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出生在穷苦人家

1791年9月22日,法拉第出生在英国伦敦市郊的一个普通的铁匠家庭。家里的成员都没有较高的文化,而且生活也较为贫穷。

18世纪的英国伦敦,已经是一个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热闹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许多著名的建筑物,如托威尔城堡、圣保罗教堂、白金汉宫、威斯敏斯特教堂等。

这是个孕育着希望、充满着机会的年头,瓦特新发明的蒸汽机已经震撼了整个英国。

工业革命让英国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工厂的烟囱就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英国的土地上。庞大的厂房里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宁静。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伦敦城里,一幢幢华丽的高楼拔地而起,马车多得就像泰晤士河水一样不停地流动,街道上到处都是繁华的景象。

然而,这也是一个令人失望和痛苦的年代,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加速了贫富的分化进程,富人越是富得流油,穷人的生活就越是悲惨。

这时候的英国,虽然说经过了农业革命,英国的农业灾荒经过政府的努力已经得到了较为有效的控制,17世纪后大规模的饥荒再也没有出现过,然而,生活在最下层的贫苦人民,依然过着穷困潦倒、食难果腹的生活。

在这个时候出生的法拉第,一出生就面临着这样的生活环境。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又是家庭生活的异常窘迫。

其实,这种命运只是当时英国许许多多普通劳动者的缩影,法拉第所要面对的,他的父母早都已经面对了。

小法拉第的父亲名叫詹姆士·法拉第,小法拉第出生的时候,他只有30岁。但算上小法拉第,他已经是三个孩子的父亲。

三个孩子,对于仅靠以铁匠为生的詹姆士·法拉第来说,在那个年代里,负担之重,可以想象。

可是当詹姆士看到妻子因为刚刚生过孩子,并且由于营养不良导致的疲惫而苍白的面孔时,当他看到躺在妻子身边的新生婴儿时,心里就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柔情。

铁匠举起那由于长年累月的劳动而长满老茧的手,抚摸了一下自己儿子的额头,从内心里感觉到为人父的快乐。

他禁不住呵呵地笑了起来。似乎这个新生命的出世,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这份久违的发自内心的快乐来得真是太不容易。

其实,法拉第一家原来并不是伦敦人,小法拉第出生的时候,他们才刚搬过来几年。

法拉第一家人原来住在约克郡乡下,勤奋踏实的詹姆士·法拉第学会了铁匠手艺。他为人和善、吃苦耐劳,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他一开始并没有想过何时到城市里闯荡,可是在那个工业革命的时代,每个人也都在经历着一个城市化的进程。

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企业的大量建立,带动着人口的大量流动,当时的英国就是这样。正是因为如此,才有大量的人口怀着各自的美好梦想涌入到城市来,人们都以为城市的繁华也能笼罩着自身,都想在这里淘到点“金子”。

当时詹姆士·法拉第居住的约克郡乡下,很多人都到城市去了,有些回来的人告诉他,伦敦城里城外,热闹非凡,马蹄嘚嘚,车轮滚滚,家家铁匠铺炉火通红,生意兴隆,凭着他那双有力而又灵巧的手,一定可以把日子过得舒舒服服。

再加上乡下的生活的确有些无趣,詹姆士·法拉第有点心动了,这时家里人给他娶了个妻子,新的生活开始,也让铁匠有心改变一下自己的命运。

于是詹姆士·法拉第和新婚的妻子商量这件事情,他的新娘是一个有爱尔兰血统的农家姑娘,也对外界的生活充满着无尽向往,希望到大城市去看一看,也不枉来这个世界一回。同时更主要的是,说不定真的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就这样两个年轻人很快就商定了这件事情,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上路了。

在上路之前,两个人尽量把家里能带的铁匠用具都带上了。所以弄了个很大的包裹。在经过了艰难的买票、挤车后,他们终于来到了这个梦中的天堂——伦敦。

这里的确是高楼林立,道路上的马车川流不息,是要比自己住的乡下繁华得多。看到这些,初到城里的詹姆士心里激动不已。最终他们在伦敦城南萨里郡的纽因顿镇上,租下几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铁匠铺,之所以选择这里,主要是因为这里房租最便宜。

当时的詹姆士想,凭自己的能力,很快就会挣到很多钱,然后再换地方。不过,现实让他很快失望了,伦敦是富人们的天堂,不是他们这些穷鬼的天堂,他们是穷苦的乡下人,到这里依然是城市里最下层的贫民,那些有钱人的马车一般是不会来他这个乡下人的小铁铺修理的,所以詹姆士很快就感到这里和约克郡乡下一样艰难。

