,疼痛难忍的小黑龙便飞上了天。

进贡 我国古代帝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附属﹑附庸国之间的贸易形式,各地方政权或民族带来本地区的土特产等进献给皇帝,以谋求政治上的依托与援助,并获得物质利益。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贡品文化,包括制度﹑礼仪﹑生产技艺﹑传承方式﹑民间传说故事等。贡品文化是集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于一体的我国特有的文化遗产。

原来,李老汉的黑小子是一条黑龙投生的,具有正义精神的黑龙在天上看见大白龙危害人间,就决定投生到人间,除掉罪孽深重的大白龙,为人间除害。他看到李老汉夫妻俩还没有儿子,就投生到了李老汉家。

■ 湍急的黑龙江江面

小黑龙不小心现出了原形,被父亲伤害了,但他不怪罪父亲,因为父亲不知道原因。据说,他若再吃上九九八十一天母乳,就将力大无穷,并所向无敌。由于他没有吃上多少奶,又受了伤,他的功力就小多了,但是,小黑龙为民除害的决心没有改变。他悄悄回到人间,钻进白龙江里,希望慢慢长大后再除掉大白龙。

大白龙哪里容得下小黑龙,只要见到小黑龙就咬。由于小黑龙年纪小,功力不够,又被李老汉砍掉了尾巴,总是斗不过大白龙。但是,当地的人们对大白龙恨之入骨,都盼着小黑龙能够打败大白龙。怎奈小黑龙怎么也打不过大白龙,简直是无计可施。

有一天,观音菩萨路过此地,教给当地人们一个方法。过了不久,大白龙又要危害百姓了。小黑龙全力阻止,与大白龙战斗起来。但是,小黑龙由于体力不支,只好浮出水面休息。

人们就拿出许多馒头、包子、牛羊、鸡鸭给小黑龙吃。李老汉为了激励儿子,更是挥刀砍断左臂,拿盆接血给小黑龙喝。小黑龙吃饱喝足后,精神百倍,斗志昂扬。

大白龙见人们送饭、送肉给小黑龙吃,他也想抢着吃。但是,江两岸人山人海,只要他一露出头,人们就一起向他抛白灰、扔石头。最后,大白龙的眼睛烧得睁不开,肚子也烧得受不了,浑身也被砸得疼痛难忍,只好向天上逃跑。

菩萨 菩萨的地位仅次于佛,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度众生的神仙。菩萨在古印度佛教中为男子形象,流传到我国后,随着菩萨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对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渐转为温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的贵族的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

这时,以逸待劳的小黑龙飞向天空,向大白龙发起猛烈攻击。小黑龙与大白龙在天空中激战,地面上人们给小黑龙助威加油,声音响彻云霄。

小黑龙与大白龙打得天昏地暗,从早到晚,一直没有停止。人们无一散去,都盼望着小黑龙胜利。

观音菩萨也来助阵,只见她手握的拂尘一甩,大白龙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头扎在了地面上。人们蜂拥而上,举起石头,砸向大白龙,片刻间就将大白龙砸成了肉酱。

从此,小黑龙受到了人们的拥戴,一直维护着江边的安宁,使得人们世世代代享受风调雨顺和安居乐业。从此,人们也把白龙江改名叫“黑龙江”了。

■ 黑龙江风光

“黑龙江”的满语叫“萨哈连乌拉”,其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意为“水”。蒙古语则称“哈拉穆连”,鄂温克语叫“卡拉穆尔”,都为“黑水”“黑河”“黑江”之意。

虞舜 我国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以地取姓氏为姚。姚姓族人是黄帝﹑舜的后裔。舜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不仅是中华道德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奠基人。

黑龙江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期,当地就有人类活动了。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可以追溯到传说时代的虞舜和夏禹时期。在那时,黑龙江流域便分布着肃慎、濊貊和东胡三大族系的先民。

占卜 指用龟壳﹑铜钱﹑竹签﹑纸牌或星象等手段和征兆来推断未来的吉凶祸福的手法。

在公元前20世纪,肃慎族于帝舜二十五年曾入朝贡献弓矢,并献上了戎菽、黄罴等东西。在战国、秦代、汉代时期,黑龙江流域的扶余族,建立了政权,地跨黑龙江的南部,并使用殷历,其祭天、占卜和饮酒等习惯,均与殷商相似。