铁匠夫妻俩天天辛苦得几乎饭都顾不上吃,可是家里却生不起火。而且他们没有来多久,妻子就怀孕了,他们的大儿子来到了这个人世。铁匠夫妻给这个新出生的儿子起名叫洛博,他们对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格外重视,因此小家伙长得格外强壮。

有了孩子,夫妻俩干得更起劲了,经过努力,他们的铁匠铺的情况渐渐也有些好转,甚至有些红火起来。然而孩子又接二连三地降生了,所以妻子只能在家看孩子,很少能帮得上忙。铁匠铺全靠詹姆士一个人支撑,生活还是过得相当紧张。

此时的詹姆士已经有了一儿一女,打铁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一家四口人的基本生活。对他们来说,能有足够的食物就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物质需要是连想也不敢想的。

到了寒冷的冬天,法拉第一家没钱买柴,无法生壁炉,一家人只能坐在厨房的炉子边取暖。

在当时英国已普遍使用的带玻璃罩的煤油灯,对詹姆士家来讲更是昂贵的奢侈品,法拉第一家却只能靠劣质蜡烛照明。

迈克尔是詹姆士夫妇的第三个孩子,他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名叫玛丽。三个孩子的岁数相差不过一两岁,迈克尔降生的时候,非常瘦弱,头上几乎没有头发,詹姆士看着自己的这个儿子,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下意识地用大手抚摸了一下孩子,他知道自己的负担更重了。

经过几年的拼搏,詹姆士夫妻多多少少积攒了些钱,所以他们两个人决定到城市里重新租房子,在城里开铁匠铺。这样一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客户,另外孩子上学也方便。

很快,詹姆士在曼彻斯特广场附近的一条小巷里物色到了一处旧房子,虽然很破,但是还算可以住,于是他们很快就租了下来,然后全家都搬来了。

房间在二楼,一开门就是一条摇摇晃晃的木楼梯,一直通到院子里。楼下是一间车库,用来停放房子主人的马车,每当有马车进出的时候,房间就会抖动起来,发出“嘎吱嘎吱”的颤音。

不过总算在伦敦城里安了一个家,法拉第一家还是很高兴的,迈克尔的母亲自己动手,做了一幅色彩鲜艳的窗帘,挂在临街的房间窗口上。

这一层薄薄的窗帘,自然挡不住街上马的嘶鸣、车夫的吆喝,也挡不住牲口粪便和浸透了牲口汗水的臭气。

可是,这里毕竟是新的家,新的希望又展开在铁匠詹姆士·法拉第面前。

同时,詹姆士在伦敦城里的铁匠铺也开张了,因为离家不远,这是迈克尔经常去玩的地方。幼小的法拉第常常到铁匠铺给父亲送饭,铁匠铺里红红的炼铁炉、冰凉的铁砧、父亲背上的汗水、劳动的欢乐,给小迈克尔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对父亲的铁匠铺一直怀着深厚的感情。

詹姆士·法拉第身为一家之主,担负着养活一家几口的重任,为了多挣一些钱,他没日没夜拼命地干活。伦敦的天气阴冷、潮湿,空气中弥漫着烟囱中散发的刺鼻的气味。

詹姆士又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吃不到足够的食物,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一天比一天虚弱。可是,一想到一家人的生活,他就一点儿也不敢放松,咬咬牙,坚持干下去。

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好转的时候,詹姆士却病倒了。詹姆士在乡下本来是个健壮的汉子,可是由于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劣,长年累月的体力劳动,再加上铁匠这个职业,天天与铁屑为伍,没有多少防护措施,詹姆士开始经常生病。

现在,詹姆士把铁锤拿在手里,没有打几下,他就开始心慌气喘起来。对于一个铁匠来说,还有什么比丧失健康更可怕的呢?

詹姆士觉得,可能是自己太过于劳累了。他总是抱着一线希望,也许多休息几天身体就会好起来的,也许到了夏天一切就会好起来的。终于有一天,詹姆士倒了下来,他实在是再也支持不住了,这对法拉第一家来说简直是一场灾难。

俗话说,对穷人而言,最大的财富就是健康。没有健壮的身体,穷人就等于是一无所有了。铁匠铺再也支撑不下去了,詹姆士不得不把它变卖给了别人。

詹姆士彻底地丧失了劳动的能力,他也拿不起劳动的工具,他眷恋曾经用双手辛勤劳动的地方。而如今,他只能躺在床上发出无助的叹息。

每天早上,詹姆士看到妻子双手空空地从街上回来,看到四个孩子干瘦的身子和期待的目光,他的心像刀绞一样。

于是,他又挣扎着爬起床,跑到人家的铁匠铺去当帮工,挣几个小钱。但是第二天,他又躺倒了,直到最后他连床也下不来了。

特别是迈克尔现在又有一个小妹妹爱米丽。小妹妹的降生给家中带来了一份欢乐,但同时也增添了一份忧愁。

人多一个,嘴多一张,而且小生命的诞生还让母亲也经常抽不开身,家里的境况变得更差了。就像其他穷人家的孩子一样,他们吃不上好的食物、穿不起好衣服。

迈克尔5岁的时候,家里几乎断绝了生活来源,他们连买食物的钱都没有了,更交不起房租,全家人只能搬到郊区的一个贫民区去住。

伦敦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雾气很重。泰晤士河像一个失去年华的老姑娘,无休止地哼着忧伤的歌。小迈克尔多么希望能望见一小块蓝天,期望温暖的太阳给家里带来好运啊。可是雾都的天空,很难开颜一笑。

不久以后,詹姆士一家只好向慈善机构求救,他们申请了救济金。但是,救济金实在少得可怜,根本不能让全家吃饱。

在领取救济的日子里,法拉第真正地体会到了饥饿的滋味。有时候,全家每星期领来的救济粮,分到迈克尔手里,只有一个不大的面包,黄油那就别想了,因为连面包都几乎要吃不上了。

小迈克尔非常懂事,他所做的事情,给父母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分面包。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为孩子们分配食物实在令人头痛。

在无奈之中,迈克尔的母亲想了一个办法,这就是,每星期给孩子们分配一次食物。

孩子们得到食物后,自己计划如何在一周之内合理地吃。如果分配不合理,只好自己挨饿,母亲绝不会为谁增加一点食物。

家里的其他孩子,经常出现计划不周的情况。因此,他们不是向母亲要食物,就是自己挨饿。

而小迈克尔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他在每个星期一得到母亲给的一只长条面包后,就用尺子把它量好,然后,在一张纸上画出13条距离相等的线条,再把面包放在纸上,用锋利的刀子对准纸上的线条,一刀一刀地切面包,这样,就可以把面包分成14片。

在接下来的一周中,迈克尔每天早晨和晚上各吃一片面包。面包吃完了,下一个面包又该发放了。如此计划,使他没有发生饥饿难忍的情况。

每次当母亲叮嘱迈克尔每天只能吃两片,早上一片,晚上一片,不能一次把分到的面包吃完的时候,迈克尔总是懂事地说:“我不会吃完的,妈妈,吃完了,下顿我只有饿肚子了。”

“真是妈妈的好孩子,真听话,吃过饭以后看一会儿你妹妹,我要帮你们的父亲洗衣服,好吗?”母亲问。

“好!”小迈克尔爽快地回答。这个时候迈克尔的哥哥姐姐都已经上学了,所以只有迈克尔帮助妈妈照看妹妹了。

困苦的生活条件,很容易使穷人家的孩子早熟。面对家里的清贫生活,年幼的迈克尔已经很懂事了。他多么希望能替父母干活,分担他们的愁苦呀!

但是迈克尔还太小,只能帮母亲做点简单的家务,照看一下妹妹,让妈妈能有更多的时间做工以维持家里的生活。

但法拉第毕竟还是个小孩子,一有空闲,他就把妹妹抱到院子里,让她坐在一边,自己和小伙伴们尽情玩耍。

妹妹总是笑眯眯地站在一旁观看,法拉第总是十分留神,只要一听到马车声,便立即冲进院子,把小妹抱上楼梯,以免被车撞到。邻居都夸赞他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法拉第一家人在这段艰难的时期,并没有消沉,一家和和融融,充满着亲情和乐观的气氛。这种情绪影响了法拉第的一生,即使他身处逆境也能自得其乐,对生活,对明天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幸好这样的日子没有持续太久。他们一家还没有来得及慢慢饿死,就有了转机。

迈克尔的哥哥洛博这时已经13岁,可以去当学徒了,按照当时的习惯,长子要继承父业,洛博进了一家铁匠铺,少一个人吃饭,家里就少了一些负担,而且哥哥有时还能给家里一些钱和带回些吃的。

妹妹爱米丽这个时候也长大了些,不用妈妈时时照顾她。这样妈妈就有了时间,可以带着姐姐玛丽到有钱人家里去打零工,挣些钱贴补家用,一家人的生活开始好转,于是法拉第的家里又有了笑声。 j+zwl71/uShU6cJ/4IK3F3UmivXSKrNp4ew4zq54iPTAl7l1tKmPyk1YChcolMe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