秦末中原出现战乱,扶余贵族乘机扩大势力,前身为肃慎的挹娄族被迫臣属扶余,直到3世纪初,挹娄最终摆脱了扶余人的控制。

■ 初冬的黑龙江

■ 晚霞中的黑龙江

在曹魏时期,挹娄族遣使向曹魏政权贡献楛矢,建立了直接的臣属关系,曹魏政权便将其划归辽东郡管辖。这是黑龙江地区继春秋肃慎族以后,第一次与中原王朝直接来往,并从此保持融洽的臣属关系。后来挹娄族臣服于西晋,与西晋王朝保持着友好往来。

在5世纪后,挹娄易名为勿吉,在隋唐时期又易名为靺鞨。唐王朝在黑龙江西部设置室韦都督府,在东部设置忽汗州都督府,后又称渤海都督府。在黑龙江下游和乌苏里江汇合地区设置黑水都督府。

698年,粟末靺鞨建国,后来名为“渤海国”。932年,靺鞨族当中的黑水靺鞨转附于正在崛起的契丹,并以契丹人对他们的称呼“女真”为新号。

扶余族 又写作“扶馀”,又称“凫臾”,俗意为野鸭子,即“洛鸟”。扶馀族人以野鸭为图腾,生活在后来的吉林长春地区。扶馀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一度建立了地方政权。

后来,辽国国主耶律阿保机势力壮大起来,在黑龙江上中游地区设羽厥里节度使、室韦节度使和乌古迪烈统军司,在黑龙江东部地区设女真节度使,在牡丹江以北至黑龙江下游一带设五国部节度使。

1125年,金代替辽,统一了我国北方。渤海人逐渐与女真人融合。内地汉族也大批移民到黑龙江地区,主要在松花江以南五常等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大发展。

节度使 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在重要地区设置总管统兵,后改称都督。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作为凉州都督兼河西节度使,此职开始正式成为官职。

1409年,明朝在黑龙江口设奴尔干都指挥使司。明朝后期,起源于黑龙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族在努尔哈赤领导下,南下建立后金政权,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后改称女真族为满洲族。

1644年清朝入关,东北地区归盛京总管统辖。顺治年间设宁古塔昂邦章京,辖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地区。康熙年间筑黑龙江城,后设黑龙江将军,这是以黑龙江命名的地方区划之始。

室韦 我国古代族名,中唐后又称作“达怛”。 5世纪至10世纪,主要生活在嫩江﹑绰尔河﹑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流域。室韦是东胡人的后裔,蒙古族的先民。

在清代初年,爱国边塞诗人吴兆骞被流放到黑龙江,此时正值沙俄匪徒不断侵扰黑龙江流域。

■ 黑龙江江面

■ 汹涌的黑龙江

宁古塔 清代东北边疆地区的重镇,是清代宁古塔将军的治所和驻地,是清政府设在沈阳以北统辖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的军事﹑政治和经济中心。地名由来:传说有兄弟6人,占据此地,满语称“六”为“宁古”,称“个”为“塔”,故名“宁古塔”。

吴兆骞受巴海将军邀请参与宁古塔将军官署文书工作,他几次随军出征抗击俄国,写下了歌颂黑龙江流域英勇军民的优秀诗篇,其中《奉送巴大将军东征逻察》就描写了巴海远征罗刹的情形:

乌孙种人侵盗边,

临潢通夜惊风烟。

安都都护按剑怒,

麾兵直度龙庭前。

牙前大校五当户,

吏土星陈列严鼓。

军声欲扫昆弥兵,

战气遥开野人部。

卷芦叶脆吹长歌,

周踺弓矢声相摩。

万骑晨腾响戈戟,

千帐夜移喧紫驼。

驼帐连延亘东极,

海气冥濛际天白。

龙江水黑云半昏,

马岭雪黄暑犹积。

苍茫大碛旌旗行,

属国壶浆夹马迎。

料知寇马鸟兽散,

何须转斗催连营。

■ 黑龙江源头

黑龙江两岸住着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10多个民族。在历史上,这些世居的先民们对促进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和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也留下了各自不同的习俗和民族特性。

黑龙江在我国境内全长3420千米,与长江、黄河并称为我国三大水系,是黄河水量的5倍,也是世界10大河流之一。

黑龙江主干流的北源为石勒喀河,发源于蒙古国北部的肯特山东麓。南源为额尔古纳河,源出我国大兴安岭西侧的吉勒老奇山,南北两源在黑龙江的漠河西部汇合后始称黑龙江。

黑龙江自发源地至黑河为上游,从黑河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乌苏里江口至太平洋入海口为下游。

漠河以上的上游河段,流经大兴安岭余脉与阿马札尔岭松树遮蔽的山坡之间的山谷,因大兴安岭逼近江岸,河面比较狭窄,两岸陡峻,多悬崖,河床坡降较大,滩多流急。

漠河至爱辉段河水较深,河谷逐渐开阔,江面宽达200米以上,有些河段还出现分汊现象。爱辉以下的中游段,河道迅速展宽,在松花江入口附近,江面宽达1500米至2000米。

抚远以东江面宽4000米,沿岸地势低平,河床坡度很小,水流蜿蜒曲折,江中洲滩甚多。下游在低矮的、河水漫溢的两岸间奔流,进入一片浩茫的沼泽地,水道将地面切割开来,上面点缀着湖泊和水塘。河床多分支,水道变得很宽,形如长形湖泊。

黑龙江江宽水深,水流平稳,给航运带来许多有利条件。小汽船可直达漠河,上源额尔古纳河也可通航木船。但是,由于封冻期长,一年内一般只有半年可以通航。河面封冻后冰层很厚,江面上可以行驶车辆和雪橇。因此,黑龙江就成为了一条“水陆两用”的运输线。

漠河位于我国最北端,夏至时节,白昼最长可达19个小时,又被称作“不夜城”。这里一边依傍滚滚黑龙江,一边倚靠连绵大山,一年四季游人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夏至前后,在神奇的“白昼”之夜就会目睹到流金溢彩和神奇瑰丽的北极光景象。

黑龙江呼玛江段峰奇滩险、风景秀丽,人称“黑龙江上小三峡”。这里可以沿江观赏异国情调,饱览北国风光,领略鄂伦春民族的生活情趣。

■ 漠河段的黑龙江

呼玛县白银纳民族乡是鄂伦春民族聚居的地方,凡逢年过节、定居庆典、乔迁新居等,鄂伦春男女老幼便欢聚一堂,举办篝火晚会,分享猎获来的野味,饮酒欢歌,跳起别具特色的民族歌舞,通宵达旦。

是北方居室中常见的一种取暖设备。古时满族人也把它引入了皇宫内。盛京皇宫内多设火炕,而且一室内设几铺,这样既解决了坐卧起居问题,又可以通过如此多的炕面散发热量,保持室内较高的温度。东北人住火炕的历史,至少有千年以上。

黑龙江上的呼玛河是著名的“冷水垂钓”好去处,这里生机勃勃,美丽清新。两岸树木成林,绿意盎然,河中盛产各种冷水鱼,还有哲罗鱼、大马哈鱼等。每年这里都会有很多人特意前来垂钓,人们认为能够钓起一条哲罗鱼,将是一件人生喜事。

呼玛河的风景秀丽,安静自然,宛如豪迈的北国风情中的一缕别样的柔情。

位于呼玛中部的金山林场的储木场在江上流放木排的情景很是壮观。木排上的把头又称“看水的”,掌管棹,棹相当于船桨,起舵的作用。

■ 黑龙江呼玛县

■ 雕塑—伐木场景

放排是否平安,取决于掌棹人的手艺。一般的木排有100多米长,30多米宽,排上能装200多立方米的木材。一个排上放排的人要有七八个人,排上有锅灶和窝棚,能在上面做饭和睡觉。

一般来说,放排是昼行夜宿的,就是说每天晚上要找一个地方“停排 ”,第二天早晨再“开排”。有时,木排打着旋儿,顺着风势,向下冲着,显得非常惊险,场面令人惊叹。

尹家大炕在黑龙江上游460千米处,狭窄的江面在这里突然变宽,一路奔腾而来的江水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宽阔的江面水平如镜,江底平的像一铺大炕,水位低时,经常有船舶在这里搁浅,被船员们戏称为“上炕了”,尹家大炕也就因此而得名。

再往下游70千米处,有一段长约两三千米的峭壁,随着弯曲的江道,呈弧形状直立出水面,就像是一座从水中拔起的巨大的回音壁,这便是过往船员们津津乐道的“冒烟山”。

这里白天经常在山壁间冒出缕缕白烟,烟大时还会弥漫到周围村子里来。有时还会出来一团团火球,有时还有如同火山岩浆般的通红石流滚流入江中。

由于雨水冲刷的滑坡,这里形成了沿江5000米长、呈弧状型的山体横断面,色彩各异,与江水相映,极为壮观。清康熙年间诗人与画家方式济在《龙沙纪略》中写道:

察哈彦峰在黑龙江东北隅,山形如剖壁……土色黄赤……深黑火光出带间,四时腾炽不艳,大雨则烟煤入雨气中。巡边春舟过其下,续长竿取火为戏。

所以,我国在察哈彦的地理位置上标了个火山的记号。但也有人认为是山的横断面有煤岩层,遇氧后冒起白烟的。后来燃烧的面积很大,很远就可以看见烟雾缭绕,夜间时,火团顺着峭壁滚落到江中,火团在半空中散开,似流星坠落,似礼花绽放,堪称为黑龙江上的一大奇观。

后来“冒烟山”上自燃的面积越来越少了,但仍然可以看到山顶上、夹缝中冒出的缕缕青烟,如同常年不断的香火,保佑着航行的船舶一路顺畅。

■ 黑龙江帽儿山风光

■ 冒烟山景区火山弹

当下航船舶航行到356千米时,迎面有一座石山挡住去路,石山一直伸到江中心,船员们称其为“迎门砬子”,江水在这里来了个急转弯,浩浩荡荡的江水打着漩涡冲向石砬子,水流湍急,流向多变,此时如果航船操控不当,很有可能被急流摔到岩石上。

《龙沙纪略》 清朝康熙年间方式济编撰。内容包括方隅﹑山川﹑经制﹑时令﹑风俗﹑饮食﹑贡赋﹑物产﹑屋宇九门。以笔记体裁,记清初黑龙江地区的发展情况。

迎门砬子是黑龙江上最险的一段,俗话说:“迎门砬子鬼门关,十艘穿过九艘翻”。这里汹涌的激流和重重的漩涡,能够让人感受到什么境界才叫心惊肉跳,什么时候才会高声尖叫。

在这里,只见迎门砬子以整座山峰之躯迎面矗立于江水之中,自上游而来的滔滔江水,汹涌地愤怒地直面冲向山体,然而迎门砬子坚如磐石,岿然不动,受阻后的江水只得委屈地急转直下从迎门砬子的身侧流过,这时江水变得更加湍急,从而形成了重重的漩涡,令人望而生畏。

香火 指供奉神佛或祖先时燃点的香和灯火。古时候香火也指后辈烧香燃火祭祖,故断了香火就指无子嗣。古时有一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即没有后代传承香火是最大的不孝。

自上游而来的大小江船,沿着航道顺着水流都会直奔迎门砬子快速撞去,这时候就需在距迎门砬子几十米处急速转向,才能绕过迎门砬子安全通过。这样的险境,这样的险情,全凭驾驶者冷静的头脑、娴熟的技艺、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来化险为夷、渡过险关。

在233千米处,有一座山像一条巨龙沿江伏卧,龙头伸到江中,这就叫“龙头山”,传说这里就是小黑龙与大白龙战斗的地方。

接着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八十里大湾子”的江湾,这是一处狭长的半岛,岛的直线距离也就是三五千米,而船舶在这里却要绕行40多千米,要绕一个巨大的“S”形弯子,致使直线距离只有几百米路程,乘船则需要绕行40千米,故得此名。

许多船队航行到这里时,长时间工作在船上的船员们都要在这儿下船,沾沾泥土地,再徒步翻过一座山梁等着绕行的船舶,以这种特有的方式,尽情地休闲一下。江湾也有“天下第一湾”的美誉。

龙骨山位于嘉荫县城西,山呈丘陵状,山体靠江边一侧十分陡峭,有裸露出的黄土和褐色、白色的风化土石。在龙骨山脚向上约三四米处立有一块龙骨山标志碑,十分醒目,沿山体上攀,似登悬崖峭壁,令人心怵。

据说在嘉荫龙骨山埋藏有上百具完整的白垩纪晚期鸭嘴龙、霸王龙、似鸟龙等恐龙化石骨架,其化石是研究白垩纪晚期恐龙繁衍和灭绝的珍贵资料。嘉荫龙骨山是我国首次发现恐龙化石的地方。恐龙化石堪称为无价国宝。

在黑龙江中游南岸支流库尔滨河上,有著名的逊克大平台雾凇风景区,每年的11月下旬至第二年的3月,只要不刮风下雪,每天都有。遍山皆雪,漫天皆白。大自然用雾做原料,用风当笔,把天地万物绘成了一个晶莹剔透的世界。

在阳光照耀下,一切仿若琉璃初成,冰清玉洁中流转光华。有的似雪莲盛开,有的似白菊含苞,有的像一棵棵巨大的白珊瑚,殿阁披上了柔软的轻纱,大地铺展开洁白的毡毯。

■ 黑龙江第一湾

观音 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其相貌端庄慈祥,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观世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我国百姓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徒最多,影响最大。

雾凇是其学名,我国是世界上记载雾凇最早的国家。千百年来古人对雾凇有许多称呼和赞美。古书《春秋》称之为“树稼”,1500年前的文献《字林》里第一次出现“雾凇”一词,解释为:

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

黑龙江天然形成的九曲十八弯,景致更为壮观。特别是在每年6月至9月的100多天里,早晨3时至9时登上高处俯视黑龙江,只见江畔层峦叠翠、江上云雾缭绕、其形状变幻无穷,或山、或峰、或汹涌的潮水、或万马奔腾,令人如临仙境,心旷神怡。

■ 黑龙江第一湾

■ 黑龙江雾凇

黑龙江上景点繁多,景色迷人,除了著名的迎门砬子、冒烟山、龙骨山等,还有象鼻山、七女峰等景观。那石门崖、龙头崖、鬼见愁等,壁立千仞,如同各种猛兽的形态;而“观音壁”“佛祖崖”“阎王鼻子”等,更是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黑龙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宝藏,这里土壤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夏季“雨热同季”的气候优势,可促使一年生作物迅速生长,是我国大豆、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粮食作物的主产区,也是棉花等经济作物的重要种植区。

黑龙江流域山岭耸立,平原较集中,森林茂盛,植被一般良好。河流众多,土地肥沃,生物种类繁多。由于这里平均气温一般比同纬度其他地区低5℃至8℃,寒冷气候适于耐寒力很强的红松和落叶松等珍贵树种生存,流域内后来有野生植物达2100余种。

属国家珍稀保护树种的有黄菠萝、红松、樟子松、兴凯湖松、东北红豆杉、水曲柳、蒙古栎、核桃楸、钻天柳、山槐10种。主要乔木用材树种有红松、落叶松、冷杉、云杉、山杨、白桦、紫椴、康椴等。

除了树种外,野生经济植物蕴藏量也较大,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很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药用植物主要有人参、灵芝、北五味子、龙胆、升麻、防风等。野菜、野果类植物主要有蕨菜、薇菜、松茸、元蘑、榆黄蘑、山葡萄、狗枣、猕猴桃、山梨、樱桃等。蜜源植物主要有椴树、山梨、山楂等,在花期是良好蜜源。

黑龙江流域非常适于耐寒的珍贵皮毛动物和脂肪丰富的鱼类繁衍生息,下游约有100种鱼,上游约60种。有包括鲟鳇鱼、大马哈鱼等在内的约30种鱼,具有较高的商业价值。

黑龙江的一大特点是,大量鱼类在海中发育,以避免遭受夏季河中出现的水位急遽变化的损害,然后再洄游到黑龙江生长。

黑龙江流域连绵的山地和广阔的沼泽地,是动植物的资源宝库。天鹅、丹顶鹤、东北虎、东北豹、麝等珍稀动物在这里栖息,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种类有紫貂、貂熊、豹、虎、梅花鹿等。

鸟类分布约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9%,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鹳、金雕等。

阅读链接

传说大白龙是大禹治水时逃到东北的,它盘踞在江中,自 称白龙江,为害百姓,人们只好搬离了,只有从山东到东北的 一些伐木工人和船夫们,在沿江搭着窝棚临时居住下来了。

去洗有衣裳,中午在海滩睡觉后就怀孕了,后来就生下了一条小一年夏天,在山东胶州湾有家姓李的兄妹,妹妹到海边黑龙。

哥哥出门回来后大怒,就用刀砍断了小黑龙的尾巴,小黑龙负伤跑到了白龙江。在当地伐木工人和船工帮助下,小黑龙长大后打败了大白龙,使得当地人们从此安居乐业。从此,人们便把白龙江取名叫黑龙江了。 w6yBYAiKEncCR+v2evnidH/x2GvY97vlflJ+s+hwA9wdHGnRHrB2mHeicwko+x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